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柒媽說育兒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作為父母,應該先反問下自己,我是個獨立思考和有良好習慣的人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需要比孩子更加努力的訓練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影響孩子,培養孩子。

    首先,我們需要開拓孩子的視野,擴大他的知識面。因為獨立思考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的。可以帶孩子去閱讀、旅行、去做任何他感興趣的事,讓孩子從書本里學到知識,在旅途中去看世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思想。

    其次,在生活中,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往往會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該如何做,於是這樣只學到了知識,卻沒有了創新。所以比起結果,更應該讓孩子關注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

    最後,我們要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會在“探索”的時候把家裡的東西拆的稀巴爛,也會因為解決不了而大發脾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逐漸成長。

  • 2 # 一攬子智慧玩具

    我覺得大概就是家長要明白什麼時候應該放手,什麼時候應該保持親密關係。

    舉例來說,很多家長習慣幫孩子處理事情,整理衣物、整理書包等等,然後再責備孩子“這點事都做不好”。

    這樣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也會排斥獨立行動。

    父母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去做,讓孩子自己去做,在孩子失敗或者成功的時候表現出父母的關注、關愛。

    不要怕費時間,也不會覺得小事不用孩子自己動手,獨立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從生活能力開始培養的,好習慣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成果。

  • 3 # 中二病的小包子

    00

    palapala

    孩子學習獨立思考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孩子在6個月以後,對於身邊比較親近的人,已逐漸有了清晰的印象,如果這張臉孔不見了,孩子會感到不安與恐懼。在這個階段,應該先滿足孩子心理及情緒上的需要,隨時在他身邊陪伴著他,或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讓他感覺到自己是被愛著的。當他看得到你時,會覺得很安心自在,即使你稍稍離開視線外,他仍確信你會馬上回來。這種早期依附關係的建立,是後期“獨立思考”的前提。因為孩子只有踏實地相信有父母的愛做他堅實的大後方,他才敢於放心地向前探索。

    第三階段:孩子三歲以後。隨著幼兒身心的逐漸成熟,漸漸地孩子不需要你在一旁陪伴,也能和其他同伴玩得非常快樂。面對隨之而來的分離焦慮,父母要體諒孩子的擔憂,告訴他:“我知道你害怕!”甚至告訴他你過去也有類似的憂慮,透過經驗的分享,降低孩子的恐懼。父母也可讓孩子有機會處理一些簡單的事,但這些都只是幼兒願意或可以嘗試獨立行事的開始,別奢望他會有令人滿意的表現。父母必須耐著性子容忍幼兒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就算這會為你增添很多麻煩,也不能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因為孩子就是透過這樣的學習長大的!

    “獨立思考”並不是要求孩子勇敢地獨自思考或者完成某件事,而拒絕孩子的求助,而是在生活中讓孩子有機會為自己做主。父母也許只需提供意見,分析結果,由孩子自行做決定並負責。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要儘量和“自然”、“生活”相結合,讓孩子學習處理身邊的事件,參與日常活動,自然地表現出獨立的行為。父母不要刻意地安排所謂的“獨立訓練”,更不要把試探獨立的過程,當做培養孩子獨立的方式,這樣只會使孩子驚恐不安,從而顯得。

    父母的處世態度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有很深的影響,若父母不具備獨立自主的人格特質,幼兒自然無從學習到真正的“獨立”。往後小孩表現出的獨立,很可能只是表面上行事的獨立,內心卻仍存有非獨立性的情感。這種表裡不一的情況,很容易產生人格衝突,也就是在舉止表現上相當獨立,內心卻十分脆弱。所以在期望孩子獨立自主的同時,父母也要自我審視一番: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容許孩子有探索的機會。穿衣服、吃飯、走路應是三四歲孩子能自己處理的,但父母常因孩子做得不夠好而一手包辦了。這樣雖然省時又省事,但也容易養成孩子依賴的習慣,而且會帶給孩子很大的挫折感。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別急著替孩子把事情做好,要給孩子機會,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領悟可行的方法。挫折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情緒,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才能積累經驗,重拾信心,即使日後面對社會變遷,也能自在生活。過度保護下的孩子,反而可能會缺乏韌性及生活應變能力。

    (2)容許孩子有探索的空間。孩子是天生的冒險家,對於自己的冒險行為,孩子往往感到很得意,但父母卻覺得很危險,很恐懼,進而阻止孩子的冒險行為。斷然阻止或恐嚇孩子的自發性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怯於主動行事,因為他感受到的周遭環境充滿危機,更嚴重的是孩子會失去對環境的好奇及信心。有些父母過於保護孩子,是因為自己有恐懼的經驗,於是禁止孩子做這做那,事實上那樣的恐懼是父母自身的恐懼。父母對孩子的安全是該小心翼翼,但也要以彈性的尺度容許孩子有探索的空間。做父母的往往過低估計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為他們哪經得起這麼大的痛苦、挫折。其實孩子的潛力是驚人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會在荊棘叢生的荒園裡開闢出一片天空。

    (3)容許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如果我們用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孩子的一舉一動,便會不允許孩子做這做那,這樣一方面抑制了孩子的獨立性,另一方面迫使孩子接受成人的概念與標準。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自主選擇、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的決定就是孩子的選擇。即使他長大以後,也要由別人來決定他的一切,這樣的孩子是永遠不會獨立的。

    (4)容許孩子有失敗的經驗。在孩子嘗試獨立的過程中,必定會碰到挫折、失敗。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支援。給他一些鼓勵與認可,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克服的辦法,鼓勵孩子再去嘗試。這樣孩子即使無法解決問題,但心靈上的陰影可以減輕些,以後再遇到不如意的情況也能忍受。

    編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遇到“鹹豬手”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