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女兒現在四歲多了,有個問題令我苦惱。女兒害怕陌生的大人,記得三歲前還好,特別是三歲後去朋友家串門或者聚會時她表現都很生怯不自在,上幼兒園一年半的時間了,老師說她跟小朋友玩得還好,就是從不和老師交流,需要上廁所時也不告訴,就憋著或尿褲子,我問她為什麼不跟老師說,她說她不敢,(我相信老師是沒問題的)對此我感到很難過。我最近一直在找問題的根源,是什麼造成了她這樣以及怎樣引導改善。我想到的首先是我跟老公兩個都屬於偏內向的人,請問遺傳在孩子性格中佔多大成分?其次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過去沒有注重學習育兒知識和方法,而且缺乏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在她三歲後我們又生了二胎。再有就是我們生活的變遷,在她一歲八個月之前我和她一直生活在山東老家,跟她說的都是山東話,之後我帶她來到國外跟爸爸團聚一起生活,記得剛開始那一個月她天天哭鬧的厲害,當時我沒做到用心傾聽她的哭聲,沒做到用心陪伴。我擔心她會因此性格缺少快樂,影響將來的交際和表達。
3
回覆列表
  • 1 # jingfang

    從描述上來看,孩子應該是因為到了新的環境,再因為心理的恐慌沒有得到很好的疏導,才導致現在害怕和陌生人,並且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我孩子在三歲的時候,也換了環境生活,但是,是因為換了環境後,才發現孩子過於膽小和內向的。孩子幾乎從來不會主動去和陌生人交談或者來往,在陌生人面前,說話的聲音就像蚊子叫一般,對於老師也是敬而遠之的。有什麼事情,就愛哭。一直到二胎後,我覺得孩子的狀態越來越不行,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和改變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現在,孩子雖然還是性格內向,卻開朗了很多,也能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意識,並且,不會懼怕或者抗拒陌生人了。

    我對孩子行為的改變,主要是做了兩方面的改善:

    一、多帶孩子外出,和人進行交流

    在孩子放學後,或者節假日裡,我會帶著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玩,例如廣場、公園等,增加孩子接觸陌生人以及多交朋友的機會。

    有時候,也會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例如圖書館的閱讀活動、國學朗誦、親子活動等。

    二、關注孩子變化,對孩子展示愛

    孩子有時候,會因為二寶而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所以,在關注二寶的時候,也要分些精力去關注大寶,進行及時的發現和及時的表揚、鼓勵等。

    對於孩子的犯錯,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誰小,誰大,就需要避免懲罰或者教育,而是要都進行相同程度的懲罰。

    多關注孩子的情緒,經常的抱抱孩子,摸一摸孩子的頭,告訴孩子,爸媽很愛他。

    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能滿足的儘量滿足,不能滿足的,要和孩子說下原因,而不是粗魯或粗暴的拒絕。

    多讓孩子獨立或者陪著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他的語言和動手能力,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其實,孩子還小,未來性格會如何,並不會因此而定型了,如果覺得孩子這樣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不好,就從現在開始,把孩子當成一個和自己平等地位的大人去對待,多關注孩子,多鼓勵孩子,孩子還是可以按照合適的成長方式去成長的。

  • 2 # snake

    現在的父母其實挺難的

    自己生個二胎顧忌這顧忌那,好不容易生了大娃又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小的都顧不及;像以前,都是大娃帶小娃,心理都不會有這麼多想法,大的愛護小的,都覺得天經地義啊,社會真的不一樣了,父母要權衡各個方面,太不容易了

    我身邊有一對夫妻,想生二胎,女兒都十幾歲了,死都不同意,甚至不讓他們睡一塊,怕他們睡一塊就有弟弟妹妹了

  • 3 # 早教指南

    從你的情況看來,孩子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和生活的環境,還有平時陪伴他的人有很大關係。先給你分析一下原因

    1/曾經在一本書裡看到,說孩子在1歲之前,最好不要頻繁更換陪護他的人。也就是說,在孩子一歲之前,最好一直是誰帶,就是誰帶,當然,父母沒在身邊的,如果是老人帶,那就另當別論了。我是建議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自己帶,如果老人願意幫忙,可以起輔助作用是最好的。在孩子1歲以前,安全感正在建立的初期,更換陪護人和生活環境,會容易使孩子眼中缺失安全感。令孩子覺得,他的生活是不固定的,有可能隨時會變更。生活的環境也不會一直都是熟悉的,也許哪天就會突然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越小的孩子對未知的環境越充滿恐懼感和不確定感。很不利於安全感的建立。

    2/初期孩子在老家,爸爸沒有陪伴在身邊,對孩子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或許你的孩子和先生交流較少,當別的孩子可以在父親懷裡撒嬌的時候,他是羨慕又渴望的,這一點也會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

    另外,你和先生也都不愛講話,孩子隨你們到國外之後,對孩子來說環境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生活環境不一樣,語言環境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換,孩子才初期可能會比較吃力,因為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和環境都無法掌控和了解,對孩子的陌生感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她也許就會採取自我保護、躲避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封閉自己。也有可能是孩子還沒做好準備,如何應對這一切不同,需要一些時間。做父母的也要慢慢引導:

    1/無論你生了幾胎,都要記得經常擁抱孩子,親親孩子的臉頰,對他們說:爸爸媽媽愛你,永遠愛你!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有時候把愛大膽的表達於口,比你做更多的事情都有效,這樣才能讓孩子更直接更直觀的感受到你的愛。記住:擁抱和說愛他,一直都很重要。

    我的孩子,我經常也會抱抱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很愛他。偶爾沒事的時候,孩子也會抱抱我,說“媽媽,我愛你!”

    這不僅是教會家長自己主動表達愛,也是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對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

    2/如果你和先生平時話就很少,很孩子溝通交流也很少,現在為了改變孩子膽小的問題,也不必急著一下讓孩子改變,這都需要過程,要多給他一些時間。你可以調整一下生活節奏,多抽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可以帶著小的孩子和這個大的孩子一起做做遊戲,孩子都是愛做遊戲的,這也是一中很好的互動方式。遊戲過程中當然免不了一些交流和溝通的,這些都會變得很自然,孩子也易於接受。也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讓他覺得,對你來說,陪伴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做做運動,吹吹泡泡,放放風箏什麼的,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一般喜歡運動的孩子,性格都不會內向到哪裡去的。

    而且經常去戶外走走,接觸小朋友的機會也比較多,孩子經常都會是因為相同的愛好,或者玩具,玩到一起的。遇到別的小朋友的時候,不必著急讓孩子去和小朋友打招呼,可以先陪孩子坐在旁邊,看其他的小朋友怎麼玩。比如,一個孩子在吹泡泡,你帶著孩子在旁邊看著,你可以帶動孩子去追逐小朋友的泡泡,孩子都會受氣氛感染的。或者小朋友的泡泡水用完了,你可以問孩子:那個小朋友的泡泡水用完了,你要不要把你的泡泡水借給他玩一下?潛移默化的帶動,比生硬的把孩子往外推,更能讓孩子接受。

    4/晚上多陪孩子親子閱讀,只有先建立好親子關係,讓孩子獲取到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感覺在情感上被父母尊重和重視,他面對外人的時候,才會更加容易放的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只讓你選4個菜,你選擇哪四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