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腳汽車

    西班牙禁止美洲殖民地人口流動,全部去有黃金地方,導致經濟崩潰,殖民地不等於領土,蒙古也不能入蘇聯,蒙古人在蘇聯自由流動也讓蘇聯種族管理崩潰,類似歐盟難民自由流動只能脫離歐洲

  • 2 # 劉權林

    這點可以參考愛爾蘭,愛爾蘭最開始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英國給予愛爾蘭領土地位,也就是愛爾蘭人都是英國公民,愛爾蘭可以選舉議員進入英國議會,英國的全稱也叫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但後來愛爾蘭當選的議員拒絕到倫敦議會就任,而是自行成立了愛爾蘭議會,然後宣佈了獨立。連近在咫尺的愛爾蘭都能獨立,所以英國殖民地的獨立是不可避免的。

    那如果殖民地都不獨立,而是變成了英國領土會怎樣呢?這樣有兩種區分。

    一種是隻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以及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這些國家都能說英語,也沒有什麼種族問題,對英國也非常的有感情。

    這幾個國家的GDP總量是61069億美元,將超過日本的4884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口總量將達到1.36億,也超過日本的1.27億,低於俄羅斯的1.4億。也就是說,英國的國際實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升。

    二種是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已經非洲等殖民地,如果英國給這些地方領土地位和公民權力,英國就不是英國了。比如選舉,英、加、澳、新加起來也才1.36億人口,想想印度13.24億人口,英華人成了少數民族了,這就不是英國殖民地被劃入英國,而是英國被劃入殖民地了。

    所以美國獨立也是必然的,美國那麼大的人口體量,如果英國給選舉權,英國就變成附屬了。

  • 3 # hording

    如果當年大英帝國的自治領、殖民地等所有“領土”都真正成為英國的領土,大不列顛成為“大大不列顛”的話,那麼今天的英國那將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大國。這種觀點,其實,並不是我個人認為的,也不是今天才被提出來的,而是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就已經被英華人自己提出來,並且事實上,英華人還試圖付諸實施,不過最後失敗了,所以才不得已將“大英帝國”變為“英聯邦”而已,英國也最終衰落為二流國家。那麼為什麼英華人想要將其自治領和殖民地與英國本土整合成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呢?這與世界現代史上的一個趨勢,即“中等強國(傳統現代強國)”的顯赫地位逐漸為規模近乎一個大洲的超級大國所取代的趨勢密切相關。英國作為頭號的“中等強國”受到這種趨勢的衝擊其實是最大的。而英華人要將大英帝國整合為一個真正的主權國家,其實目的就是在未來超級大國的世界中,“大英帝國”的“霸權”能不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中。

    事實上,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就有人認識到了像英國(這裡指英國本土)這樣的“中等強國”在近代以來的顯赫地位將為超級大國所取代,而且由於歐洲的規模限制和政治分裂,這樣的超級大國必然是在歐洲以外出現。北美革命時期的北美大陸會議的駐法代表賽拉斯·迪恩就曾展望過美國、俄國和英國共同支配世界政治的景象。而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就公開預言,美俄將“各主世界一半命運”。托克維爾的預言是基於這兩個國家可達到的地理和人口規模,

    所有其他國家看來都已接近自己的自然限度,它們只需維持自己的力量,而這兩國仍然正在成長。所有其他的國家都已止步或在繼續前行但極為困難,只有這兩國沿著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道路輕快前行。

    而隨著美俄的擴張和工業革命的擴散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開,這種對美俄這樣的“洲際大國”將主宰世界政治的預言逐漸變成了明確的斷言。1883年英國大歷史學家約翰·西利就斷言美俄這樣的

    龐大的政治聚合體

    的潛力隨著科技的變化將透過鐵路網路、蒸汽機車和電力的應用而發揮出來,就能夠成為像英國(指英國本土)這樣的歐洲“中等強國”完全無法比擬的超級力量,而英國如果不能夠將“大英帝國”這樣一個鬆散渙散的殖民帝國整合成一個具有較強內聚力的統一的政治聚合體,即“大大不列顛”,英國將無望躋身於未來主宰世界政治的超級強國,美俄的行列。

    而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則觀察到

    世界政治的樞紐地區難道不是這麼一個廣大的歐亞地區:那裡海船不能進入,但在古昔卻任騎馬的遊牧民族馳騁,而在今天將被鐵路網路覆蓋?……俄國在世界上佔據德國在歐洲戰略的中心戰略位置……對樞紐國家有力、導致它擴張鯨吞歐亞地帶的力量對比中格局,將使巨量大陸資源之用於艦隊建設成為可能,到那時世界帝國就將為期不遠。

    因此,麥金德認為在工業化時代來臨之時,將會使

    較大地理概括與較大歷史概括之間的關聯

    越來越緊密。而麥金德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論斷,事實上他的關注重心是在這種跨大陸鐵路網路時代到來以後,應該如何捍衛英國的優勢。而麥金德的地緣政治思想從“歷史的地理樞紐”,經過《民主的理想與現實》到“圓形的世界與贏得和平”的轉變,恰恰是他基於隨著科技和空中能力水平的發展變化的情況而提出的英國(以及美國)應對這種變化的策略。換句話說,麥金德看到了由於技術的進步導致了更大規模的政治聚合體成為了可能,而中等規模的國家將在這樣的世界上更不安全、更不重要,甚至淪為二等國家。在這種情況下,英倫三島將越來越無法成為維持大英帝國海外資產的領土基地。因此,麥金德開出的英國應對這種情況藥方有兩個,一個是“帝國一體化”,即西利所說的,將“大英帝國”整合為具有較強內聚力的政治聚合體,“大大不列顛”;另一方面,重新安全中東歐地緣政治格局。以“更大的不列顛”來承擔應對心臟地帶的大陸義務。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由英國本土、自治領、殖民地和託管國和其他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的大英帝國,面積約34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一旦這些“領土”真正整合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內聚力的有機的政治聚合體,那麼英國將成為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將始終處在世界第一等強國之列。但事實上,也是英國整合“大英帝國”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全球民族運動的興起和隨著帝國過度伸展英國國力日趨捉襟見肘,在超級大國時代到來之時,英國事實上已經掉隊了,將“大英帝國”整合成為一個真正的具有內聚力的國家的企圖在新時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逐漸瓦解,最終為英聯邦所替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玉柴發動機加油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