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械工程師雷紅

    最近總陷入焦慮當中,這種焦慮不是因為無聊,而是因為自己想要學習的太多,而不知從何開始產生。腦子裡總是一些哲學問題,比如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就這樣,又拿出那本一年前買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開始讀,這次讀又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全新的認識。

    ”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動機,而不是什麼本能驅動的“次級合理化”。這種生命的意義是獨特的,苦難也不總是病理現象,苦難非但不是神經官能症狀,反而可能是個人進步的表現,如果苦難是由存在之挫折引致,就更是如此。

    人對於生命價值的擔心乃至絕望是一種存在之焦慮,而絕非心理疾病。人對意義的追尋會導致內心的緊張而非平衡。不過,這種緊張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尼采的一句話很有智慧:“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們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而是某個有待我們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人所需要的不是“內穩態”,而是所謂的”精神動力“,也就是存在的動力處於一個緊張的極化區。

    存在之虛無是20世紀普遍存在的現象,它可能是由於人類在成為真正的人的過程中所經受的雙重喪失。存在之虛無主義的主要表現是厭倦。

    現在我們能夠理解哥本華的話了: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級之間。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所代替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人物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於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

    學生黨暑期窩在家裡,偶然看見好友動態裡曬的一張車票,青春的內心難免會有小小的悸動;上班族勞累一週後,翻看朋友圈某某在外遊山玩水的照片時,疲憊的身軀或許也會對遠方產生嚮往。但其實大家都知道,旅行也許不會對我們現有的生活狀態有任何的改變——旅行歸來,該做的還是要做,該面對的總歸要面對,至於靈魂什麼的也不一定會得到什麼昇華。更有甚者,會覺得這不過是花錢買罪受罷了。

    人不應該問他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必須承認生命向他提出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透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只能擔當自己的責任。首先,它要求你設想現在就是過去;其次,過去能夠被改變和修補。這就是使人能夠直面生命的有限性及自身生命的終結性。

  • 2 # 夕魄騰輝

    這話沒毛病,一般人確實是這個狀態。有輕有重,這跟有沒有學問沒關係。但象叔本華這樣思考人生又得不到答案的人丟擲這句話是不負責任的。既然沒有辦法至少要給人以希望。我沒讀過叔本華,對他也不瞭解,僅就這句話的悲觀態度提出批判,一個智者應該是平和的,從這點來看,他還不如一個只知填飽肚子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俗人高明。

    如果我是一塊石頭,隨便讓人踩在腳下,直至粉身碎骨。我從不考慮我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會悲傷歡喜,更不會焦慮厭倦。而人們會把他們所認為的意義加在我的頭上,這是一塊兒漂亮的石頭,這一塊可以墊在腳下,隨便人們怎麼樣吧。我是沒有意義的,連“沒有”和“意義”這些詞概念我也不懂得。就像人生一樣,我想人生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鬼玩意兒,人類的祖先受了魔鬼的誘惑,非要去吃什麼禁果,然後居然開始思考人生了,一個人非要去搶上帝的飯碗,那受罪也就是活該了。

    這個世界該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那是上帝的事兒,首先你要承認焦慮和厭倦。我想說的是如果一種感受長期陪伴著你,那一定是精神出了問題,原因就是想了太多關於“意義”的問題,又對人生下了太多的定義,這是一種自我催眠,不斷地強化你的感受。我想如果不去思考這些問題反而是好事,我寧願無知一點兒。這也是我不喜歡西方哲學的原因之一,總是在肯定與否定之間徘徊。原諒我的淺薄無知,我就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對我的人生毫無意義,這是我的定義,這也是哲學。

    叔本華說:“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級之間”,我說:“是的。”將來我會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上:“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 3 # 小光138230619

    佛說四諦,苦集滅道諦。

    叔本華只看到了苦,卻不知苦之因,更沒有進入解脫智慧,西人可憐,竟與佛無緣。

  • 4 # 徐道友易經講座

    叔本華從哲學家轉化為半個思想家時,從大腦蹦出來這一理念。

    首先要弄懂:

    初始為焦慮,終點是厭倦。

    人是動物,需要食物,水,Sunny……來支撐本我肉體。害怕某天斷裂某一支撐,所以焦慮。杞人憂天這則故事,今天想來,正是這種焦慮!

    一旦把所需之物積攢成山,就象車輪有了備胎,焦慮消失,接踵而來的是鬆懈,再接著是放棄,最終厭倦!厭倦什麼呢?

    厭倦自己的思維好象被忽悠了

    厭倦自己的行為好象被褻瀆了

    厭倦自己的所有觀念都是枷鎖

    所以

    放棄了看似真理的東西!

    再來回答[註定]:

    能註定的東西只有[命]!

    也就是說,叔本華在看透一切的時候,摸準了[命]!

    什麼是[命]呢?命就是[自然規律]。

    叔本華所闡述的僅僅是[運],是[運]的過程!

    因為[命]是不變的。[運]是可以變的。就如太陽,它是火球是不變的。它帶領九大行星繞著銀河系轉是變的!

    說[徘徊]!這詞翻譯錯了。正確的是繞行。

    繞了一大圈,在東方思維導圖裡,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事物由始至終的[運]過程!而且用詞不當,或者翻譯不當!因為[成人]前的人是否有焦慮?人死時是否有厭倦?共性的厭倦!?

    因為叔本華用了[註定]。

    如果說叔本華是位哲學家,那麼他與[我]比,還有差距。

    如果說叔本華是位思想家而且偉大,那麼[我]比他更了不起!

    本人沒有[口吐狂言]。因為華人對西方哲學[太哲了]!老拿西方哲學來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語文成績在120分左右?(中考,現在110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