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菩薩我想對你說

    關於“拜年方式的變化”。傳統的“磕頭拜年”已經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新的拜年方式。這是進步的表現。但是,“磕頭拜年”真的毫無意義了嗎?前幾天,浙江衛視搞了一次街頭採訪。當記者問回家及最擔心什麼時,小徐的回答是“回家最擔心的是初一早上的磕頭拜年”。小徐的家在農村,還保留著傳統的拜年方式。他說這是最不文明的拜年方式了。一些媒體甚至開展了“到底該不該取消磕頭拜年”的討論。

    想起一則新聞。如今河北省任丘市的農村依然沿襲著“磕頭拜年”的方式。初一的早上,大家在簡單吃過一碗餃子後,便和父母一同在村裡挨家挨戶“磕頭拜年”。鄰居們也會早早開啟大門,迎接前來“磕頭拜年”的鄉親們。

    “磕頭拜年”這種形式,最近這幾年一直是春節熱議話題。很多人都在反對這種形式,認為這是一種陋習遺毒。尤其是年輕人,更不願意接受這種方式。理由無外乎這樣幾種:其一,農村道路難行,尤其是春節期間如果有雨雪,就更不好走了。其二,這種形式是陳舊的觀念,男兒膝下有黃金,豈能輕易跪拜。其三,這種形式有點髒,在跪下磕頭的時候,弄髒了衣褲。

    以上幾種說法,表面上看有一定道理,而實際上也是看問題過於片面。“磕頭拜年”,作為中國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產物,極具民族個性,流傳範圍廣、時間久,既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又是傳統文化的傳遞者。沿襲“磕頭拜年”的方式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最為關鍵的是,“磕頭拜年”的形式,是村民之間增加感情,化解矛盾的一種有效載體。

    在農村之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小的事情發生糾紛。誰家的雞鴨吃了誰家的莊稼,誰家的房屋影響了誰家的採光,誰家的兒子醉酒說錯了話,就在村民之間產生了隔閡,從而結下了仇恨疙瘩。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原本不該種下仇恨的種子。而發生不愉快的小事情之後,人們又往往礙於情面,不願意承認錯誤。到了春節需要“磕頭拜年”的時候,就是最好化解恩怨的機會。

    大家平時所有的矛盾,都會因為“磕頭拜年”的形式存在,而找到了一個紓解緊張局面的“臺階”,你到我家磕個頭,我到你家拜個年。不需要任何言語,不需要任何道歉,不需要任何解釋,一切都在不言中,所有恩怨情仇就這樣化解了。筆者就居住在小村莊裡,我們這個小村莊一直有“磕頭拜年”的習俗,我們村裡很多村民就是這樣在“磕頭拜年”中讓恩怨情仇隨風而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磕頭拜年”還是和諧社會、治安改變的好載體。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拜年習俗在現代化的浪潮中也生出了新的色彩。從電話、簡訊拜年到彩信拜年,再到微信拜年,科技進步帶來了拜年的新方式。但是“磕頭拜年”的實際作用卻是無法取代的。晚輩見到長輩叩頭施禮,說吉祥話;同輩親友相遇,也要相互道一聲“新年好”。與放爆竹、穿新衣、吃餃子這些習俗不同,拜年不僅是一項家庭活動,還是一項社交活動,維繫著家族、鄰里之間的感情。“磕頭拜年”不是陋習遺毒,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 2 # 我叫周涼生

    我是山東棗莊人。

    其他省市不談,因為沒有發言權,就簡單談下山東的磕頭文化。

    關於說磕頭磕出優越感的,我要說幾句不該說的,因為說了我怕被噴,但既然說了我也不用匿名了。

    山東磕頭文化

    磕的是為繁衍生息努力的先輩,跪的是塑造一身肉體難以回報的父母。磕的是家鄉一片蒼天,跪的生養自己的土地。磕的是逝者,跪的是生人。不跪權勢,不磕惡人。是山東人忠義挺直的脊樑。

    磕頭的禮法繁瑣卻有根有據,不是單純雙腳跪下,頭朝地就是磕頭。

    脫離歷史和實際情況批判別人的文化帶來的優越感,和將自己勝利的喜悅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沒什麼區別。還有以偏概全不好,倖存者偏差無時無刻不存在。現在真正懂得磕頭文化內涵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不會使用網際網路。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真理啊。

    為什麼越往鄉下磕頭文化越盛興,不是農村文化不發達沒有各種高大上理論支援。而是農村人生活不容易,直到改革開放前,生與死便是農村主要的主題,面對這個主題的不是兩鬢白霜的老人,而是所有人,包括乳臭未乾的孩童。你生存下來到青壯年需要多少親戚長輩幫助,需要多少父母白天黑夜的養活。跪的是恩,磕的是情。

    農村是曾經歷史的遺留地,在農村記錄時間的節點是家族長輩去世的時間。

    不經歷過生死的人不會明白人在偉大的背後也很脆弱。

    當然你不磕頭沒人強迫你磕頭,山東人在省外感覺磕頭是山東特有產物,這個標籤不是我們自己想貼的,是省網路絡貼的。就像自己習以為常吃煎餅卷大蔥,哈啤酒吃海鮮突然有人說煎餅和啤酒不是這樣吃的,這個我自己吃什麼東西還用你管嗎。可能剛開始是新奇,慢慢的突然發現山東經濟這麼落後,怪不得吃法和我們不一樣。那麼我們是因為吃煎餅哈啤酒才窮的,還是因為窮吃煎餅哈啤酒才被別人感覺很落後那。慢慢的新奇就變成鄙視了(舉個栗子有點不太妥當)。

    誰都沒有能力代表近一億父老鄉親,可往上找找你的先輩,磕頭行禮是先輩在曾經做過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歷史才有了今天的山東,最讓我感覺觸動的是《闖關東》裡傳武他娘離開朱家峪前,在山上的路上,讓幾個孩子向著家的方向跪下。這是數億山東人,華人腳下土地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他不應該被遺忘,更不應該被鄙視。他應該值得被尊重,這是那個時代留下記憶,表達感情最樸實的方式。

    這是歷史,磕頭下跪禮放在現代有它的侷限性。因為科技的發展人民再也不用雙腿下跪,頭懇土地表達深情、再也不用此時一別,擔心再無相見,用腿下的黃金錶達恩情。便捷的影片通話,隨手可拍的圖片,總能在你思念故土、想念親人時唾手可得。

    在我看來磕頭行跪禮代表了曾經億萬華人,拋頭顱灑熱血所揹負的鄉愁和成長,他是歷史的產物,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被歷史消滅。

    可他值得被歷史所記住。

    金錢的熱浪,帶來的不止是琳琅滿目的物質生活,還有不明白自己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的空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神探" 除了狄仁傑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