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按語言大致分是三種,湘西方言苗族,黔東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細分。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苗族自稱果雄,舊時稱紅苗,因為女性會穿紅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間繫紅絲帶,清朝時期,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現在沒有這種服飾了。湘西方言內部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東部土語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瀘溪兩縣以及吉首市的東部,他們的服飾特徵是挑花,以幾何圖案為主,無論衣服、頭帕還是圍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紋,少銀飾;西部土語分佈較廣,湘西州花垣縣、鳳凰縣、保靖縣、龍山縣、吉首市西部、懷化麻陽、新晃、貴州松桃縣、重慶東南部以及湖北宣恩縣是主要分佈地區。西部土語苗族服飾顏色以深藍、黑色為主,上面有刺繡的花紋,以花鳥為主,銀飾較多,特別是鳳凰、松桃的苗族,銀飾繁盛,不輸黔東南苗族。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稱木、嘎鬧、孟等,舊時稱九股黑苗,分佈於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廣西融水縣、湖南懷化靖州等地。黔東苗族的語言差別不大,放慢語速基本都能交流,廣西融水苗族除外。黔東苗族支系多,服飾不下兩百種,且銀飾繁多,目前各媒體、旅遊勝地中的苗族銀飾和服裝樣式大多來自黔東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數量最多,按語言可分為三個群體。第一個是川黔滇次方言群體,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稱“蒙”,舊時所稱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屬於這個群體,廣泛分佈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全境、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地,後又因戰爭遷至美國、法國、澳洲等地,其中雲南文山的影響力最大。這個次方言群體的語言互通性其實非常高,從貴州畢節到雲南文山再到美國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習慣了對方的發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說語言差異很大,寮國一代的苗族發明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苗文,後帶到歐美,使用的範圍很廣泛。

    第二個是滇東北次方言群體,舊稱大花苗,主要分佈在烏蒙山地區,貴州畢節、雲南東部昆明、昭通一帶,自稱“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專門用來書寫苗語聖經的苗文,字母符號比較特別,稱為伯格里苗文。

    第三個族群可以稱為“麻山苗族”群體,包含了多個次方言群體。雖然他們的苗語劃入西部方言,但實際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佈在過度地帶上,比如貴州的貴陽市、黔南州、安順等地,自稱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銀飾隨著分佈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懷化東部、邵陽和廣西龍勝一帶的苗族,舊時稱為青衣苗,苗語已經消亡,只有幾種特殊的平話。到底是湘西方言苗族,還是黔東方言苗族,尚有爭議。這部分苗族在明朝時應徵前往貴州西部,後來形成了當地的喇叭苗。

    海南苗族,實際上是瑤族,說的是瑤語金門方言,劃為苗族屬於識別錯誤。

    貴州、湖南、廣西交接的清水江流域分佈著酸湯苗、草苗、三鍬人等文化相似的特殊族群,其中一部分識別為苗族。他們是苗、漢、侗等族群在清水江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以苗族的合款制度共同建立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相互融合形成的。比如酸湯苗的酸湯話是漢語,草苗的語言接近侗語,但都認同苗族,三鍬人的語言裡則漢語、苗語、侗語都有。

    看到評論中有人說我刻意分裂苗族就很搞笑了,我說的都是客觀的東西,苗族人數多,分佈廣,自然存在差異,提及舊時的稱呼也只是讓人瞭解下,方便不瞭解自己苗語是什麼方言的同胞對號入座。每一種支系的文化都很值得了解,苗族各支系的融合應該是建立在互相瞭解各自的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不是刻意迴避差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馮小剛的畫作是什麼水平?娛樂圈有哪些被演藝事業“耽誤”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