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油市場報
-
2 # 三農帝國
其實可以看到現在南方山地種植水稻的基本上已經很少了,就是一些發展梯田旅遊的還有在種植的,然後就是東北,加上南方几個產量的平原,比如江漢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地區才有種植水稻的,就是因為種植水稻已經是賺不到錢了,特別是對於一些山地農村,種子化肥農藥,加上人工怎麼算怎麼虧,也只有一些老人在家種一點自己吃了。
今年隨著水稻價格下調,種植水稻的人應該還會減少,但是對於一些種植大戶來說不會減少的,很多種植大戶都是幾千畝的種植,他們的利益雖然會受到影響,但是畢竟國家還是有補貼的,而且對於這些種植大戶來說,如果不種了損失的更多。
前面認識一個東北的,今年種了三百多畝,他說一年好的時候能賺到一二十萬,差的時候也就幾萬左右。其實種植水稻的效益是很差的,一畝田就算你現在種植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疫也就兩千斤,更何況現在的水稻產量還沒有這麼多,就算1.5一斤,一畝田也就兩千到三千的毛收入,加上種子,化肥,農藥,機械費用,人工等等一畝田賺到一千塊就很錯了。
現在是農資產品都在漲價,不管是種子,農藥,化肥,還有農用機械等等都在漲,但是糧食卻還在降價,讓這些種田種地的老百姓怎麼賺錢,真的不如打工。
但是這些是相對於一些小種植戶來說的,對於一些大的種植戶肯定是不會放棄的,流轉了這麼多土地,不種了就虧大了,而且只要規模大還是能賺到錢的。
-
3 # 科學興農
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有所下調,但稻農收益不減。2018年來說稻穀最低收購價位確實有所下調,其實我們還是要正確看待這件事。首先來說,當前中國的糧價確實相對較高,這是同國際接軌的前奏。其次低糧價更加有利於市場化。其三,下調糧價並不等於農民收入降低。下面就來談一下。
中國糧價偏高在2017年12月份農業部某次會議就曾表示,要針對中國的糧價實施價補分離的政策,也就是要推動中國的糧食價位同國際市場接軌。當前的情況是,中國的農產品在世界上根本佔不到任何優勢,無論是小麥還是玉米或是大豆都要比國際糧食價位高出許多,這也是俄羅斯小麥、美國大豆湧入中國的一大原因。
低糧價更有助於市場化之所以這麼說,可不是盲目的,首先當前市場的高糧價直接迫使糧食加工企業採購國外進口糧食,而導致國內糧食無人問津,這一現狀可謂是中國當前大豆的真實寫照。而今極為矛盾的是,中國一方面大量採購進口轉基因大豆,卻放著國內中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不用。以2017年來說,國內大豆產量不過1400萬噸,而進口大豆高達9553萬噸,如此境遇之下,中國產大豆依舊無人問津。國內豆農依舊錶示,手中大豆售賣不出去。如此下去,受傷的只能是國內農民,也可以說當前這樣的市場策略對於國內農戶來說沒有真的實惠,看似表面的實惠,其實背後隱藏著深深的危機!對於農戶來說眼光也真的要放長遠!
水稻保護價下調,但農民收入不減在今年四月份,國內就有訊息,為推動中國的稻穀收購改革並保證農民利益,今年在中國的稻穀主產區會實施補貼方案,具體由各個地方制定。屆時,相關補貼資金會由中央財政,專門下發!
可以說該項策略就是針對今年稻穀託市價下調而採取的策略,也側面印證了今後中國糧食逐步走向市場化的事實!在糧價不斷下調的同時,糧食加工廠商的加工動力得到了調動,但是保障農民利益卻是擺在眼前的一個問題。唯有加大補貼力度,提到農民種糧積極性,而這一策略也不只是中國所獨有的,即便農業發達如美國,也對農業採取了相關補貼。
因此來說,對於今年有意種植水稻的農戶來說,相信已經做出了爭取的選擇,在國家政策支撐的大背景之下,農民的利益也定會得到保障的。
-
4 # 鍾情三農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一個跟傳統觀念有關,一個跟政策引導有關聯,在這兩大因素作用下,即便是本年度的稻穀託市價格不及幾年前,可中國的稻穀種植面積依舊處於一個較高的位置,總產量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傳統觀念作祟,稻穀種植面積不減。出現以上這種情況,其實大家想一想的話,也不難理解,那就是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傳統耕作方式很難改變。
此外,一些地區的水稻田也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以東北地區的旱改水稻田,前期投入成本很大,但又無法在當地種植其他糧食作物,哪怕是粳稻託市收購價格也大不如前,種水稻不再掙錢,為了儘可能收回前期成本,咬著牙也要繼續種稻谷。
那麼,這個補貼如果出臺,標準會是多少呢?
筆者以為,以中國稻穀平均畝產920斤來看,託市價格每斤下調具體金額,再乘以這個平均畝產,得出的或許就是稻穀種植補貼的具體金額。
這樣來看的話,可能每畝地也就補貼92到184元不等,主要跟稻穀品種有關。不過目前還沒有哪個部門宣佈稻穀生產者補貼的具體細則,我們還是耐心等待吧。
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別下調10元、10元和20元。
回覆列表
稻穀最低價下調,農民收益不減!
小麥和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下調是否會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兩年已調減玉米麵積5000多萬畝,今年又提出要調減水稻面積,今後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否就是要壓低糧食生產呢……請大家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因為小麥和水稻是口糧,各方面都很重視;
其次,小麥和水稻大都在基本農田裡生產種植,旱澇保收,農民種小麥和水稻還有賬可算,所以調減幅度不會很大。
國家將為稻穀種植戶發放補貼!國家在下調收購價格的同時,也對種糧農民採取直補的方式適當補助農民,下調帶來的收入影響主要由政府和國家來承擔。今後還將引導農民種植優質水稻、強筋和弱筋小麥,同時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補貼、保險等配套機制,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所以,廣大稻農們,2018年繼續種植水稻吧!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