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沃恩大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這裡指的人才選拔制度也就是後世所傳的九品中正制度,這裡提出的人就是陳群。

    為什麼曹操不需要

    因為曹操的很多人才都是宗親夏侯氏族,還有很多推薦、招降來的,用人確實不拘一格。

    1、比如潁川集團互相推薦的各個文臣,荀彧、郭嘉等

    2、與曹操作戰投降的,如張遼、張郃、徐晃等

    曹操之前還發布過“求賢令”,所以本質上他並不喜歡死板的套路,只要是人才他願意通通接納。

    為什麼曹丕需要

    曹丕與曹操的情況就大有不同,原本就存在多股不同的勢力在奪取帝王的時候,很多文臣武將也並不是特別支援他,宗親中有很多長輩,所以曹丕即位後需要快速找到一批自己的核心班底,這個時候如何快速挖掘新興人才為己所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總結

    沃恩覺得,對於曹丕來說沒有什麼比維持帝位穩定,推行自己的政策來的更重要了,朝中的老臣太多,而且大多資歷深厚,選擇一些自己的新鮮血液就是最佳的選擇。

  • 2 # 朝史暮想

    這裡被曹操廢除的人才選拔制度,應該漢代的察舉制。

    而被曹丕啟用的,應該是九品中正制。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九品中正制可以算是察舉制的延續和另一種表現形式。這種人才制度,說白了,就是地方上推薦一些有背景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去做官。

    但是推薦是非常主觀的,而且能力品德其實是其次的,有背景是第一位的。這就滋生了大量的腐敗。那個時候的背景,其實就是家世。再說直白一點,你的父輩官職越大,你被推薦的可能性就越高。

    這種其實就是被大的門閥世族控制了官僚選拔制度。

    曹操不用察舉制,是因為他知道這個制度的弊端,也堵塞了廣大中小地址子弟的上晉之路。其實曹操是一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主,這點從他的人生經歷中不難看出。

    曹操一生面臨過很多的困境和難題,就需要大量真正的牛人去幫他處理和謀劃。所以單單憑藉家世去選拔人才,並不能真正獲得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

    而曹丕啟用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則和曹操相反。當時曹家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朝局,曹丕想做皇帝,還有另一道坎要邁。那就是獲得原先朝中大佬的支援。怎麼獲得支援呢?保證他們的利益代代相傳。所以就弄出了個九品中正制,保證了大官的兒子以後還能是大官,一直會有鐵飯碗。

  • 3 # 連環畫之家

    東漢使用“察舉制”

    東漢末年,朝廷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簡單來說就是拼人品。各級地方長官把他們認為人品好到爆棚的優秀人才推薦給朝廷,然後這些人就既有名分又有工作了。這個制度有個缺陷,就是官吏的選拔權容易被豪門大族壟斷。因為豪門大族往往有人有錢有地盤,控制輿論包裝自家子弟不過是分分鐘的事情。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策良將怯如雞。

    這首《桓靈時童謠》就是說察舉上來的秀才、孝廉缺德寡才,或沒有學問,或不孝敬父母;所謂清白寒門子弟,不過是些骯髒東西;所謂上等良將,實際上是些膽小如雞之徒。諷刺了宦官當政時期的人心不蠱和社會價值體系的崩潰。

    曹操使用“選拔制”

    到了曹操時代,由於曹操本身並非名門,他祖父還是被這些名士當作死敵的宦官集團一員,因此曹操和名士之間一直磕磕碰碰,誰也瞧不起誰。同時,曹操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也需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因此曹操釋出了唯才是舉令,只要有才華的人曹操都願意任用。這樣一來,曹操身邊既有張郃這樣的降將,也有曹仁這樣的親戚,同時還有郭嘉這樣的寒族。

    曹操的選拔機制為自己的事業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但與此同時,也傷害了豪門大族的利益,說穿了就是曹操搶了世家大族的官吏選拔權。想當年,世家大族人事選拔權在手之時,那真是“號令天下,誰敢不從”。因此世家大族做夢都想把人事選拔權拿回來。眼下誰能幫他們實現夢想,誰就是他們鼎力支援的物件。

    曹丕使用“九品中正制”

    但是,到了曹丕這一代,就不能再用曹操那一套了。天下大勢趨向安定,社會的流動性不如曹操時代那麼大,就需要建立一套常態化的官員選拔制度 ,保證有志之士都能做官。就在這種情況下陳群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

    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公元220年(黃初元年)九品中正制被正式提出。九品官人法規定,政府在每個州郡設定中正官,地區人才需要中正官員品評。各地人才被中正官按照九個級別,從九品“下下”,到“上上”。中正給人才定出的“品級”,被稱作“鄉品”。一個(獲何等鄉品,將決定他日後在官場的起點和終點。例如,某甲獲得一品,那麼他的起家官取一般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中級官員,在職位好好幹,不犯錯,功績日累,他就很有機會晉升為高階官員。如某獲得五品鄉品,他就只能從芝麻官做起,做一輩子最多也只能到個沒什麼油水的部門,做一個打醬油的中層官員。

    九品中正制的進步意義

    九品宮人法彌補了隨著漢朝一起消亡的察舉、徵辟制度,在曹丕手或者想在曹丕手下打工的人從九品官人法看到了當官的希望。曹丕在任命中正官的時候也非常謹慎,一般都選取中央近臣出任。因此九品官人法既滿足了普通人做官的慾望,也適應了曹丕控制朝野力量的需要。在曹丕九品中正制剛開始推行時候,這項政策的確算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好政策。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但是,九品官人法存在著很嚴重的不足。首先,漢代存在的問題,到了曹魏集同樣存在。其次,中正雖然由中央官員出任,但是在品評的時候容易受到地方大族的影響。一個地區幾十萬人,那些出身貧寒但是身懷才學的人,被中正官關注的難度很大。哪怕中正官人品高潔,不偏私不偏擔,他也很難顧及這麼多人。再加上中正官本身又是中央官員平時要處理的政務不少,他們能接觸的“人才”,大多是名門子弟。時間久了,大族就容易掌控官員選拔,也就更容易控制哪怕曹丕能看出這個制度的弊端,他也只能接受這個方案。因為世族是他在登上帝位的過程中給予他最大幫助的集團。如果沒有了他們的支援,曹家根本不可能統治自己的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筍通腸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