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有一季

    遠在春秋時期。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這四個節氣就已經被制定出來了。之後經過不斷完善與改進。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確立。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太初 元年 鄧平 、 落下閎 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稱“八十一分律歷”。《太初曆》第一次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推算出135個月有23次交食的週期。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論六家要旨”中提到  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 2 # 使用者蒙童

    中國的宣夜說、蓋天說和渾天說,六壬、天乙和遁甲式,特別是太極.陰陽.三元.四象.五行原理,都是圍繞確定節氣、以授農時展開的。

    由此,推動產生了中國文化的三學九論:玄學—精.氣.神、道學—天.地.人、易學—象.數.理,凸現了人類哲思: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且演繹到了常規邏輯思維: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是故,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文化獨特的人類文化瑰寶。

  • 3 # 蓋天宣夜說

    盤古來地球開天劈地,絕地天通之前,沒有清晰的日月星辰和海洋山脈高原湖泊河流萬物與四季氣象,為此也就沒有二十四節氣這事。因為那時的地球上還沒有出現“曾經滄海難為水,滄海月明珠有淚,”波瀾壯闊的太平洋的地球自轉軸傾斜這回事。幽幽邃月,三生三世三春暉,蓋天宣夜渾天說,地球生命萬物與人類,都是在無極太陽沒有發光以前,幽黑的“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虛空,先天地而蛋生起源的,也就是(道德經)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妙玄牝說。總之,在盤古開天劈地前夕,天圓地方的地球圓天上面,就已有了“此馬非凡馬,房屋本是星”的濃縮星座星象這事。待“天頃西北、日月星辰移焉”,人類跨入萬物爽天競自由的現代地球上來,首先關注的就是有了夏秋冬這三季氣候的出現。總歸,在盤古開天劈地前的蓋天渾天地球時空裡,人類就已經有了先天太極八卦(易經)陰曆月的知識,二十四節氣自然也就能出現來了

  • 4 # 豐澤倉儲文具

    一年365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一個季節為三個月,一個月又分為上,中,下三旬,一旬為10天,一個月中有兩個節氣。

    按照《易經》的說法,一天又分為:少陽,少陰,老陽,老陰。

    因此一年當中就有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農曆的記載,如果要推算還是以公曆比較簡單。

    也就是公曆的上半個月的9號——12號有一個節氣,下半個月19號——22號又有一個節氣。

    舉個例子,如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其中元月的第一個節氣,雨水就是元月的第二個節氣。

    立春為節,雨水為氣。

    節氣對人體的情緒和身體是有影響的,這是因為農曆的每一個節氣都是以月亮的盈虧推算的,因此也就和月亮的執行有關。

    以現代的科學依據來說明,即是月亮的執行對地球的吸引力,從而對地球南北兩極磁場的影響,以及引起地球磁場對人體的影響作用。

  • 5 # 這麼近那麼遠F4

    農曆(陰曆)與陽曆的區別,一個是中國傳承文化,一個是“外來文化”。陰曆和陽曆生日一般19年重合一次,出現這種情形,主要是農曆置閏的結果。中國二十四節氣肯定是按農曆,也就是陰曆來定的。

    農曆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閏月的不發生頻率和發生頻率對應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沒, 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連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高度。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

    農曆是按照太陽的軌跡來確定的,也就是黃道。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週,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黃道。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黃道的定位方法是黃經,共分成360度、在這個系統天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

    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

    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具體就是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祖先長期生產實踐的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它總結了天文、氣象和農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反映了季節、寒暑、天氣的變化,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二十四節氣僅適用於黃淮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如河南、安徽、江蘇、山西、內蒙古、山東等省份。南方和東北三省並不適用。

    中國古代祖先,根據地球公轉一週時間365天5時48分46秒,從地球觀測,太陽一年裡在恆星間或天球劃過的軌道稱為黃道,以360度黃經來量度。二十四節氣正好把黃道分成二十四等份,即每個氣相差黃經15度。春分時黃經為0度,清明時黃經為15度,如此類推。

    從節氣的含意可知,二十四節氣又可以分為四類,即: 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 節氣。

    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歐的氣候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