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瞭解,都要建立在對其歷史的梳理之上,具體到中國文化,我們應該首先對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歷程有一個總體的瞭解,這是我們正確認識中國文化的基礎。
從歷史梳理的角度對中國文化史予以概括,這是我們總結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
中國文化早期的源頭以《易經》為代表,儒家也有“《易》為五經之首”的說法。據記載,伏羲在7000多年之前就創造了《易》。實際上,《易經》代表了中國先哲對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其中,《易經》中體現的變易思想、憂患精神、人與世界一體的體認等,都對後世中國的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實際上是中國文化中重視德性和自覺的集中體現。在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上,中國文化給出的表率就是建立在道德和覺悟的基礎上實行的“禪讓”,這種傳統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在討論政治理想時,總是會把堯舜禹時期作為理想的代表。但是,建立在道德和覺悟基礎上的人治,有著自身嚴重的侷限,對於此,中國傳統政治一直缺少足夠的反思。
文化的結構包括道、易、醫三個要素,是道易醫三元一體的有機結構。這是一個以易為主體、以道為目標、以醫為依託的昇華人類生命的終極關懷系統。
對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瞭解,都要建立在對其歷史的梳理之上,具體到中國文化,我們應該首先對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歷程有一個總體的瞭解,這是我們正確認識中國文化的基礎。
從歷史梳理的角度對中國文化史予以概括,這是我們總結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
中國文化早期的源頭以《易經》為代表,儒家也有“《易》為五經之首”的說法。據記載,伏羲在7000多年之前就創造了《易》。實際上,《易經》代表了中國先哲對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其中,《易經》中體現的變易思想、憂患精神、人與世界一體的體認等,都對後世中國的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實際上是中國文化中重視德性和自覺的集中體現。在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上,中國文化給出的表率就是建立在道德和覺悟的基礎上實行的“禪讓”,這種傳統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在討論政治理想時,總是會把堯舜禹時期作為理想的代表。但是,建立在道德和覺悟基礎上的人治,有著自身嚴重的侷限,對於此,中國傳統政治一直缺少足夠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