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老闆談基

    常言道,誰家還不吃頓餃子?這說的是,在比較難過的日子裡,總算有個機會解解饞,舒坦一把。

    今年上半年的股市,和這個有一比。經歷長久的低迷後,市場有了一波反彈。

    藉此機會,基金行業整體規模增長的不錯。據Wind資料,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總規模(以下簡稱“規模”)淨增加3483億元。

    換言之,大多數基金公司,吃了頓久違的餃子。

    但獨獨天弘、工銀瑞信等基金公司,卻沒有抓住機會,同期規模竟然縮水。據Wind資料,天弘和工銀瑞信今年上半年規模分別縮減1381億元和799億元,堪稱是典型的“日漸消瘦”型基金公司。

    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兩家公司的股東和員工想必是愁眉緊鎖。因為規模縮水,將直接導致管理費收入下降。

    由奢入儉難,不管是股東分紅還是員工收入下滑,難免會導致董事會上烏煙瘴氣,公司辦公室裡怨聲載道。

    天弘瘦身1381億元

    餘額寶直降是主因

    前幾年風頭最勁的天弘,規模減少最厲害。天弘餘額寶在天弘公司中“一基獨大”,其規模佔天弘總規模八成以上,貢獻的管理費也是頂樑柱級別,這直接造成“餘額寶旺,天弘興”的依賴症。

    恰恰今年上半年,天弘餘額寶規模急劇縮水991億元,拖累天弘總規模滑坡。

    天弘餘額寶規模縮減與其收益下降直接相關。今年上半年,天弘餘額寶每萬份總收益118.45元。

    這個資料和前兩年一比,面目全非。2017年、2018上半年年,天弘餘額寶每萬份的收益分別是186.75元和193.89元。

    同樣是投入1萬元,今年比前兩年分別少收入68.3元和75.44元,降幅分別達36%、39%。

    投資人可不願意在“一棵樹上吊死”。論便利性,入駐阿里餘額寶的貨基已達17只,天弘餘額寶的收益率在其中處於倒數之列。於是,大家“腳板抹油,一走了之”。

    現在看來,上半年轉投其它產品者,選擇相當正確。天弘餘額寶的收益率仍在探底下行。截至今年7月12日,天弘餘額寶萬份收益累計值,折算到半年只有110.29元,比上半年的更低,創出自成立以來的歷史新低。

    天弘餘額寶收益率創新低

    天弘基金急了。今年4月10日起,天弘取消了餘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額度及單日申購額度限制。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方便投資人利用餘額寶理財。市場人士看的明白:“最根本的原因是規模持續下降”。

    除了餘額寶,公司旗下另一貨基——天弘雲商寶上半年規模也減小了568億元。

    天弘貨基規模驟降並非偶然,這和整個公司諸多方面管理水平下滑關係密切。

    公司高調宣傳的指數基金也沒有多大成效。天弘副總經理周曉明今年6月份曾表示,天弘基金志在做中國最大的指數基金服務商,尤其要做中國最大的面向散戶的、以指數基金為特色的權益投資服務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今年上半年,天弘指數基金總規模139億元,這麼個“小不點”,抵不上很多大公司一隻指數基金的規模,而且,這個規模還是由眾多小規模指數基金構成,距離“中國最大的指數基金服務商”何其遙遠。

    指基壯大絕非唱幾句高調就能實現的。天弘基金未來有何措施抑制整體規模顯著下滑的局面?在指基上又有何計劃“言行一致”?《全球財說》致函天弘探求答案,但公司方面無言以對。

    工銀瑞信縮減799億元

    貨基不再是下半年重點

    如果表現太差,市場肯定六親不認,工銀瑞信雖然有著銀行系背景,但其規模縮減也非常慘烈。

    同樣,貨基以前是工銀瑞信規模增長的功臣;現在,則是規模縮減的殺手。

    兩年前的2017上半年末,工銀瑞信總規模衝上新高,貨基貢獻了增量的2/3。2018年上半年末,規模仍再增加,貨基貢獻增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貨基之於工銀瑞信,兩年前還是“小甜甜”,現在卻成了“牛夫人”。今年上半年,工銀瑞信貨基規模斷崖式下跌,直接使工銀瑞信的總規模在全行業中排名由第4降至第6。

    僅工銀瑞信貨幣這一隻基金,上半年規模就減少877億元;另一隻貨基——工銀瑞信添益,上半年規模也下滑268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工銀瑞信債基同樣不樂觀,規模也走下坡路。工銀瑞信泰享三年期定期開放基金,今年5月6日至17日是成立後的首個開放贖回週期,立馬被淨贖回251億元,從超大債基瘦身為中型債基。

    在過去三年中,此基金累計收益率8.1%,尚不及貨幣基金累計收益率高,在全部債基中居於偏後位置,被大規模贖回在所難免。

    今年5月9日,工銀瑞信迎來新任總經理王海璐,到現在履新兩月有餘,上任伊始,她就面臨著公司規模大幅縮減的棘手難題。

    工銀瑞信有何採取措施抑制上述種種被動局面?《全球財說》向工銀瑞信致函致電,公司相關人士態度尚好,幾經踟躕,最後給出“非官方”回覆。

    對於由貨基導致的規模縮減,公司方面沒有回答自身準備採取何種措施“堵住洩洪”,只是強調:“整個市場貨幣基金今年上半年減少了4600億元。”

    緊接著,公司強調了在權益類產品淨值方面表現不錯,但迴避了為何業績並未帶來規模的明顯擴大。

    最後,公司在“今年重要業務”的表述中,並未提及貨幣基金,而是著重談到ETF、指數基金和養老基金。不知道經過這樣的變化,工銀瑞信今年最終能否實現逆襲。《全球財說》將會持續關注。

  • 2 # 智慧信標

    今年上半年的股市。經歷長久的低迷後,市場有了一波反彈。藉此機會,基金行業整體規模增長的不錯。據Wind資料,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總規模(以下簡稱“規模”)淨增加3483億元。大多數基金公司受益。

    但是天弘、工銀瑞信等基金公司卻沒有抓住機會。

    天弘餘額寶的收益率的下降導致大量資金轉投其他產品者。

    同樣,工銀瑞信貨基和債基表現不樂觀,導致份額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障性住房是小產權房嗎?可以交易嗎,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