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猜的有錯

    幼兒保育也叫做保育員,是指幼兒園或託兒所裡負責照管兒童生活的人員。而學前教育指的是老師,主要是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有什麼區別?

    幼兒保育主要專業課程有:幼兒心理與保教、幼兒營養與衛生、幼兒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遊戲、幼兒文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音樂、美術、舞蹈等。

    學前教育主要課程有:教育學、教育史、教育學概論、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社會學、學前衛生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聲樂、舞蹈、美術、學前教育學、兒童文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保健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學,人體解剖生理學,遊戲學原理、教師口語等。

  • 2 # 夏日雪寶寶

    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的區別是學前教育教的是五週歲及五週歲以上的兒童,幼兒保育是管三歲左右的兒童;而且學前教育是老師教給兒童知識,幼兒保育是保育員管理兒童的生活上的吃穿,再教他們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

  • 3 # 使用者2937599983471

    從受教育孩子的年齡段來說,學前教育包括幼兒保育。

    1、幼兒保育。

    幼兒,是父母和家庭的延續,更是民族和祖國的未來。

    而幼兒保育,主要指0至3歲孩子的教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完全依賴於父母、家庭和保育老師的照顧看護,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和後果。

    因此,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保育工作,必須要謹慎仔細,不可馬虎大意。

    首先,要做好保育園內的清潔衛生工作,爭取做到每日消毒和空氣流通,降低幼兒的患病機率,並給孩子們提供乾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其次,幼兒保育的教學目標,不是讓孩子背會“唐詩三百首”或熟記3千英語詞彙量,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性格、思考和情緒都尚未成熟,難免會時不時地產生過度依賴父母老師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習慣。

    對於這一點,保育老師應該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注意培養和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和做好日常瑣事的自主能力。

    比如,引導孩子自己吃飯,確保孩子在就餐過程中不隨便掉飯粒,不浪費糧食,還要注意在吃飯時不隨意喧譁,做到安靜有序。

    比如,引導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能夠正確刷牙洗臉、飯前便後認真洗手,還能夠獨立穿脫衣襪,和自行整理學習生活用具。

    此外,保育老師還應該多激勵孩子參與益智活動,在脫離“形而上學”的課本理論之外,能夠保證孩子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

    只有多鍛鍊、多運動,孩子才會更加健康快樂。

    2、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包括0至3歲的幼兒保育階段,和3至6歲的學前教育階段。

    許多家長,對於孩子是否應該按部就班地進行“學前教育”困惑不已。既想要孩子多掌握知識,在進入小學以後能夠學得輕鬆、學得出色;又擔心孩子過早地接觸“語數外”的基礎知識,如果幼兒園老師教得不準確、不恰當,反而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

    實際上,這樣的焦慮有對有錯,學齡前的孩子的確應該接受“學前教育”,但是,學前教育的性質,不應該是過分看重成績和結果的“應試教育”。

    正確的學前教育,應該是老師“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和溫和耐心的引導講解,不必強求、不用逼迫,只要能夠有助於孩子啟蒙知識、產生興趣就可以。

    當然,對於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家長們也不必過分焦慮煩惱。

    其實,在學齡前的幼兒園學習階段,孩子接受相應的,符合自身年齡段認知能力的知識概念,其實也是在順應孩子的正常發展規律。

    3至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逐漸形成屬於他們自己的粗淺而基礎的世界觀,不管是盤踞在他們小腦袋裡的“十萬個為什麼”,還是他們喜歡的動物、汽車和恐龍,都說明孩子對於我們所處家庭、自然和世界的求知慾、好奇心。

    所以說,孩子在學齡前接受早教、啟蒙和學前教育,並不是壞事,只要父母和老師不強迫、不逼迫,而是按照孩子自身發展的正常規律,用孩子能夠欣然接受的思路和方法,陪他們一起了解世界,發展興趣,未嘗不是一種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就像是一塊白板,未來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或許,就在於父母和老師,能夠給他什麼樣的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

    畢竟,多讀書、愛學習的孩子,他的人生絕對不會太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感覺過個年就像被掏空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