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強的價值經營

    這個問題提的讓人不知怎麼回答。任何事物的出現都要講機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歷史上誕生了老子,出現了道德經是一個必然的事件,只是因尹喜而著道德經則是一個偶然。歷史就是這樣,往往一件重大事件是由一個不起眼的偶發事情引起的,比如牛頓因蘋果砸頭而發現萬有引力,道德經的出現也是符合這一歷史規律的。

    《道德經》札記之一:道德經的正確開啟方式

    不忘初心。小學語文老師就教過我們:要想讀懂一篇文章,我們需要了解文章產生的背景、事由和目的,採用什麼文體,作品型別。

    相傳,當年老子想出國定居,搞不定護照,只好去找關令尹喜走後門,求這位軍政主官幫忙。那年頭找人辦事也是要請客送禮的,孔子就聲稱聽他的課要先送十塊臘肉,還把這個稱之為禮儀。可老子是高階知識分子呀,自然不屑送酒送肉這類俗套。透過交談,老子發現尹喜好讀書,愛談古論今,他們的交談很可能就提到了《易經》註解,當時很多人都在批註《易經》,最著名的就是孔子。要知道,一直以來,人們多愛以談論《易經》顯擺學問。老子決定投其所好,以論證《易經》中關於道與德的觀點,撰寫一篇論文作為禮物送給了尹喜,一則在古代,雙方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多采用這種文體,二則給領導送篇作文,彙報一下思想心得,算不上行賄受賄。尹喜欣然收下老子為他精心準備的這份禮物,自然也幫老子辦成了事。所以,道德經的著作權是老子的,但所有權應該歸尹喜,這是廢話。

    現在我們知道了,道德經是一篇論文,採用“首先提出論點,再從多個方面反覆闡述論據和論證”的論文結構。在道德經開篇,老子首先提出論點“道可道非常道”,針對的就是他們交談中提到的《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說,《道德經》是老子論證易經觀點的一篇論文,是在論證易經的基礎上撰寫的哲學著作,主要論點出自易經。如果瞭解並抓住這個關鍵點,對我們閱讀理解道德經將會有巨大幫助。另外,道德經是一部嚴謹、“枯燥”的自然哲學著作,不是文學作品、雜文集,更不是詩歌散文。我們在閱讀道德經的釋文時,務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考證,去偽存真,摒棄那些臆想抒情的成分。

    由於《道德經》忒牛B,大家多誤以為道德的觀點是老子率先提出的,實則更早出現在《易經》。但是由老子全面論證,並形成完整的哲學思想。所以老子的《道德經》被公認為中國哲學的起源,中華文化的瑰寶。

  • 2 # 使用者94531352982

    有道是:道不可輕傳。我們知道像佛家很多經典都有當機者~請佛說法之人,比如《楞嚴經》中的阿難尊者即為當機者。

    正法大道的傳世與流通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定要有請法請道之人。《道德經》的面世尹喜就是請道之人,當然尹喜請道不是偶然,這裡有尹喜的機緣因素。老子《道德經》出世不是偶然,即便沒有尹喜還會有下一位當機者請出老子的《道德經》的。

    總之,老子《道德經》面世是必然,是天意。

  • 3 # 歷史有妖氣

    善哉大問!

    這令我想起了張三愚老師曾經講過的一個故事:老子把自己當作平常人來看待,他從不宣傳自己,也不想著書立說就要西去,尹喜把他攔下來非讓他寫。

    老子:“我的道我為什麼要寫?”

    尹喜:“要把你的道傳下來。”

    老子:“我的道在天上,我的道在地上,我的道在風中,我的道在雨中,我的道在萬事萬物中。不是寫她才傳下來的,我不寫她也無處不在,四處彰顯。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寫了也不懂。”

    尹喜:“那你起碼寫一點,給我們一個指引。讓我們從天中,從地中得道。”

    老子:“那是多餘的。”

    尹喜:“對您來講是多餘的,我們真需要!”

    這就是老子著書前與尹喜的一段對話。

    可見,尹喜在《道德經》誕生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請法者的角色,相當於佛經中向佛發問的阿難,沒有阿難的啟問,佛也是不會隨意發表見解的。

    世間沒有偶然發生的事件,沒有尹喜也許還會有“尹樂”來請法,《老子》對於宇宙、生命的闡釋總會以某種形式誕生並流傳於世。

  • 4 # 宋紹紅阿彌陀佛王

    老子著書是命運的安排,如果沒有尹喜,就沒道德經,尹喜老子也都是命運的安排。如果沒有張道陵,就沒有道教,道家的道也就失傳了,道家也不會流傳到現在。

  • 5 # 紅9九

    中國一些知識分子的不良行為,從這件事上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老子做為一個國師,對法家,儒家,道家……的學者都有影響,他們也或多或少提到老子,可就是不說老子的學說。最具代表的是孔夫子,專門到洛陽找老子學,還說老子象個偉大的龍。可他對老子的學說傳播等於0。孔夫子編五經,寫春秋,教三千六百弟子,就不談老子的學說,孔夫子是一個安心作學問的人嗎?只不過想成為儒家教主,把老子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了。真正把老子學說傳下來的是個老行伍尹喜,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 6 # 海上逸龍

    老子所處的時代,戰亂四起,民不聊生,老子為‘’有道者‘’,集大

    智大愛於一身,‘’愛以身為天下‘’

    是他的畢生信念。

    老子辭官西去,正是打算將其一整套道學思想整理成文,伺機傳於後世,以利天下。

    涵谷關遇尹喜求教,可謂天賜良緣。老子見尹喜根器深厚,心地不凡,遂尹喜得償所願。

  • 7 # 淺嘗輒止論歷史

    歷史上好像老子西出函關,受尹喜所留,寫了一本道德經換了點乾糧和盤纏,

    那種級別,真要想,說句實話,尹喜連巴結他的資格都沒有,只要願意,積極運營,當個大官應該沒啥問題,寫經換乾糧啥的,應該不存在

    還是想留下自己的思想

    傳說是化胡?

    而且,尹喜之所以留他就是因為他有名,所以沒有尹喜,他也會存在於史冊中,但可能地位不會這麼高。

    說不定很多沒有出土的史冊,就有他很多記載

    另外

    老子好像是周王室的圖書館管理員,沒準閒著的時候,就著了不少書扔到圖書館了呢孔子不是去拜讀過周禮嗎

    說不定孔子就看過他的書

    應該沒啥其它記載了吧?這種只能按照他去的方向,在周邊國度記載中看有沒有形象相符的推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怎麼預防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