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海詩書畫印

    不算。

    “意臨”只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過程。

    書法創作很複雜的,

    不是學到能夠“意臨”時就可解決的。

    “意臨”只是訓練對碑帖熟悉和鞏固的一種臨帖方法而已,

    並不算書法創作。

  • 2 # 鬱香墨

    千里馬朋友好。問書法學習意臨算不算創作? 個人認為,書法學習意臨要分清兩種情況,一是脫古帖意臨,或者是完全寫的像古帖一樣的字型結構和筆觸,這種書法不叫創作。二是脫古帖意臨,在原古帖的書法基礎上,加入了書作者個人獨到的個性及創意,有新的開拓新的墨韻體現,並略高出古帖風格的書法,這類書法是創作。如果要達到這個水平的字,難上加難,在近二百多年的書法作品中,還從未有過。(供參考)

  • 3 # 杉子y

    我認為意臨就是創作,它把自己的領悟及書寫習慣加入臨寫,顯然具有了自己的風格。當然的意臨應該能表現出原帖所具有的基本特點和韻味。

  • 4 # 學點兒書畫

    第二個階段就是字帖放在面前,看一個字、幾個字,或者一行字,去臨寫,但是還要保證臨帖的相似度。啟功先生說過,臨帖要做到下真跡一等。

    第三個階段就是背臨。記住帖上的字,或者把它抄下來,然後靠記憶,把記憶的用筆和結字用背頌的方式臨摹下來,這當然是在熟練掌握這個帖以後才能做的。

    所以,在第三個階段,我們想,這一定不是創作階段,這還處於基礎階段。但是,我個人覺得有一個方法可以嘗試,暫且能夠叫做前期創作。就是你準備一首詩,這個帖子裡面的字有你要用的內容,大約佔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的話,把它寫下來。這個帖裡沒有的字可以,你就根據這個帖的風格寫出來,也算是簡單創作吧。

  • 5 # 書畫家姚建文

    好長時間沒答題了。感謝悟空邀請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書法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是一個人先要臨習古帖。臨習的方法有摹寫,對臨,背臨和意臨幾種。我只想說一點,就是意臨問題。意臨指書家看著書法字帖而基本不依照原字帖的筆跡而書寫,啟功也這樣做過,歷代一些大書家也這樣做過。在這裡書家意臨的過程已融入了自己的內心情懷以及自己的筆法和墨法,應該算是書法家個人的書法創作。可參見毛主席意臨的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如此。見下圖:

  • 6 # 中州耕牛堂主

    我認為,在學習書法時能夠意臨,雖然不算是完全創作,但也有部分創作的成分包含其中。

    一個學書之人,在正常情況下,在進行完對臨和背臨程式之後,所臨的字應該達到五六分像了。達到五六分像,就可以進入意臨程式了。所謂意臨,就不是照著原帖上的字臨摹了,而是把吸取原帖上的筆意用於意臨之中。

    意臨時,在不失原帖法度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只要用筆符合法度,每個字的結構是可以變化的,所臨之字可大可小,可寬可窄,可挺可臥,點畫可粗可細,必要時,還可以把自己的性情揉入其中。

    與此同時,還可根據章法佈局需要,把墨的濃、淡、幹、溼、焦,進行微妙的處理,讓其產生變化。另外,在意臨時,可以在字與字之間,字的結構中,統幅意臨作品中製造矛盾,爾後透過用筆和字的結體、用墨之變化,解決這些矛盾。

    還有就是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首行和末行之間和意臨作品的落款,產生呼應關係。這樣的意臨,就是有創作成分的。

    意臨的目的,一是鞏固對臨、背臨成果,二是為今後的書法創作打基礎,做準備。意臨,也可稱之為書法創作前的“預演”。

    根據以上所述,臨帖,應該算是書法創作!

    在意臨的同時,一定不要把對臨拋之腦後。對臨,是一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一生要做的事情。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7 # 翰墨書道

    意臨是進入書法創作前一個階段的過度階段。嚴格意義上說,意臨不屬於創作,因為意臨是指在對範字或臨摹的作品在背臨的基礎,參以己意的書寫,介於臨和創作之間,但和創作又有非常大的區別。創作的作品就文字內容看是不一樣的,一個完全依附原帖原文(意臨),一個是半依附原文甚至不依附原文(創作),這是他們的區別。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是獨立的,仍然可以參以原帖筆意法度,甚至部分字形, 書寫的是自己的書法理念和情感,基本上不受原帖的約束,意臨仍然是要遵循原帖筆法結構模式的,雖然章法不一定按原帖去佈置設計。如象啟功的臨摹的《玄秘塔碑》創作的成分就大一些。陸柬之的書法《文賦》就是創作,還有盧中南和田英章的楷書,雖然自言以歐陽詢為師,實際上已經在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上,自成貌。

  • 8 # 千垛顧榮保

    意臨指“會意”,這裡也指內在的“精氣神”。

    其實意臨是一種高境界的臨寫方式,一些人不問貼讀貼就隨便寫寫並非“意臨”,只是“隨意而為罷了”!

    主席他老人家作為開國領袖,書法點畫之間盡顯偉岸豐碑!說意臨實則是一代天驕與時空對話而出的另一“神來版本”……

  • 9 # 千年蘭亭

    意臨,是學習研究古帖的傳統方法之一。

    尊重原帖的面貌,提煉原帖的精神,參和自己的理解,融入自身的審美意趣,藉助筆底功力,將原帖進行翻版,這是意臨的宗旨所在。(王鐸 臨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軸 作於1634年 縱172cm 橫53.5cm)

    而其中關鍵是自身對原帖的理解和自身審美意趣的定位。在此意義上說,意臨是一次再創作。

    實臨、意臨或者說是形似還是神似,都是臨帖過程的重要方面。而意臨則是介乎原帖和作者創作之間的一個過渡。(王鐸 臨豹奴帖 立軸 綾本 226.5X49.6cm 首都博物館藏)

    所謂有個性又有出處的作品,其根本是有出處,同時又融合了個性化的理解,在其個性化的作品中,將原帖一種或幾種摻和化解,引為己用。

    而意臨恰恰是在學習過程中結合原帖,探索個性,摸索自我的中介。意臨的中心是既要表現自我,又要符合原帖精神。(王鐸《臨王獻之省前書帖軸》1635年作 縱189cm 橫46cm)

    書史上,王鐸臨習了大量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他將二王的很多尺牘、手札改頭換面,意臨成一件件長篇鉅製,哪裡看得出原帖的一絲影子。與其說是意臨,不如說是創作,只不過內容寫的是二王寫過的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說“萬事以和為貴”同事間怎樣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