回覆列表
  • 1 # 一點一di

    我個人覺得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至少有一所實體書店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現在電子裝置發展速度很快,我們身邊好多東西都被電子產品代替,從衣食住行,包括現在學生的上課,全程都可以以影片的方式進行。讓人無不驚訝於這種生活方式有何種意義,所有產品的出現都是為了簡化人們的勞動力,節省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都被電子產品代替了,就只剩消遣和娛樂的時間了。時間久了,自然會讓人們感到生活所帶來的空虛與不安。試問這樣的生活還有何意義???所以我認為不只是學校,社會上也應該多增加一些實體店。

    然後,目前我接觸的年齡段學生中,人人一手手機一手平板。下課的時候讓休息十分鐘,沒人說話,都是低頭玩,我很想說小小年紀已經到了離不開手機的地步了。我覺得現在上學的學生沒必要帶手機,只要把學校書本上的東西學懂就可以了,至於影片課什麼的可以在家裡家長的陪同下完成,這也不是不可以。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覺得各高校建立這種實體書店還是很好的,讓學生離開電子裝置,在課外的時間多多走進書店,看看課外書。讓電子裝置遠離學校,遠離學生。

    其次,我覺得這不僅是針對於學生,對於現在的成年人也需要這樣的場地去補充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或業務能力或是興趣提升等等,因為有時候在我特別失望和落寞的時候,就想找一個這樣的角落看靜靜地自己喜歡的書,鼓勵鼓勵自己,世界很美好。

    最後想說,現在的學生太缺乏實踐和課外知識的儲備了。本身是屬於家裡捧著長大的孩子,怕碰著磕著,什麼都聽孩子的,慢慢的讓孩子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總想事事躬親,但其實這樣真不是對孩子好。一定的年齡,就要有一定年齡該懂的事情,以後走上社會,這些所有的生活能力和經驗都會對孩子有很大幫助。

  • 2 # 細說心語

    這是一件對大學生非常有利的事情,值得大力推廣。

    雖然國家一直提倡全民閱讀,但是說句實話,現在大學生真正喜歡閱讀,能靜下心來閱讀的人的人不是很多。

    我們先來看一個調查:

    近9成學生喜歡閱讀,然而超5成學生每天閱讀時間不足一小時;“手機免費閱讀”成學生主要閱讀方式,超5成學生喜歡在宿舍內閱讀;小說散文、文學藝術和動漫幽默成學生最喜歡閱讀型別,超4成學生每月看1-3本書,“增長見識,提高文化修養”成學生閱讀主要原因;超5成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量較低,近6成學生認為因“沉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閱讀量缺乏。

    調查顯示,孩子們的閱讀主要是閱讀電子書,而在圖書館閱讀的基本上沒有,這就造成了孩子們閱讀量太少,閱讀書的種類也太少。

    如果每個大學都建一個實體書店的話,孩子們茶餘飯後可以到書店裡去走一走,逛一逛,隨手翻閱幾本圖書,哪怕不買,只是看一看,這樣閱讀量必然會增加對孩子們是極為有利的。

    電子產品的普及對書店的衝擊確實很大,造成書店的營業額下降,但是為了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在大學裡建實體書店還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孩子們可以放下電子產品,走進書店,與真實的書本多多接觸,提高自身的素養,只對自己將來找工作生存,還是對社會都是很有好處的。

  • 3 # 蘇小妮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想問一下,教育部出這樣的要求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讓學生生遠離網路,少用一些手機,少一些碎片化閱讀,多讀書嗎?如果真的是要讓大學生們多讀書,這個功能不是應該由學校圖書館擔起嗎?為什麼要透過實體書店的方式?

    一、大學的圖書館應該擔起相應的功能。

    眼下學生不去圖書館讀書,或者說大學圖書館沒有達到讓大學生全體閱讀起來的目的,我想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的書目更新不夠快,如果圖書館都是老舊的書,很多是學生看過的,或者跟不上時代的,學生不去也情有可原;二是大學圖書館閱覽室太小,可容納人數有限,學生去遲了有沒有位置了,所以不想去;其實去圖書館更多的是借書,看書未必會在圖書館;三是學校缺乏專門的引導,對圖書館書目的宣傳,對讀書的宣傳活動等;四是沒有及時讓學生知道圖書館又新進了什麼樣的書。

    總之,要把圖書館充分利用起來,讓圖書館的書都活起來,更多的學生看到。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

    二、大學生不讀書跟書店沒有半毛錢關係。

    教育部此舉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在學校裡辦實體書店,讓更多的大學生愛上閱讀。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愛讀書的人愛到要命,不愛讀書的人碰都不願意碰。如果讓大學生愛上讀書,我想一方面學校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做一些讀書方面的宣講和推廣,另外一方面圖書館在引進新書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學生們的需求。

    不愛讀書的學生,並不會因為學校有了實體書店就去買書讀,愛讀書的學生,校園內沒有書店一樣愛讀書。

    三、學生讀書會更多的考慮生活成本。

    學校圖書館借書是免費的,而我們讀書的人都知道,實體書店買書是很貴的。對於一位愛讀書的人來說,一年讀上幾十本書,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校園內的圖書館能夠提供讀書的便利,他們是不會去買書的。除非是一些專業類的書或者名著需要反覆讀並且用來長期參考的書,才有必要買,其他書都可以泛泛而看,看一遍即可。

    很多大學生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尤其是一些從農村來的學生。偏偏越是經濟條件不寬裕的學生,越是對學習上心,越是愛看書,買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能借絕不買。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中國古人就說過,書非借不能讀也。借來的書,因為要歸還,所以讀得快,也讀得認真,而買來的書,因為擁有了對它的主權,以為可以放著隨時讀,往往就是沾染了塵埃也沒有開啟。

    總結:如果教育部想要讓更多的大學生們讀書,讓更多的大學生浸潤在書香當中,加大對大學圖書館的投入,學校加大對讀書的宣傳等,都比強制在學校開實體書店要強。強制性在學校開實體書店,說到底是一種形式主義,對讀書沒啥促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我是經常查收郵件,基本上一週有三次,怎麼我的郵箱裡的郵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