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美凱龍爆漲1成,獲阿里「寵幸」引資逾43億人民幣
引資阿里巴巴的紅星美凱龍今早爆升,漲10.4%,公司A股也不甘示弱的漲停。集團昨日公佈,已完成2019年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工作,阿里巴巴成功認購本期債券全部份額。
本期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50億元,實際發行規模則為43.594億元,第一至二年票面利率為3.25%,第三至第五年票面利率則為1%。第一年至第二年票面利率為3.25釐,第三年至第五年票面利率為1釐。債券初始換股價格為每股12.28元。
另一邊,紅星美凱龍控股與阿里於5月15日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同意在傢俱建材及家居商場、購物中心及其他業務領域開展業務合作。紅星美凱龍控股承諾5月28日前與阿里簽署相關協議。
事實上紅星美凱龍控股早前獲准以其所持公司部分A股股票及質押期間產生的利息為標的,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可交換公司債券。
2019開年以來,紅星美凱龍動作不小。先是在年初交出亮眼成績單。有「大媽愛股」之稱的紅星美凱龍估計是有感股價長期潛水,計劃以每股作價11.78元回購最多3.89億股H股,老闆車建新拉著馬雲一起搞這番動作也許意味頗深。
誰都知道馬雲和阿里巴巴長期主投網際網路企業,對線下實體甚少涉及。加上前兩天另一商業地產巨頭王健林拉著馬化騰一起逛街,這兩對都是“科技巨頭+商業地產”的新鮮組合,頗有些打擂臺的味道。
那麼,紅星美凱龍是否有底氣與萬達一戰?而馬雲又打的是何算盤?也許商業地產真的開始轉型了。
轉型效果初現,股價卻未能反映業績
我認為,發債主要由於H股股價未能充份反映集團的經營業績。公司H股自2015年6月上市至今,相比上市價每股13.28元一直很穩定。
這次發債將為阿里提供增值機會,鑑於紅星美凱龍的國民品牌辨識度較高,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居民都有機會進過他們的商場瞧一瞧。這一點比起主打高階商業地產的萬達來說要接地氣的多。
紅星美凱龍的經營模式以輕重資產並舉的“自營+委管”模式為主。自營顯然是重資產部分,主要是建立與運營自營傢俱商場,向商戶提供綜合服務;輕資產運營則為委管部分,是透過委管商場,進行品牌與經驗輸出,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經營服務。
上市以來,公司發展很快,營收和純利雙雙保持著雙位數的增幅,且在過去三年,紅星美凱龍超過60%的營收都來自於自營商場經營,接近30%的營收來自委管商場。
此時作為龍頭的紅星美凱龍轉型也就變得尤為重要。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全管道、泛家居業務平臺服務商”,旗下業務不僅涉及網際網路泛家居消費服務,還包括網際網路家裝業務、家居金融及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紅星美凱龍在國內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7個城市經營了256個商場,總經營面積約為15137728平方米,包含71個自營商場和185個委管商場。
自營模式的穩健和委管的快速發展相呼應,再加上向網際網路和新零售的轉型,紅星美凱龍的泛家居之路已有越走越穩當的趨勢。
紅星美凱龍一心高大上,接入網際網路阿里正合適
此外,它和高科技企業科大訊飛合作,又與國內知名商業不動產基金高和資本聯合發行國內家居行業類REITs計劃——“暢星-高和紅星家居商場資產支援專項基金”,之後在A股順利上市融資,路似乎將要越走越寬。
就目前而言,美凱龍H股靜態市盈率算來不足10倍,股價甚至仍然處在破發的尷尬境地,這或許也是紅星美凱龍啟動發債事項的原因。
不甘寂寞的紅星美凱龍似乎要甩掉自己笨重的房地產帽子,積極的向高大上科技產業進軍。總部位於深圳的Orvibo公司完成了一輪價值1.3億元人民幣(約合19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該公司銷售從指紋感應鎖到遙控電子衣架的全頻譜智慧家居產品。而主要投資者正是紅星美凱龍集團。
此外紅星美凱龍集團還是德國品牌Long Life Basics的股東。2018年,這家醫療保健公司的淨利潤為2800萬美元,比2017年增長19%。根據3月釋出的年度報告,收入增長了30%,達到約4.61億美元。
而阿里此次入局紅星美凱龍,除了其第一季財報亮眼,資金流充裕之外,更有全面進軍房地產之意。前不久騰訊掌門人馬化騰和萬達地產董事長王健林一起現身中關村。阿里巴巴絕不會坐視不理。此次阿里巴巴一舉拿下紅星美凱龍13.7%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網際網路巨頭的商業房地產之戰,已經一觸即發。
紅星美凱龍上季純利增11.1%,對手萬達陷財務危機難堪再戰?
紅星美凱龍此前公佈過自己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報告,截至4月利潤收入達40億,增長11%,每股收益達37分。
而過去一年,萬達老闆王健林卻被迫縮減野心,出售非核心資產。2018年,雖然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去年在中國開發商的營業收入中排名第一,紅星美凱龍集團和華潤置地在2017年排名第二和第三。
萬達於2018年從寫字樓租賃,零售業務和酒店管理中獲得了327.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排名第二的紅星包括人民幣157.4億元,其次是華潤置地人民幣93.4億元。
然而,隨著租賃住房市場的發展,商業住宅租賃對開發商的整體收入貢獻將更大。在2018年上半年,紅星美凱龍從租賃住房中獲得了1.39億元人民幣,佔其總租金收入的7.5%,同比增長4273%。
預計到2020年,其租賃住房收入將超過人民幣30億元,屆時將佔其總租金收入的30%。
由於去槓桿化,地產信貸仍然緊張,像紅星美凱龍這種以“家居+房地產”的營業模式要比萬達“娛樂+地產”的模式有更多的盈餘現金流。這也使得紅星美凱龍可以在房地產寒冬有更多的儲備。
紅星美凱龍爆漲1成,獲阿里「寵幸」引資逾43億人民幣
引資阿里巴巴的紅星美凱龍今早爆升,漲10.4%,公司A股也不甘示弱的漲停。集團昨日公佈,已完成2019年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工作,阿里巴巴成功認購本期債券全部份額。
本期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50億元,實際發行規模則為43.594億元,第一至二年票面利率為3.25%,第三至第五年票面利率則為1%。第一年至第二年票面利率為3.25釐,第三年至第五年票面利率為1釐。債券初始換股價格為每股12.28元。
另一邊,紅星美凱龍控股與阿里於5月15日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同意在傢俱建材及家居商場、購物中心及其他業務領域開展業務合作。紅星美凱龍控股承諾5月28日前與阿里簽署相關協議。
事實上紅星美凱龍控股早前獲准以其所持公司部分A股股票及質押期間產生的利息為標的,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的可交換公司債券。
2019開年以來,紅星美凱龍動作不小。先是在年初交出亮眼成績單。有「大媽愛股」之稱的紅星美凱龍估計是有感股價長期潛水,計劃以每股作價11.78元回購最多3.89億股H股,老闆車建新拉著馬雲一起搞這番動作也許意味頗深。
誰都知道馬雲和阿里巴巴長期主投網際網路企業,對線下實體甚少涉及。加上前兩天另一商業地產巨頭王健林拉著馬化騰一起逛街,這兩對都是“科技巨頭+商業地產”的新鮮組合,頗有些打擂臺的味道。
那麼,紅星美凱龍是否有底氣與萬達一戰?而馬雲又打的是何算盤?也許商業地產真的開始轉型了。
轉型效果初現,股價卻未能反映業績
我認為,發債主要由於H股股價未能充份反映集團的經營業績。公司H股自2015年6月上市至今,相比上市價每股13.28元一直很穩定。
這次發債將為阿里提供增值機會,鑑於紅星美凱龍的國民品牌辨識度較高,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居民都有機會進過他們的商場瞧一瞧。這一點比起主打高階商業地產的萬達來說要接地氣的多。
紅星美凱龍的經營模式以輕重資產並舉的“自營+委管”模式為主。自營顯然是重資產部分,主要是建立與運營自營傢俱商場,向商戶提供綜合服務;輕資產運營則為委管部分,是透過委管商場,進行品牌與經驗輸出,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經營服務。
上市以來,公司發展很快,營收和純利雙雙保持著雙位數的增幅,且在過去三年,紅星美凱龍超過60%的營收都來自於自營商場經營,接近30%的營收來自委管商場。
此時作為龍頭的紅星美凱龍轉型也就變得尤為重要。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全管道、泛家居業務平臺服務商”,旗下業務不僅涉及網際網路泛家居消費服務,還包括網際網路家裝業務、家居金融及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據企查查資料顯示,紅星美凱龍在國內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7個城市經營了256個商場,總經營面積約為15137728平方米,包含71個自營商場和185個委管商場。
自營模式的穩健和委管的快速發展相呼應,再加上向網際網路和新零售的轉型,紅星美凱龍的泛家居之路已有越走越穩當的趨勢。
紅星美凱龍一心高大上,接入網際網路阿里正合適
此外,它和高科技企業科大訊飛合作,又與國內知名商業不動產基金高和資本聯合發行國內家居行業類REITs計劃——“暢星-高和紅星家居商場資產支援專項基金”,之後在A股順利上市融資,路似乎將要越走越寬。
就目前而言,美凱龍H股靜態市盈率算來不足10倍,股價甚至仍然處在破發的尷尬境地,這或許也是紅星美凱龍啟動發債事項的原因。
不甘寂寞的紅星美凱龍似乎要甩掉自己笨重的房地產帽子,積極的向高大上科技產業進軍。總部位於深圳的Orvibo公司完成了一輪價值1.3億元人民幣(約合19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該公司銷售從指紋感應鎖到遙控電子衣架的全頻譜智慧家居產品。而主要投資者正是紅星美凱龍集團。
此外紅星美凱龍集團還是德國品牌Long Life Basics的股東。2018年,這家醫療保健公司的淨利潤為2800萬美元,比2017年增長19%。根據3月釋出的年度報告,收入增長了30%,達到約4.61億美元。
而阿里此次入局紅星美凱龍,除了其第一季財報亮眼,資金流充裕之外,更有全面進軍房地產之意。前不久騰訊掌門人馬化騰和萬達地產董事長王健林一起現身中關村。阿里巴巴絕不會坐視不理。此次阿里巴巴一舉拿下紅星美凱龍13.7%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網際網路巨頭的商業房地產之戰,已經一觸即發。
紅星美凱龍上季純利增11.1%,對手萬達陷財務危機難堪再戰?
紅星美凱龍此前公佈過自己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報告,截至4月利潤收入達40億,增長11%,每股收益達37分。
而過去一年,萬達老闆王健林卻被迫縮減野心,出售非核心資產。2018年,雖然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去年在中國開發商的營業收入中排名第一,紅星美凱龍集團和華潤置地在2017年排名第二和第三。
萬達於2018年從寫字樓租賃,零售業務和酒店管理中獲得了327.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排名第二的紅星包括人民幣157.4億元,其次是華潤置地人民幣93.4億元。
然而,隨著租賃住房市場的發展,商業住宅租賃對開發商的整體收入貢獻將更大。在2018年上半年,紅星美凱龍從租賃住房中獲得了1.39億元人民幣,佔其總租金收入的7.5%,同比增長4273%。
預計到2020年,其租賃住房收入將超過人民幣30億元,屆時將佔其總租金收入的30%。
由於去槓桿化,地產信貸仍然緊張,像紅星美凱龍這種以“家居+房地產”的營業模式要比萬達“娛樂+地產”的模式有更多的盈餘現金流。這也使得紅星美凱龍可以在房地產寒冬有更多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