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玄月不易
-
2 # 闖闖Chuang
古代讀書主要是做官,“學而優則仕”,是古代文人首選的一條路,當官是為了光宗耀祖,但是當官並不是好當的,十年寒窗,當官到頭來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場夢。
讀書人,還可以經商、寫書、編書,畫畫的好的人靠賣畫為生,在古代由於讀書人較少,所以很多人都不識字,在這裡就產生了一種職業寫信,讀書人還可以靠寫信賺錢收入來養家餬口。考中秀才的讀書人就可以教書,在古代教書是一種很受人尊敬的職業,古代沒有像現在怎麼開明,很少有學生反駁老師,所以老師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要是有的讀書人十年寒窗連一個秀才都沒有考中就只能教自己的孩子讀書認字,自己靠務農為生。
網際網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是離開了網際網路,可以做實業,開超市、養殖等等,現在的我們有很多的職業是可以選擇的。
-
3 # 朔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做官,當然是古代文人的首選,學而優則仕嘛。可是,如果十年寒窗,功名未就,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呢?當然不是。那麼,無緣做官的文人還能做些什麼呢?其一,可以受僱做私塾先生,或自辦學堂坐館教學,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其二,可以做民間的文書、訴訟等執筆人,賺取適當的碎銀;其三,可惜拜訪名師學醫習藝,行醫出診、救死扶傷,作文說書、寫賣字畫等等;其四,可以入商學徒、貨殖算計、買賣營生等等。
-
4 # 峰光魅娌
古代的讀書人怎樣養活自己?當然最好有個正當職業,首選是做官。官銀靠不上,就得自己想辦法,最常見的是教書。這種職業,是孔夫子開的山,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個個都收費。後世業此者,有功名者容易些,不用弟子三千,有錢人家教一個半個,則衣食俱足。沒有功名的,則要差得很多,就算有學生可教,也養活不了自己,該種地的時候,還得下地。還有一種職業叫師爺,給官老爺當幕僚,據說也很滋潤,但多半被紹興的讀書人包辦了,別的地方的人插足很難。
發達地區的讀書人,還可以經商。但比較省事的掙錢方式,還是賣文鬻畫,很接近做工賣手藝。賣文有兩種,一種是寫書編書,一種是賣字。兩種方式都有高下兩等。自宋朝開始,出版就是一個發達的事業,出版商出書,很有市場。有市場的書,得有人寫,有人編,這就用得著讀書人了。水平高的自己寫,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創作;水平低的,則編,把人家的東西拆開了重新組合,再加上一個香豔刺激的書名,跟今天許多書商乾的活計完全一樣。賣字也一樣分高下,字寫得好,有名氣的,論幅賣,一幅字很多銀子,當年蘇軾一幅字就可以換幾十斤上好的羊肉。沒名氣的,則給雕版者往刻版上寫字,寫上一堆,也能換幾個銀子。賣畫,比較簡單,只要賣得出去,都論幅,只是價高價低,差距相當不小。
按規矩,賣字畫都有潤格,也就是價目表。就像店鋪,什麼東西什麼價,一清二楚。只是賣字畫,多半不按種類算錢,只算尺幅大小,越大,價錢越高。清朝賣字畫為生的人,以揚州八怪為最,八怪之首,為鄭板橋。現在的人知道鄭板橋,多半是因為那幅被濫加複製的條幅:難得糊塗。其實,在八怪之中,鄭板橋的字畫,不算最好的。但是鄭板橋正經的進士出身,做過幾任知縣,丟了官,不求開復,跑到揚州來賣字畫,太有個性,想不出名都難。他的潤格,非常有名,不可不抄———“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言語雖妙,宗旨只有一個,論尺給錢,只收現錢,交情少套,概不賒欠。不吃官飯,或者傍官吃飯,讓鄭板橋有了生活的自由,任誰也管不了他。無需討好,休論馬屁,無論多大的官,多有錢的人,想要他的字畫,一手錢一手貨,還得客客氣氣的,一旦惹了他,就是不動筆,誰也沒辦法。
讀書人,得先有本錢養活自己,才會有這樣的底氣。現代人只能因人而異,條條大道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網際網路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是一種詬病毒癮,而且毒癮越來越大,更有甚者走火入魔家破人亡也!但網際網路又是個好現象是人們通往外界的鑰匙,所以因人而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
回覆列表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文人最理想的出路自然是讀書當官,故古代有很多關於重視求學讀書的典故和事蹟。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比如:西漢匡衡的“鑿壁偷光”,東漢孫敬的“懸樑刺股”,晉代車胤和孫康的“囊螢映雪”,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焚膏繼晷”,南齊江泌的“映月讀書”,歐陽修的“鋪沙識字”等等等等,不勝列舉。
古代教育資源沒有現在這樣普及,更沒有九年義務制教育這樣的國家大政方針。在特定時期,讀書成了少部分達官貴人的特權。然而科舉制度的誕生演進和逐步完善,讓諸多貧困學子有了憑藉讀書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能夠考取功名,前途自然一片光明,不僅不愁吃喝,還能入朝當官。如果沒有,這些落榜秀才,需要養家活口,就得另想它法呢!
有功名頭銜的當起了私塾先生,讓我想起了孔子;名氣稍微大一點的,則給達官貴族當起了幕僚,這又不得不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孫策;藝術細胞濃厚的可以賣一賣字畫,題一題門府匾額,比如王羲之和鄭板橋;有的則開始鑽研醫學,當起了郎中,比如李時珍;當然也有少許文人嘗試著去經商做生意,倒一倒差價,賺它個盆滿缽滿,比如清末儒商胡雪巖;有的則開始著書立說,或寫戲曲,或寫小說,比如元朝王實甫的《西廂記》,曹雪芹的《紅樓夢》,也能憑藉作品混一口飯吃;當然還出了很多厲害的算命先生,寫出了很多經典的命理書籍,比如邵雍的《梅花易數》,也都很吃香,衣食自然無憂。
古代,十年寒窗苦讀,旦求金榜題名,讀書相對於貧困學子,是一條略顯公平、也是一條最有前途的出路。
現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的多樣化特性,讓我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但是,不論何時,不論你從事各種職業,不論人類社會如何演變推進,讀書的重要性,以及對知識的渴望和孜孜以求的態度,猶如一盞明燈,永遠都將引領我們走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