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益wlp

    中國的人就是小農意識,小農經濟,所謂的小農就是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這就是自私的一個族性,叫小農意識,華人的本性!從古到今都放不下小農意識。國家再是個改革都改不掉小農意識,等到中國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小農意識才會根除,今後就沒有你個人的東西,都按需分配,共同享有一切了,小農意識生存不了的社會,大家一切為公,一切想著他人,這樣的社會才沒有小農意識!要社會改變所有的切!

  • 2 # TonyDeng

    農民是有產階級,不是無產階級,他的利益立場必定站在擁有的資產上。小農,是擁有個人或家庭自給自足的規模,尤其不會看大局,所謂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眼睛長期盯著的就是一米左右距離,看不遠,小農很害怕失去這點安身立命的資產,輕易不敢大動作。相對於中農、富農,他們可能會僱傭幫工或出售多餘產品買賣 但小農基本上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他們不會有這種意識。

    向來說農民是生力軍,但不是領導者,無產階級只能是工人階級,只是中國農民人數多,是團結物件,用來打天下的,不是靠他們主導社會變革的。

    恢復單幹,家庭承包,就是回覆小農生產,向小農意識靠攏,然而,小崗村縱然脫離了貧困,也富不起來,小農意識是不會富的。始終,農業要向集體和大規模生產發展,不是靠小農經濟模式。向小農要投票數的時候,才會給點小甜頭。

  • 3 # 我來讀歷史

    “小農意識”是什麼呢?

    應該是落後、守舊、短視、安於現狀甚至是有點自私的思想意識。一方面希望做得更好賺得更多,另一方面又不願創新、不敢改變、聽天由命只關注眼前利益。

    把小農意識往知識分子身上套,大概是這樣一種草根知識分子,他們把自己關在象牙白塔裡,或躲進小樓成一統,在有限的眼界內學習、鑽研、創作。這種情況在前網際網路時代很普遍,特別是縣、鄉級行政區,與外界溝通少、獲取文獻資料困難,如果一個人即愛好思考、又喜歡探索,還有大把的閒靜時間,就能夠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建構一套理論體系,殊不知幾乎一切奇思妙想可能早已經被人系統化提出,又被後人無情反駁。

    但在廣闊的知識展現在他們的世界之前,這種孤獨鑽研產生的意義感和樂趣如同密室藏寶一樣,是別人想像不到的。因此有人建構大統一理論、有人要推翻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有人要設計一套理想語言,還有無數人設計、製造永動機。原來有個朋友發明迴圈蓄能發電裝置,已經制作了幾噸重的裝置,我還幫著畫過圖紙,但在一起談天時一定不要提能量守恆定律。

  • 4 # 思考筆錄

    我理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小農意識”。

    【1/個體孤立】在社會發展已經進入資訊化即將走入物物相聯時代大背景下,很多知識分子雖然身處知識匯聚數量密集的空間裡比如科研機構,大學。。。。肉身子雖然坐在那裡,內心卻是封閉的,每天可以打卡,但出工不一定出“腦“力,思想上可能仍停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

    【2/自我滿足,各玩各的】知識擁有和再創造者僅僅停留在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狀態,因為各種原因(怕自己的“手藝“被別人搶走是主因,和傳統手藝人保留祖傳秘方想法無異),普遍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個人的知識確權保護和知識交易與合作機制),不懂得也不會知識擴大再生產,其結果,錯過知識保鮮期,很多人一摞文憑,卻只落得安貧樂道。

    【3/沽名釣譽,文人相輕】受傳統文人習氣影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而優則仕,學術玩成了權術,喜歡自己搞一套所謂的終極答案忽悠外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隔行如隔山,我們有多少外行在管內行,就有多少被忽悠的風險存在),把學術當成了弄權沽名斂財的工具。為了自己創立的學派能立世不敗,不是廣聯賢達採用好建議甚至合作共贏不斷改進,而往往採用高智商近乎武林做派的內鬥(厚黑無間儒門馭人術,知識界鬥起來,可以笑裡藏刀看不見的三十六計外加文字八卦連環掌,雖然大多手無縛雞之力,可不等於心裡沒使勁),或利用同門師兄弟拉幫結派(和一個村報團出來打工有啥區別?)搞裙帶關係,利用有利的社會地位打擊不同觀點挑戰,排除掉異己競爭(用普通話解釋:這個課題我是老大我說了算,不聽我的要麼滾蛋,要麼有你好看的,搶知識領域的地盤而已)。。。。表象就是某領域“帶頭人“(絕不否認曾經建功立業,但不等於永遠如何,而知識進步一刻都沒有停止)和所謂“知識界名人”,頭銜一堆,卻只有幾個人團隊(大多還是聽喝的助手)甚至孤家寡人,識不堪用,搞出來的東西禁不住高水平專業級推敲,這些自我標榜,一但真刀真槍碰見成建制訓練有素大部隊,一觸即潰。

    【4/知識產品缺乏“深度“和“適應性“】因為缺乏基本的“知識有機連結“,很難組織真正意義上的有序高效的大規模知識生產力,可以判斷中國的個體知識生產狀態仍停留在“農耕文明“階段,所以知識產品缺乏知識群體才能完成的知識累積和深度,更別提知識產品長期複合再升級(比如軟體開發,精密產品研發,關鍵原材料開發,基礎理論研究。。。這些需要大量和持續知識工廠化操作的知識搭接,知識組合,知識複合才能完成的產品)。表象就是,經常看見博士碩士一堆人在忙,卻出不來“活兒“,出不來組織嚴密和精密的知識產品,同時知識個體還抱怨自己被閒置,得不到別人“重視“(有些能人沒有用武之地,隨即流失)。。。。所以不懂知識,不瞭解組織知識生產力的特殊性,組織不出像樣的知識生產力,和車間主任管不好車間一個概念。。。。。最後,養著這麼多人還是搞不出來,不如花錢買,或者在捷徑一些,抄襲,就成了“必由之路”。

    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物質產品製造大多是有形可視容易衡量的,知識產品智造往往是無形不可視需要更專業才能衡量的,中國要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要成為世界知識生產力的強國,解放個體知識生產力,組織好知識生產力,提升國家知識整體生產力水平,才能出現更多的華為(華為牛逼的不是有多少博士碩士,而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屬於華為的大規模面向全球的核心知識生產力組織管理及升級體制,這是競爭對手最怕的),湧現更多超越高通,微軟,英特爾。。。。。世界級知識型企業,和大國地位相襯,走向產業鏈頂端藍海,真正擺脫別人在產業鏈上游(絕大多數是知識密集型產品)的掣肘,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該不該穿超短裙或者短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