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094155346

    會,可能結局會更好!諸葛亮膽小謹慎,不相信任何人;鎮守荊州本來可以不用盲目自大的關羽的,就是諸葛亮想到他的老闆劉備而錯誤的安排,失街亭應該他自己親自出馬才對。為了偏見屢屢不採納魏延的良策而導致北伐失敗。

  • 2 # 迴廊壹寸相思地

    首先肯定一個觀點,如果諸葛亮不出山劉備不會有他後來達到的高度。

    我們這裡先說一下劉備去請諸葛亮的大背景,劉備之前給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等大佬打過工,雖然說是合作伙伴的關係,但是自己手裡什麼也沒有,頂多算個高階打工仔,工作環境好點罷了,這次劉備被劉表任命為新野太守,手裡多少有點自己的地盤,看看曹操、孫權他們謀士如雲、武將如雨的勢力,想想自己的勢力,心裡肯定很苦。

    之前好不容易得到個徐庶,也搞得稍微有點起色,可惜這個大謀臣卻被曹操給設計要挾弄走了。

    諸葛亮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劉備勢力集團的缺陷。

    一:我們看看當時劉備身邊的文臣,糜竺、簡雍、孫乾等哪一個是以出謀劃策見長的,劉備之前是給別人打工,平時聽大佬們調遣、給他們出去拼命就行了,自然沒有太多謀臣了,這些‘粗事’關張就可以做的很好了。

    二:劉備當時新到劉表處,自然得要和當地各方勢力處理好關係。

    當時荊州有龐、習、黃、蔡、蒯五大家族,而諸葛亮與除了習家族之外的四大家族都有關係,這可不是像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的‘臣本布衣’那樣,在劉備看來這就是一個潛力股啊,自然得拿到手。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勢力的變化

    劉備得到諸葛亮後,根據諸葛亮計謀聯合東吳打敗了曹操,稍微得到了休整的時間,借荊州,取益州,進漢中,促進了後來劉備蜀漢勢力的形成。

    這也為劉備後來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基礎。

    劉備隨然自詡為皇族後裔、中山靖王之後,但是頂多算是個落魄貴族,再加上當時的劉姓皇族實力也不如劉邦建立漢朝那時候,落魄的鳳凰不如雞,這時的劉備頂多是拿皇叔這個稱號扯虎皮做大旗的意思。

    但是想想當初一個賣草鞋的劉備,後來成為了漢昭烈帝,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孫尚香),走上人生巔峰,這應該算是成功的吧。

  • 3 # 9紫氣東來

    諸葛亮不出山劉備會成功嗎?

    諸葛亮不出山也許劉備的結局會更好些,要匡護漢室應該和曹操在一齊為朝庭出力,安撫百姓可免去多少災難,老百姓免招戰爭之苦,關羽,張飛,包括劉備還能多活幾年,張飛喝酒丟了徐州,關羽剛愎自用丟荊州丟性命,一個沒有法度老稱兄道弟的,如何能管理好一個國家呢?而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已肯定了劉備的才能,有合夥的意思,誰都能聽出弦外之音。

    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不出山反而好些,加快了國家的統一,像劉備自封的一個草頭王有什麼好當的,以劉備的人際關係,組織能力肯定能封侯,封國公之類又有什麼不好呢?而三國時代像曹操,劉備這樣人才不多,而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不少,如把諸葛亮放在曹營,也只是搞搞後勤之類,不會有太大的亮點,做個外交官之類倒也適合。

    歷史證明了這一切,應順潮流有大氣魄,三分天下幹什麼,統一國家才是大家風範,曹操的大腦中就從沒分天下的意念,他打下了北方的堅實基礎,為統一國家做出傑出的貢獻。

    諸葛亮最大的缺點五出祁山伐魏,多大的效果這裡不說因為看官都知道,關鍵是蜀國就那麼點地方,要承受多大壓力,徵兵,稅賦,老百姓是苦上加苦,臨死前還不收斂,讓姜維繼續走老路伐魏,國家是什麼個樣子難道諸葛不清楚,姜維雖能幹可資歷尚淺,如停止戰爭,就地佈防,保衛蜀國不受外侵,不要不停的消耗國力,利用蜀道難的有利條件,連成都都沒重兵把守,兩千人就把成都搞定,這是何等的笑話,所以講形勢是不斷改變的,到死還抱著隆中對的宗旨不放,這就是葬送蜀國的主要原因。

    歸略起來講,劉備不得諸葛亮結局可能還好些。

  • 4 # 蘭臺攬風

    從結果的角度上判斷,劉備並未成功,也不會取得成功,這是建立在諸葛亮已經出山的基礎上的分析的。在許多年前毛澤東也分析過,他認為劉備諸葛亮是必敗的,這麼評價:其始誤於隆中對,形勢分析是對的,但是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是錯的,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也就是說其實諸葛亮和蜀國的失敗,從起初諸葛亮規劃的戰略定位就是錯的,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龍鳳聚齊的劉備,又有五虎將輔佐,可以說如虎添翼,那麼無法取得戰略上的最終勝利,除了經濟和地獄問題,其他方面肯定是戰略出問題,或者戰略的執行出現了很大問題。

    一、隆中對的戰略沒有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諸葛亮、劉備都應該看到三國鼎立之時各方的實力水平以及關係發展的變化。並進一步修訂戰略政策,而不是堅持隆中對的原有基準政策不動搖。當荊州失去以後,夷陵之戰後;形勢急劇日下;蜀漢只有從漢中北上伐魏,這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表現,是一種無奈的表現。

    二、用人方面:親己人,疏才人;這是諸葛亮的用人問題,並非劉備的問題,鳳雛龐統投奔劉備後,隨輔佐劉備進取西川,諸葛亮留守荊州;龍鳳是不可共處的,龐統當然明白,諸葛亮也當然明白,他舉薦之功,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諸葛亮和龐統並不能長久共事,龐統死之前還在跟劉備說諸葛亮怕他取西川獨佔大功。他和法正的早逝,使劉備自斷半臂;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東可聯吳,北可威曹;而龐統戰死後,他卻讓關羽留守,帶走趙雲;這體現諸葛亮的用人喜好,喜歡和趙雲在一起,因為趙雲聽話,不喜歡關張,導致後來的關雲長敗走麥城。失去了進可攻退可守的關鍵要地。包括對待後來的的李嚴、魏延都是如此。

    三、外交方面的反覆無常;沒能處理好與孫吳的關係。三國鼎立,魏國獨強,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本應和孫吳密切合作共同有無,但是蜀國和吳國關係並不好,只能是關鍵時候互相利用而已。這不僅僅決定了蜀國必敗,東吳也必敗!

    沒有諸葛亮,或許沒有三國,劉備或許在袁紹下,或許在曹操下,或許取代東吳,或許......

    歷史不可以假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舟手遊怎麼繁殖變異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