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老帥出馬

    和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內心相處的最佳選擇方式。

    其中人與人如何相處是儒家精心研究的核心問題,最後得到的答案就是一個“和”字。親屬之間、鄰里之間、同事之間以及與偶遇的路人之間,若能夠和諧共處,互不干擾,就實現了基本的“和”;如若做到互為依存,相處愉悅就是更高層次的“和”了。

    與同事的和睦相處大致要做到這麼幾點:一是要共同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這是和睦相處的最低基礎,也是原則底線;二是要按單位的制度規定行事,並一視同仁,誠懇待人,不能厚此薄彼;三是尊重每個人的個性獨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儘量包容對方非原則性的缺點。

  • 2 # 龍門村夫

    當一種理念、一個主張被多次提及、大力倡導的時候,預示著形勢將會發生重大變化,新局面即將形成。

    而提出這種理念、主張的初始,情況可能非常糟糕。

    春秋時期,隨著周天子勢力的衰落,禮崩樂壞,諸侯勢力崛起,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來臨,大一統局面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人們思想觀念的混亂。諸子百家學說興起。

    儒家學說只是當時其中的一家,不僅很少有人接受,甚至遭到其他學說的攻擊。宣揚儒學的人,有的時候甚至到了“累累若喪家之狗”的地步,而發展成為中國主流思想,影響大中華地區二千多年,則是以後的事。而即使現在,又有多少人在接受或者學習這種思想呢?

    但是,那些思想進步的先哲,總是在最混亂、最黑暗的時刻,給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有子曰。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1·12)

    之所以沒有用現代標點符號進行標註,是因為查閱了多種版本後,發現每種版本的標點句讀都有差別。茲列舉如下,權作參考:

    句讀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句讀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句讀三: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句讀四: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句讀五: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句讀不同,其義亦異,好在小異而大同,道理是一個道理。有子的這一段話,大概講了這麼幾層意思:

    第一,禮的作用。禮的作用是什麼?和為貴。和的基本意義,應當以《禮記·中庸》的記述為準較好,即“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因此,“和”解釋為恰到好處為好,也即中庸的意思。能夠達到中庸的境界,也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和諧”,因此,也可以直接譯為“和諧”。禮的作用,就是為了遇事能夠做到恰到好處,使社會和諧。

    第二,提出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證據在哪裡?“先王之道,斯為美。”過去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可寶貴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因此,有子指出,這是一條國家、社會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則,不管什麼時代,都應當堅持。

    第三,推行這一原則,適用的範圍,以及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大大小小的事情的處理,應當秉持這一原則,從和諧出發。但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這麼做,還是得以守禮為前提。

    第四,舉例說明。“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比如講吧,我們處理有些事情,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不按禮的規定來執行,就違禮了,也就不可行了。

    這一章的基本含義大概如此。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凡事要按法律和規章制度辦事,並達到一個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但是,為了達到這樣一個效果,而違反法律和規章制度的規定,是不行的。

    “禮之用,和為貴”的實行條件,是在大家都承認“禮”的前提下進行,比如在一個國家內,執行同樣的法律。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國與國的多邊交往中,落實“和為貴”這一原則,則必須以國際法或者其他國際關係準則為準繩了。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忘了“禮之用”這個前提。

    歷史再次走向一個新臺階。在這個新臺階上,雖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區域性爭端、區域性戰爭,經濟摩擦、文化衝突等一如往日,但時代條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在這個重大的歷史時刻,堅定不移地奉行“和為貴”的理念,堅持天下為公的大道,大同必定能夠到來。

  • 3 # 南山劉向雄

    "萬事和為貴",這是一種生存態度,彌合分歧,把事情放在一邊,注重感情和關係的維繫,雖然看上去一團和氣,但卻是缺乏活力和進取心的團隊。

    "和為貴"雖出自《論語》,卻不是孔子說的,是他弟子有若的觀點:"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說的意思大致是"禮"的施行,是為了和諧,但有時候卻做不到,只是緣於為了和諧而和諧,拋棄了"禮"的原則,是不講原則的"和",這是不行的。

    孔子講"和",則是拿君子和小人來對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與人交往,能保持和諧友善的關係,但有原則,不輕易苟同;小人則相反,很容易迎合吹捧別人的觀點,但內心裡並不贊同,表裡不一。

    同事之間的相處,如果只是為了和諧而放棄原則,雖然表面上看很和諧,但私底下卻是各壞肚腸,各自為自己打算,只是一個鬆散的團隊。應當首先能聽進不同意見,站在公司的高度去考慮問題,而不能人云亦云,要敢於堅持原則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團隊才是和諧而有活力的團隊。

    祝您愉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盤口分析多空博弈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