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且聽風吟丿御劍於心
-
2 # 天和Auto
蘋果降2000會影響小米嗎?
特斯拉降價中國產電動汽車需要破什麼,特斯拉到低降到多低了呢?30萬還是20萬?
目前價格最低的model3在官降後起售價也是40.7萬,中國產汽車傳統汽車製造商裡有哪個品牌的車售價高到這一級別?別說蔚來或者華冠之類的新勢力,資產一旦泡沫這些品牌會批次消失。
至於特斯拉的官降也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40.7萬的毛豆3是標準丐版車型但特斯拉提供選裝包,作為進口車選裝自然按照美刀計算,輪轂輪胎、輔助駕駛功能、內飾配色、電池包等配置哪個都要數千美元,攢齊之後落地還得50多萬,顯然是換湯不換藥。
所以特斯拉的價格調整要理想的看待,這一輪只是進口品牌對中國消費市場底線的試探,真正的讓利可能性是幾乎沒有的,除非能接受一臺非智慧的後驅電動代步車。
至於中國產汽車只需要沉心技術發展,在三電領域雖然在整合資源或者某些研發型車企可以輕鬆超越特斯拉,但華人目前需要的並不是【高階·高價·高效能】的電動汽車,需要的是價格親民且續航里程足夠長的【國民車】。
特斯拉是高階電動汽車品跑的標杆這點不否認,但其成功並不是依賴技術而是營銷,這種定位的產品從誕生之初對標的品牌就不是中國產汽車,不論價格如何調整最終也不會對中國產汽車產生影響,進口稅這一個環節就卡死了這個品牌的發展。
不用期望特斯拉的降價能低到中低端,達到這一程度售價會低於其本土售價,試想一下出口中國的車比在美國價格低,美帝人民會不會把特斯拉送進地獄呢?
-
3 # 滬漂小峰
首先是全球汽車產業大力度、快速向電動車發力。外資品牌大舉進入,角逐中國電動車市場,國內外企業將同臺比武。
上海建廠的特斯拉在1月3日,正式宣佈其中國產版本Model3標準續航增強版官方進行降價。據其官網顯示價格從補貼前35.58萬元降至補貼前32.38萬元,加之可以獲得的24,750元新能源補貼,最終補貼後售價為29.905萬元,成功殺入“30萬”區間,並且29萬多的售價中包含特斯拉引以為傲的基礎版 Autopilot功能。
“獨狼入華,誰是綿羊?”這句話曾是業界人士對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做出的推測,如今,降價後的特斯拉帶車市帶來的衝擊力不僅僅侷限在電動車領域,它甚至能影響同價位的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要知道,在去年北美市場,特斯拉單月銷量已經成功超越CAMRY,可見其已具備撼動燃油車的底氣。
而且幾家主流的跨國汽車集團裡,大眾、本田、豐田已經相繼推出了純電動車型,並且某些企業還號稱接下來要推出上百款電動車型,力度前所未見。更有甚者,資金不足的通用、福特,不惜裁員、賣樓、賣資產,也要籌錢搞新能源車研發、自動化工廠改造。讓人吃驚的是,一些跨國巨頭“冰釋前嫌”,由競爭對手轉向合作,構建巨無霸的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百萬輛級的基礎平臺,大大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
這種路子對於中國新能源車企業來說是衝擊不小。中國新能源車企業不太擅長跨界合作,單兵獨鬥很難和集團軍對戰。其次是外資企業不僅自己花大力氣搞,還開始在國內尋求合作伙伴。如賓士與比亞迪、北汽、和吉利;寶馬與長城;大眾與江淮和上汽;豐田與比亞迪等。而且,中外企業的合作也已經告別以技術換市場的模式,開啟了聯合新技術開發,建立基礎平臺、生態圈,共享產業鏈,以及代工生產等模式。
針對外資品牌兵臨城下的現狀,專家認為,“其實國內的新能源車不必緊張,從目前的車型技術和滿足本土消費者需求方面,中國產品牌毫不示弱,甚至較外資品牌更優秀。”但冷靜地看,外資有強大技術儲備和品牌影響力,它的後發實力不容小視,必須有足夠的危機感。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
其一,創新和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仍是關鍵。純電動還有五大痛點,即續航,充電、成本、安全和殘值需要進一步解決;
其二,補貼退坡,資本市場要接盤。替代幾乎完美無缺的燃油車,充分發揮電動化、智慧網聯、輔助駕駛等優勢,尚需持續的創新與研發。如果因資金不足停止創新、技術迭代,將全盤皆輸;
其三,電動汽車持續發展必須跨過的坎,就是其價效比超過燃油車。為此需要從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環境三方協同發力。
如果具體到參與主體,那麼對於身處其中的新能源車企和上下游企業來說:
一要選準目標客戶群,規劃好後補貼市場的車型和產品,在提高效能和降低成本雙向發力,著力提高產品價效比,增強抗衡燃油車的競爭力。
二要透過橫向聯合,共同開發產品平臺和模組化構架。以有限的結構模組支撐多種車型,實現基礎平臺高品質、大批次、低成本的生產和售後服務。
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力。網聯化、智慧化、人性化將成為產品核心競爭力。在這些領域利用中國的優勢,搶佔智慧網聯汽車的高地,塑造品牌形象。
四要搞好跨界合作,包括技術跨界、產業跨界、學科跨界、所有制跨界等,動員起來,爭取主動權。
回覆列表
首先哦,特斯拉降價,以及中國產化對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影響起碼還得有半年多的發酵時間。
其次呢,那就是特斯拉和小米差不多,不同的是,小米適合做低端產品,做超級價效比。而特斯拉剛好相反,特斯拉適合做高階產品,適合打造一種高階的格調,在20萬元左右這個價格層次,能否有所作為還未可知。
但憑藉特斯拉長期以來的使用者口碑,特斯拉入華和大規模的降價,對國內新能源車企肯定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國內車企該如何面對特斯拉的這一套組合拳呢?在我看來,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是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除了比亞迪最新推出的幾款車型,其他的都很粗糙,續航里程對摺,價格虛高,吃政策補貼,沒有完善的後續服務等等。要應對特斯拉,就必須得加大研發力度,推出續航更優秀,價格更親民的產品。
第二,應該在充電服務上面下功夫,提高充電速度,大規模鋪設充電樁,並且想辦法降低充電樁的充電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