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知傳習閣

    1722年,也就是康熙69歲時,康熙為了慶祝自己即將70歲生日,決定舉辦千叟宴。這次的規模並不大,主要是針對65歲以上的八旗和漢族官員,其中八旗子弟680人,漢族340人,合計1000人。

    其實早在康熙52年,就曾經舉辦過規模空前的千叟宴,大約參加的有7000人。康熙這樣評價到: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

    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說,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稱帝后,已經歷經了193任皇帝,但能像自己這樣已經執政幾十年的,就沒有了。這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一次盛會,國有長君,是天下之福。

    康熙皇帝把自己的第一杯酒,敬給了孝莊皇太后,其中是大有深意的。這裡邊包含了他非常複雜的情感,有說得出來的,也有說不出來的。

    第一層意思很簡單,在皇權專制時代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法制社會,而是以孝道治天下。皇帝是國家的最高元首,自然也要成為維護孝道的典範。

    第二層意思,康熙是在感念孝莊皇太后在自己的人生重大節點上給自己的幫助。孝莊皇太后把一個8歲的小孩子培養成了彪炳青史的皇帝,扶上馬再送一程。當自己同樣年老的時候,才更容易體會孝莊皇太后的不容易。

    第三層意思,是在求得孝莊皇太后的寬恕。孝莊皇太后臨死之前,就專門強調過要鞏固太子的地位。一旦太子被廢,必然骨肉相殘。這句話果真應驗了,康熙心中有說不出的痛苦和羞愧,都化作了這一杯酒。

    其實在康熙的心裡,已經基本明白自己時日不多,這實際上也是在託孤。表面上是在表達對孝莊皇太后的尊敬,實際上只希望這些老臣能夠像輔佐自己一樣輔佐未來的新君。

    孝莊皇太后就是他們的楷模,她對康熙從8歲開始的培養和扶持飽含了太多的心血。孝莊對自己親兒子順治的培養難稱成功,但也積累了經驗教訓,不能在康熙身上重蹈覆轍。可以說康熙的成功有孝莊皇太后一半的功勞。

    如果大臣們都能像孝莊皇太后這樣,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扶持幼主,大清的基業自然會昌盛不衰,綿延萬年。康熙的幾個兒子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皇權爭奪戰,雖然皇位已經心有所屬,但最終並未塵埃落定。

    這些朝中大臣們手握重權,門生故吏遍天下。如果他們有私心,與哪一位皇子勾結,就有可能生出變亂之心。到那時,大清基業就有可能搖搖欲墜,這不是康熙皇帝所希望看到的。他希望自己手下的大臣都能有孝莊皇太后之心,一切為了大清的穩定。

    康熙是清朝少有洞察人心的皇帝,他曾經到南京去參拜過明皇陵。也許有很多讀者朋友覺得奇怪,為什麼清朝的皇帝會去祭拜前朝的皇陵呢?

    這是因為清朝入關的時候打的旗幟是為崇禎皇帝報仇,他們向漢人們宣揚,清朝的江山是從李自成手裡搶來的,而不是從明朝皇帝手中搶到的。

    清朝入關是為了替明朝皇帝報仇,所做的一切都是順應民意,為了天下太平。滿清皇帝打出這個旗號就是為了消除漢人的反抗,讓那些反清復明的人能夠歸順朝廷。

    像康熙這樣的皇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佈局,不可能是簡單的率性而為。因此我們說在千叟宴上,康熙把第一杯酒敬給了孝莊皇太后,其中是飽含深意的。

  • 2 # 小鎮月明

    在歷史上記載,清朝在當時是繁華盛世,千叟宴就是那個時代宮廷中規模相當大的、參加的人數最多的盛宴。這個宴席主要邀請的是65歲以上的年長的老人們,不限平民,也不限官員,都可以到這裡來參加聚業。赴宴的人大概有1000多人,社會的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

    這宴席舉辦之後,各地都掀起了敬老和愛老的風氣,在當時可是盛行。有一年,康熙為了慶祝自己快要到70歲的生日,決定舉國辦千叟宴,只不過這一次並沒有用較大的規模,主要是邀請一些65歲以上的官員和八旗,人數不超過1000人。康熙覺得,從秦皇統一到現在已經許多人皇帝了,自己能夠在這個皇位上執政幾十年,也是沒有人了,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盛會。

    大宴舉行,康熙卻把自己的第一杯酒沒有敬給大臣兒,卻敬了皇太后。這其中包含著很大的深意,有他非常複雜的情感,有的能說出來,有些卻無法表達。這到底是何用意呢?從最簡單的道理來說,在當時是一個皇權專制的時代,也不是所謂的法治社會,但是卻以孝道來治天下。皇帝雖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但是卻要維護自己的孝道,成為國家的典範。當然在這樣大的宴席上他必須先尊重皇太后,要儘自己的孝道,這才可以讓後代子孫們效仿,也為了將孝道延傳下去。

    在康熙看來,孝莊皇太后是在自己人生中給自己幫助最大的人,沒有他自己的人生不會這麼輝煌。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八歲的小孩,是皇太后把自己培養成現在永垂不朽的皇帝。培養他並將他送上皇位,也許年少的時候他並不能體會皇太后的苦心,也只有當自己和他一樣。年老的時候才會知道他當年的不容易。為了培養自己和扶持自己,包含了太多的心血。他把自己對兒子培養積累成經驗和教訓,不能讓八歲的孩子身上再重蹈覆轍。所以說,康熙能有今天的成功,有一大半是離不開皇太后的功勞,自當對她是充滿感激。

    在當時康熙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皇太后當時在臨死之前就特意和他說,一定要將太子的地位加以鞏固,如果太子被廢掉,那麼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間必然會造成骨肉相殘的局面,但是這句話應驗了。他覺得對不起皇太后臨終前對他的囑託。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歉意,只能用一碗酒來代替。這時候他也許明白自己也沒有多少時日可活了,用這樣的方式既表達了對太后的尊敬,也希望這些老臣能看在他孝心的份上,像輔佐自己一樣來輔佐這大清未來的皇帝。

    康熙作為一個皇帝,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經過自己認真思考和佈局的,不可能是那麼簡單,隨著自己的性子而做的。他的第一杯酒雖然僅給了皇太后,其中也是飽含深深的含義。宮中的這些大臣每一個都手握兵權,如果想有私,無論是與哪一位皇子勾結,都可以在朝堂上掀起腥風血雨,發生變亂。如果真到那個時候,整個大清打下來的江山就有可能不保。,不是一個皇帝所希望看到的。他希望自己的手下所有的大臣都和皇太后一樣,為大清的穩定而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加麵粉的蕎麥饅頭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