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想入行,問題不少

    策展工作可以培養從業者行政管理、撰稿、會計、廣告策劃、融資、談判等多方面能力。豐富的工作內容,光鮮的藝術行業氛圍,對學術的自由探索和對於思想的表達慾望……策展人工作本身具有的各項優勢,吸引著年輕人加入策展行業。但要成為一名職業策展人,至少在中國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

    崔燦燦是國內年輕策展人裡比較活躍的一位,早在2012年成都雙年展的時候,25歲的他就被畫家周春芽稱為“全世界最年輕的雙年展策展人”,他的入行經歷可以提供新人們一些借鑑。

    策展人 崔燦燦

    在南京藝術學院念本科時,崔燦燦就攛掇同學和老師與他一起在學校裡做展覽,從此開始獨立策展生涯。剛畢業時他在藝術學校做過老師,此後又到《畫刊》擔任了一名雜誌編輯。2010 年時,23歲的崔燦燦辭掉工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策展人。“最開始,你是新人,新人很少有能在大平臺做策展的機會。他們不帶你玩,你可以自己做個平臺。我還在10多平米的廁所裡做過展。”崔燦燦分享自己的經歷。

    找不到門檻進門的時候,自己做一個門檻邁過去就好了。

    但策展人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被行業認可,說法不一而足。一些藝術從業者認為,只有策劃過雙年展才有資格被稱為策展人,但這個定義並不被廣泛認可。

    藝術機構的經營者們給出的答案會更具體些。王津元是復星基金會、復星藝術中心主席,同時也會在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中擔任一部分的策展工作。她認為符合藝術機構標準的策展人不僅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還應具有跨學科的學術背景,尤其要對社會經濟環境有所體察。策展人的工作要能滿足這一點,做出的展覽才會和大眾形成聯絡,而不是行業內的“自嗨”。

    成都麓湖A4美術館館長孫莉也認為藝術展覽作為公眾美育平臺,要和周圍的環境、觀眾形成聯絡,策展人就是維繫這份聯絡的紐帶。因此很多獨立策展人本身即從事學術研究、教師、甚至音樂經紀人等文化藝術相關工作。因此培養成本昂貴、初期薪酬低、專業素質要求高,這些困難為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新人澆了一盆冷水。

    成都麓湖 A4 美術館

    總之不像你想的那麼有錢

    2015米蘭世博會當中,主策展人傑曼諾·塞蘭特(Germano Celant) 的酬勞高達7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85萬元)——但他已經是這個行業裡的極端個例。

    關於中國策展人們神秘的收入情況,我們曾經請一位匿名的美術館運營者做過計算:策展人在一場展覽中的報酬主要由展覽機構支付,其中大致分為策展費、展覽相關文章發表的稿費,一些機構還會視專案報銷掉一部分策展人聯絡藝術家的交通、通訊費用。

    儘管策展行業沒有明確的支付標準,但大型美術館通常把這些專案打包在一起支付,每場大型展覽以十幾至30萬人民幣之間為主流。策展人根據自己的時間週期安排工作,每年大概可完成1、2場展覽。視個人情況,也可能並行或在大展間隙完成一些小型展覽。

    這家機構也表示策展人的工作每一個專案都非標準化,行業內並不透明,資料只可以做參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策展本身所帶來的收入,並不能算得上十分豐厚,即便是對於那些明星策展人來說。

    傑曼諾· 塞蘭特可能是世界上薪酬最高的自由策展人

    傑曼諾·塞蘭特

    而有關塞蘭特的收入,米蘭世博會的發言人也表示說:“塞蘭特先生為這次活動已經工作了三年,而付給他的錢也用於僱傭他的其他八個助手。”

    像卡塞爾文獻展、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頂級展覽,可以支付策展人行業內的最高收入: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的年收入為70萬人民幣(9萬歐元)左右,而南韓的光州雙年展策展人的年收入可以達到每年78到117萬人民幣(10萬到15萬歐元)。在英國,對資歷尚淺的策展人而言,年收入大約在17到26萬人民幣之間(2到3萬英鎊),而根據智研諮詢的資料,2016年英華人均年總收入約為29萬人民幣。總的來說,即使在成熟的藝術市場,新入行策展人的待遇水平都不算高。頂級策展人的收入尚佳,但遠達不到“天價“的水準。難怪頂級策展人之一的哈羅德·塞曼這樣總結:“有一點是肯定的,你永遠發不了財。”

    “非標”背後的普遍問題

    除了不能輕鬆入賬“天價”薪酬,國內外的策展行業現階段普遍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

    儘管在成熟的藝術市場中,獨立策展人更像自僱型的打工者,可以靠寫文章,及歐美的優惠政策或者資金贊助裡面獲得生活來源。但因為策展人本身不具備經濟實力,他們主要以自己的思維體系去從機構、贊助方獲得展覽費用。所以無論是被機構資助的常設策展人,還是籌款壓力不小的獨立策展人,都難免會和資本產生勾連,獨立性仍然難保。

    策展人的另一個問題,是有時為博眼球會為追求與眾不同而“創新”。這樣一來很容易造成策展與藝術品的脫離,展覽內容玄乎其玄卻又缺乏學術內涵。一切問題的核心在於“策展”概念的不明晰,缺乏展覽監督和行業規範評價標準。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日本,有一套推行了60多年的學藝員制度。將博物館(包含美術館、水族館等展館)的從業人員素質進行細化的規範,人們需要考試獲得這一資格後進入行業,這一制度也對成員的工作內容、水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中國的機構也在培養自己的策展人,其中大量新增的民營機構對於人才培養有較為理想的機制。

    2000年以後,以上海雙年展、北京國際雙年展帶頭的國內各大藝術展均宣佈實行獨立策展人制。繼中國美術館後,國內各大省市級美術館也積極實行常設策展人制,以各大民營美術館為支柱的獨立策展人也開始參與策劃各種型別的藝術展覽。以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為例,採用館內策展團隊與邀請的策展人共同合作、策劃完成展覽,一方面可以加強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館內年輕團隊的專業水平。

    原文:《策展人:為理想而來,因現實而離開》-富充

    資源出處:《藝術品鑑》2018年1月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農場與合作社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