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者自怡悅

    古人做的那些“附庸風雅”的事情

    在春天,我們被吹得滿臉黃沙,在冬天,我們整天吸著霧霾。在清晨,我們聽不見鳥語,在傍晚,我們聞不到花香。現在每天想的都是那些房貸,現在每天想的都是孩子在哪裡上學,我們哪一天過得輕鬆愉快過?我們哪一天過得開心過?每天的休閒時刻還都是盯著手機,電腦,過度的傷害了我們的眼睛,疏遠了親情,愛情,友情。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精通,我們用著無線維繫著冰冷的感情,需要什麼,只需要一個外賣軟體就可以足不出戶就解決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什麼都不缺了,可是我們的生活質量很高嗎?我們有多久沒有坐下來陪著自己的孩子做遊戲,我們有多久沒有坐下來陪著自己的父母聊聊天,我們有多久沒有和自己的朋友出去喝喝茶,打打撲克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過的絲毫不從容,現在不妨放慢下腳步,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古代的那些文人做的那些附庸風雅的事情吧。

    一、下棋

    下棋就是對弈,圍棋黑白之間,蘊含著天地宇宙萬物之間的關係,楚河漢界內外,包含著戰場之上無情的廝殺。棋給我們帶來的啟迪和感悟,棋給我們帶來的內涵被無限的擴充套件。棋盤之中的天地,讓人似乎與之融合在一起,這成為了我們棋文化的最大的特點了。在那方寸之間,似乎包含著人生的種種,每每再三思考再落子正是對人生的尊重。在那塊方寸之間,還能夠鍛鍊人的精神,提升人的品味,讓精神振奮起來。下棋成為了我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於其他的一般的消遣,它不同於其他的一般的風雅之事,它還鞥給影響和陶冶人們的道德、行為、審美、思維等等各個方面。就連我們現在在街頭偶爾之間還能夠看到三五人成為群,圍在一起,下棋的人下的聚精會神,看棋的人看的是津津有味,一盤棋,風雲變化莫測,跌宕起伏,步步殺機,不到最後的一步誰都不知道是勝還是負,對局的人趁機鍛鍊了,還和周圍的朋友交流了感情,難怪古時候的文人們都這麼喜歡的下棋,下棋確實是一件附庸風雅的事情。

    二、喝茶

    我們華人喝茶,非常注重品茶,品茶不僅僅是品嚐茶是好的還是壞的,還可以讓人的神思遐想,可以讓人領略到飲茶的情趣。在百忙之中,忙裡偷閒,泡上一壺濃茶,在一片安靜的地方,自己獨自喝著茶,可以消除疲勞,把煩惱拋棄,幫助自己思考事情,振奮自己的精神,這簡直就是美的享受,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喝茶一定要非常的安靜、清新、舒適、乾淨。這樣才能夠靜心、淨神、才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除煩惱,這一杯一盞之間,盡數都是人生

  • 2 # 111楚

    附庸風雅的人多,真正理解文學意義的少,換句話說生活中真的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很少,大多都是趨炎附勢,當真是亂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我覺得真正心靜的人早已隱於浮世,一個個附庸風雅拋頭露面的草包,反而被認為是高人,那些看不懂的人自然不用與他們多說什麼,草包同類罷了。

  • 3 # 秋雨綿綿秋風寒

    “附庸風雅”是個貶義詞,用來貶低那些以文化裝點門面的人。意思是刻意把自己裝扮成有文化、有學識的文化人。因為有文化就是有素質的表現。人人都想讓自己顯得有素質一些。如果明明沒文化,偏要裝得有文化,這就叫“附庸風雅”。

    “附庸風雅”的表現形式雖然多樣,但是共同的一點就是“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裝逼”。比如,沒識幾個字的暴發戶為了把自己打扮成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的樣子,買了一大堆精裝書籍,再弄一個高階昂貴的紅木書櫃,擺放在家裡最顯眼處,以便於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好顯擺顯擺;或者買一批用機器印製的高仿書畫作品掛滿一牆,讓人咋一看,感覺滿屋子墨香味濃厚,主人頗象是文人雅士。如果僅此而已,倒也沒什麼,沒有影響他人,沒有傷害他人,只是個人的一點愛好而已,也無可非議。

    但是,個別“附庸風雅"者自身胸無點墨、淺薄無知,卻特別喜歡對別人的學識和作品指指點點、評頭品足。或者妄議、或者指責,極盡詆譭他人之能事。評論別人的文章時,大談文章應該這樣寫,應該那樣寫,明明是文章的亮點之處卻偏偏說成是敗筆之處。如果遇上這種妄加詆譭他人或者喜歡為別人“指點迷津”的“附庸風雅"者,無論他的地位多高,來頭多大,無論怎樣誇誇其談,都要冷靜地加以識別,或堅決予以抵制,或遠而避之,以免受其傷害和誤導,削弱了自信心。

    據記載,明代的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對世人宣稱,自己已隱居於小崑山,卻又不甘寂寞,常常周旋於達官貴人之間,被當時文化界的同行們所指責和嘲罵。同一時期的知名學者、朝廷的翰林編修錢謙溢諷刺他是:“裝點山林,附庸風雅”。陳繼儒本是個才華橫溢並且在文學和書畫方面都很有成就的學者,僅僅是因為在歸隱山林期間還不忘攀權附貴,即被人嘲罵為“附庸風雅”。可見古人對歸隱的名氣是看得很重的,歸隱的標準也很高,須是象“竹林七賢”那樣做一個純粹的隱士才行。

    但是,假如今天的“附庸風雅”者有象陳繼儒那樣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書畫作品在文化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話,能有幸聽他一番頗有真知灼見的侃侃而談,也是大有裨益的。遺憾的是,今天的“附庸風雅”者們都是一些粗俗之輩,無知之徒,動不動就在眾人面前顯露自認為是才華的“才華”,滿嘴詞不達意的成語,還要貶損他人的學識和作品;或者利用職務的便利謀個什麼“協會”的“會長”之類的頭銜,以顯示自己在文化界也是有地位的人,以顯示自己也是個文人行列中的“雅士”。

    其實,把古代的“附庸風雅”者與當今的“附庸風雅”者做個比較的話,我覺得當今的“附庸風雅”者們渾身上下根本就毫無半點的“風雅”可言,純粹就是個混進文化界的流氓而已。

    古代文人對於人品和才華是看得很重的,文人就要有文人的風骨,文人就要有文人的氣節,文人就要有文人的真才實學,摻雜不得半點的“俗氣”和“異味”;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做作。怪不得乾隆年間的詩人蔣士銓把錢謙溢的評價擴充為一首詩,辛辣地諷刺陳繼儒:

    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

    終南捷徑無心走,處世虛聲盡力誇。

    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

    翩然一隻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學家為什麼要探索月球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