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少師

    大家好,我是少師!

    明孝宗如果在位再多二十年,有沒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賢君?在我看來,有很大可能賢君!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少師慢慢道來。

    一、孝宗生平

    首先我們先簡單瞭解下孝宗的生平。明孝宗朱祐樘,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憲宗去世,十八歲的朱佑樘成為了明朝的第九朝皇帝。大明日漸衰落的江山在他手裡逐漸恢復,如果不是他,恐怕大明江山根本撐不到崇禎那會兒。

    先說說這位皇帝的身世有多坎坷吧,其母紀氏是平個小宮女,被朱見深睡過之後,朱佑樘出生,萬貴妃知道了之後大發雷霆,派太監張敏去殺死小皇子,但是張敏卻偷偷的把小皇子藏了起來,就這樣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飯長到六歲。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從小的苦難生活沒有讓他自暴自棄,讓反而他的性格日漸溫和,絲毫不像皇家那樣親情單薄,反而極度重視家庭觀念。

    二、孝宗繼位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繼位,改年號“弘治”。他的父親,憲宗留給他的確實一個千瘡百孔、國力衰敗的江山,也許上天就是刻意如此,這樣的江山才能顯示朱佑樘的才能,孝宗用自己的雙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將自己畢生的心血投入到大明江山之。

    孝宗卻勤於政事,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辦理政務。同時,他又重開了經筵侍講 ,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孝宗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終於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要知道他繼位的時候,這個國家可是千瘡百孔,內憂外患,彷彿紙老虎,一戳就破。

    三、感情專一

    要知道,孝宗可是個皇帝,在古代就算一般人都能三妻四妾,但他一個皇帝一輩子就娶了一個老婆,中國歷史上這麼多皇帝,除了他我們找不出第二個。或許是因為小時候見多了後宮的爾虞我詐,孝宗對待自己的張皇后,一心一意,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一個國家的皇帝,在當時的背景下,如此這搬,充分說明了他是個賢君。

    所以少師認為,如果明孝宗如果在位再多二十年,歷史第一賢君非其莫屬!

  • 2 # 憶尋塵

    歷史上的第一賢君,可能帽子給的太大了。賢君可以說,但第一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答應,哪怕明孝宗在位多上20年。

    第一賢君的稱號不敢苟同,但賢君之稱卻是令人信服。

    孝宗在位18年,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孝宗皇帝的勤政也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但可惜孝宗皇帝幼年磨難,身體瘦弱,也導致了後期孝宗在位時間極短,僅僅36歲便逝世,雖勤於政務,但終究扛不住身體的壓力。若是在能延續20年,對於幼子教化可以更多,對於朝政安排亦可做更多,或許能延長明朝國祚也未可知。

    歷史賢明之君極多,但若要推出其中佼佼者,由我的觀點來看,我推選漢文帝,他更像是孝宗再多有20年壽命的樣子。

  • 3 # 孝陵衛小校

    大家都產生了明孝宗賢君的統一認知,即孝宗是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朱高煦、朱瞻基之外最賢明的皇帝,這是題主所言孝宗高度評價的前提。《明史》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令網友們對明孝宗感興趣,還是歸功於當年明月,他說孝宗是一個皇帝典範,有非常高的評價,我相信,很多人對孝宗的印象也是來自於《明朝那些事兒》的。

    “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就如同我之前回答中提到的那樣,實際上明孝宗也沒有做什麼特別重大的改革,大致就是將成化一朝的弊政進行了大部分的革除而已。湯綱、南炳文先生所著《明史》中指出弘治新政主要是:

    斥逐奸邪太監梁芳、首輔萬安、道士李孜省、僧人繼曉等,罷免一大批真人、國師等傳奉官,

    任用賢能。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劉健、謝遷、李東陽等,廣開言路,勤政(特設午朝)、節儉、抑幸、愛民(賑災)。

    特別要注意的是,關於明孝宗政治改良不能做太高的評價,孝宗“中興”只能稱作改良,而非改革。“中興”本質上只是王朝的小修小補,並沒有觸及到王朝的根本問題。如成化時期的劉吉就沒有斥退,傳奉官也沒有完全罷免,反而在後期又有一定的回升,《明通鑑》就記載:“上性寬厚,雖屢申禁,不能盡執法也。”勤政也沒有一以貫之,孝宗後期開始齋蘸、燒煉。孝宗的佞幸問題也處理的不太好,張皇后的父兄有很多違法行為,孝宗並沒有加以制止。

    特別是孝宗後期,明朝的國力又走上衰退的道理,那麼讓孝宗再執政二十年,基本上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明朝穩步衰落,朝政並無更多起色;二是孝宗幡然悔悟,重新開始弘治初年的政治改革,並進一步深化。但是第二種可能性是比較低的,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比明孝宗做的更好的是唐玄宗,唐玄宗打造的盛唐遠非孝宗可比,但盛日難重來,即使玄宗也做不到在開元之後再創開元,從開元到天寶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王朝的盛衰也是註定的。

    因此,孝宗是個好皇帝,但不能神話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介紹一下明朝軍制,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