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遠健身
-
2 # 河畔一壺酒
德雲社要居安思危。任何反德雲社和黑德雲社的人,心裡也都明鏡似的。在當今社會,賣票有人買,黃牛能夠將票炒到一萬元以上,在相聲界只有一家,德雲社。
但是世上萬物都是盛極而衰。到達頂峰的時候,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
德雲社讓相聲界是前進的動力,不是阻力,這是實情。德雲社20年令我感慨,二十年了,太快了。德雲社剛剛有點小名的時候,我去德雲社看過一場現場。只有一家,別無分號,在大柵欄那邊。觀眾是滿邊滿沿的。那時候郭德綱就不在小劇場裡面演出了,已經很有名氣了,海報上預告的都是郭德綱八月十五要在本劇場演出之類的廣告。我看的那場有高老師(大軸),何雲偉(壓軸)。那時候燒餅小四和岳雲鵬他們估計還站臺邊上為了烘托氣氛起鬨呢,至於曹雲金我那天沒看到。確實是德雲社激活了整個相聲界,令相聲界前進。那個時候,以姜昆為主的相聲界還是以接納為主。後來德雲班主接連打了幾個官司,有師父,有發小,導致德雲社和主流相聲界關係的徹底決裂。
德雲社目前如日中天,靠的是傳統的東西,這些段子是賺錢的好工具,會上十段或者百段,都能賺錢。和二人轉一樣,開場上來的都是小演員,不尷不尬說上幾段,沒人樂也沒人起鬨。這是規矩,這個時段就是開場,預熱階段。然後上實力演員,最後是壓軸和大軸。相聲演員的實力在哪裡?同一個段子,你讓德雲社演員演是一個樣,你讓高峰高老師演笑果肯定不一樣。
這些段子保鮮期能有多少?作為德雲班主要心裡有數。一場下來(商演除外),壓軸和大軸要能壓住場子,但是時間長了,總是這麼幾樣,還沒演到哪,下面喝多了的觀眾已經把包袱抖出來了。這就是德雲社的危機。
不過,我總認為,相聲界還是總體前進的。從現在開始,是混戰階段,很難分清誰在前進或者誰在倒退。佛語云,前進就是倒退,倒退就是前進。
-
3 # zxjiao
好玩意兒誰不喜歡?!
十幾年前出差,專門帶著德雲社的相聲影片,看一路。後來的事事非非,一直關注。
相聲有其特性,跟觀眾有互動才更歡樂,包袱效果更好。上電視,就有這個侷限性。這就是德雲社演出效果好的原因吧。
剛開始青曲社的滿腹經綸,也很不錯。只是後勁不足,不像德雲社把功夫都下到作品上了。老郭的單口,如今有幾個人能比?
所以啊,個人而言,主流非主流的無所謂,好聽,才是硬道理。
-
4 # 不止看戲
一種藝術是否輝煌,是前進還是倒退,有一個可參考的標準:競爭。遠的不講,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天津的一批相聲人,與東北的一批相聲演員呈現兩個陣營的對立,楊振華、金炳昶都是東北有名的相聲演員,與馬季也是同一個級別。 相聲的逐漸沒落,伴隨著一批相聲演員的逐漸流失。名家王平離世,鞏漢林改行小品,曲藝團範偉轉行小品等等,這是相聲急速下滑的一個時期。從市場來看,相聲確實在逐漸沒落。 直到進入新千年,出現了郭德綱。其實也引來了不小的爭議,雖然是傳統相聲的底子,但是很多老派的相聲人、相聲觀眾提出非議,但是市場認可了他,相聲觀眾出現了回暖。 但是大趨勢扔難改變。 這兩年,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相聲和小品演員走上綜藝舞臺(小品在火了幾年之後迅速被觀眾拋棄),典型代表是《中國喜劇人》,這帶來了兩種變化:一是相聲演員變成喜劇明星;二是導致了新一輪相聲演員的離開。也有一些相聲演員是影視相聲兩手抓,比如高曉攀,比如岳雲鵬等。 是不是可以依此斷定這就是相聲的倒退,現在下論斷還是為時過早。如果說,相聲能成為培養喜劇演員的源頭之一,那麼這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得以發展支撐,也可算作是另一存在。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的發展軌跡,相聲的存在形態和變化形式,不是唯一判定它前進還是倒退的原則。
-
5 # grenspan
好多事都不僅僅看結果,但是沒結果說出大天也是屁話,以前相聲幹不過小品,現在相聲略高於小品,這就是能力,這就是結果。別的瞎扯!
回覆列表
相聲界的前進和倒退,要看誰對相聲界的發展更好,盲目的前進,也可能毀了相聲,合理的倒退或許能讓相聲發展的更好。
相聲在解放前,主要集中在北方發展,在京津地區發展的最好。北京的相聲藝人大多都是從天橋撂地演出開始的,後來逐步進入茶樓之類的地方演出,而且當時的相聲藝人社會地位很低,相聲內容含有很多在今天看來不能播出的三俗內容。建國後,侯寶林和馬三立這些相聲大師對相聲進行大量改良,很多不適合的三俗內容被刪減和改編。之後又出現了諷刺類和歌頌類相聲,代表性的演員是馬季和侯耀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電視的出現,大量相聲演員和作品湧現出來,那時候應該是相聲最火的時候。代表作品也非常多。《宇宙牌香菸》,《打電話》等等。之後隨著小品的出現和其它各種原因,相聲逐漸衰落了,在郭德綱的德雲社火起來之前,相聲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相聲不僅離開了最初起源的茶樓,園子之類的演出場所,在各種大型演出裡也難覓蹤跡,以至於逐漸被人遺忘。可以說相聲處於一種將死的狀態。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算是相聲的“前進”,只是走向了死亡。
之後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慢慢火了起來,德雲社就是從小劇場走出來的,可以說是郭德綱和德雲社挽救了相聲,至少郭德綱和德雲社為相聲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郭德綱改編的傳統相聲很多,加入了新鮮的內容。給傳統相聲注入了新活力。
我不太明白提問者所謂的前進和倒退,指的是相聲演出的場所還是相聲內容。
從相聲內容來看,我覺得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並沒有什麼三俗,因為相聲本身就是很俗的,是通俗的,是面向大眾的,大眾的需求,也就是市場導向,才能讓相聲生存下來。當然相聲要避免一些東西,郭德綱和德雲社也在有意避免這些東西。郭德綱和德雲社的所有相聲都能讓臺下觀眾大大方方的笑,而不是低下頭捂住臉笑。難道只有歌頌才是前進嗎。
至於演出場所,那就更沒什麼前進倒退之說了,小劇場更能鍛鍊演員。
不管是前進還是倒退,只要相聲能夠更健康的發展下去就是好的。
前進和倒退,無非都是為了自己過得更好。如今德雲社的商演越來越多,而且票價也不便宜,而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的生存環境卻越來越差,誰過得好,誰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