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米格15作為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鬥機,機身顏色為什麼是銀白色?
7
回覆列表
  • 1 # 武器史研究

    像這種銀白色的塗裝在蘇聯早期的戰機中很普遍,說是塗裝但其實根本就是與其機身使用的鋁合金材質的顏色幾乎一致。早期的蘇聯的戰機沒有效能好的雷達,即使有雷達對於機頭進氣的戰機來說也裝不進去,因此在作戰使用中,像米格-15這樣的戰機只能由地面雷達站去引導進行空中接敵,然後進行視距內的空戰;而對於像米格15這種短續航母半徑的戰機來說,其任務之一就是對付美製的戰略轟炸機對其的傷害,攔截轟炸機或是空戰需要儘可能在高空進行,這也要求飛機必須在短時間內搶佔高空有利陣位,這時對機體重量的要求就比較高,要儘可能剪輕重量,而這時亮銀色的金屬色塗裝在噴塗時所用的漆膜厚度要遠遠小於其他顏色塗裝的厚度,這樣全機塗上來就會節省百十公斤的重量,對於戰機來說,想減輕一斤重量都很艱難的情況下,能減輕近百公斤意義相當重要。另外亮銀色的塗裝在太Sunny下會反射出耀眼的反光,這對目視距離內還需要人工瞄準的飛行員來說,會極大的增加瞄準難度。加外銀粉漆據說也有降低靜電的作用。

    不過在抗美援朝時,我軍使用的米格-15與蘇聯軍隊使用的米格-15的塗裝就不太一樣,這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作出的不得已的措施。

    當時我們志願軍空軍和蘇聯援助北韓的米格15戰機用的都是基本塗裝就是銀灰色,而蘇聯的米格-15戰機則使用了迷彩塗裝。其實這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區分兩支部隊的飛機。因為兩支部隊的飛機在一個空域中作戰,有時一起出動。在空中的時候,蘇聯飛行員與我們之間的飛行員他們之間是沒法溝通的,語言又不通;那麼如何識別蘇聯空軍的戰機還是我們志願軍空軍的飛機呢?這就需要雙方找到一個解決方法,那麼最笨的辦法就是採用不同的塗裝,也是就是穿上不同的衣服,這讓無論是空中的飛行員還是地面的指揮員,在協同的時候一目瞭然,避免指揮時出現問題。

  • 2 # 建築機械裝置

    這問題得從這飛機的誕生年代,飛機效能和用途去告訴你為什麼它是銀白色塗裝,米格-15戰鬥機誕生的年代沒有超視距攻擊,沒有空空導彈,只能由地面雷達站去引導進行空中接敵,然後以行炮在視距內的攻擊!這飛機屬於中低空飛機,也就是在雲層上下是最適合它的位置,用途是殲擊,空戰,攔截轟炸機等任務,這銀白色就是它最好的防護色,它藏在雲層裡,在它上面看,和在它下面都與雲層接近的銀白色融為一體,不易發現它,讓視距瞄準的對手找不到它的身影,轟炸機為什麼是腹部銀白色,背部深色的塗裝,那就是偽裝色,高炮兵往上看白色腹部與雲層接近不易被視距瞄準的炮兵瞄準,在高處的殲擊機飛行員,往下看這轟炸機背部深色塗裝又與大地色接近,不易被視距瞄準的殲擊機飛行員發現!當飛機發展到今天塗裝已失去偽裝的用途了,為什麼現在的飛機塗裝顏色不重要了呢?現在飛機都是超視距攻擊,用雷達瞄準攻擊了,顏色是欺騙人視覺的,顏色對雷達沒有一點作用,考慮更多的就塗裝材料了,目的是去欺騙雷達反射波!飛機塗裝色就那麼簡單的事被偽磚家叫獸的說多麼的奧秘!真是無語了……

  • 3 # 兵工科技

    戰鬥機的塗裝實質上是一種光學隱身技術,它將飛機與背景融為一體,使敵方難以發現和識別。每一架戰鬥機塗裝都不是隨意為之,裡面都大有深意,其中大部分是出於提高戰鬥機作戰能力,但也有特定歷史色彩的痕跡。 塗裝為提高飛機在不同活動區域內的隱蔽能力和適應性,現在戰機的塗裝已從單色逐步發展到多色,並根據地域和空域特點而改變顏色。在海上作戰的艦載機一般以淺灰色、淺藍色和白色為主。

    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噴氣戰鬥機,如中國的殲-5和殲-6,外表卻沒有任何花哨的顏色,只有一層簡單的顏色——銀色,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戰鬥機本身的金屬顏色,二戰後到冷戰初期,很多國家空軍曾短期放棄過偽裝色,改為原裝金屬銀色,原因一是為超音速減阻和去掉多餘重量,二是據稱這樣對核戰輻射有一定防禦效果,核爆炸會產生大量的光輻射,可以持續零點幾秒至幾十秒,能灼傷人、畜、燒燬物體。如2萬噸當量核彈爆炸,發光持續時間約2.4秒,可以讓器材、建築物迅速起火或熔化,使人員燒傷、致盲,廣島、長崎核爆炸期間,倖存的民眾普遍被燒傷或致盲。而原裝金屬銀色,因為其本身的反射性最好,能夠有效抵抗核爆後的光輻射,所以在冷戰時期被廣泛採用。美軍1970 年代發現核大戰越來越沒有可能,相反倒是常規空中威脅才是戰鬥機戰損的最大因素,因此恢復了戰鬥機的迷彩塗裝,基於戰鬥機在主要作戰地域的自然地理背景特徵採用叢林綠、褐色、淺灰色來降低視距內的可見度,這種“越戰迷彩”後來也帶動了別的國家效仿,戰鬥機又穿上了實用的迷彩服。

  • 4 # 飛豬漲姿勢

    米格-15戰鬥機之所以是銀白色是因為該機出廠時沒有塗裝,裸露著金屬鋁製蒙皮的緣故。

    為什麼不要塗裝呢?

    這與二戰後期興起的戰鬥機不塗裝熱潮有關。諾曼底登陸後,盟軍先是應用了出醒目的黑白相間的“入侵”條紋來幫助敵我識別,後來乾脆命令戰鬥機生產廠家在飛機出廠時取消塗裝工序,直接交付裸露著亮閃閃蒙皮的戰鬥機。這是因為盟軍此時已經掌握了制空權,戰鬥機無需目視偽裝,不塗裝反而能空戰中幫助進行迅速而可靠的敵我識別。而這一階段的德國空軍戰鬥機為了避免被盟軍擊毀於地面,大都被塗上了陰沉暗色的地面偽裝色,與無塗裝的盟軍戰鬥機能形成明顯反差。至於取消塗裝後的減重減阻,這都是副作用。

    戰後人類迅速進入噴氣式時代,但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還沒有裝備火控雷達和空空導彈,在作戰模式上仍以機炮空戰為主。所以美國和蘇聯此時的噴氣式戰鬥機延續了二戰後期戰鬥機塗裝強調目視敵我識別的風格,繼續採用無塗裝的做法,無論是美國的F-84、F-86,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都是如此。

    有人認為裸露的金屬蒙皮在核戰爭中還能起到一定的抵禦核爆光輻射的作用,但這也只能算是副作用,並不是其設計本意。因為無塗裝戰鬥機機身表面往往會有大尺寸戰術編號、彩色機徽甚至中隊識別圖案來配合目視識別,但這些色彩斑斕的標誌在核爆中會在強烈光輻射下吸收大量熱量,導致蒙皮損傷,所以其防核爆效果不及專用白色核爆塗裝和低視機徽。

    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開始擁有了複雜火控系統和空空導彈,使空戰不再以目視狗鬥為主之後,無塗裝的風潮才就此平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標點符號的句字100句(每句不超過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