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08764440655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因為他的努力,所以是該地風調雨順。

    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 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為在晉水之北,水之北謂陽,於是當時便叫“晉陽”。

    “晉祠”並非“晉王祠”的簡稱。新中國建立後,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遊玩。他游完一圈後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中國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

    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週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後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於唐,叔虞死後,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後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立設,以祭祀叔虞。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晉祠。晉祠歷代均有修建和擴建。

    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

    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樑之後,祠區建築佈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裙子如何穿出高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