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且愛且珍惜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的角色是一個看點在康熙晚年九王奪嗣中,是他運用自己的智慧為雍正奪取了皇位,可以說沒有鄔思道雍正很難順利登基,他就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把大局看的非常透徹,鄔思道祖籍浙江紹興人,自幼飽讀史書,但是屢屢科舉不中,一直賦閒在家,最後被雍正所賞識,成了王府的門客,為雍正出謀劃策,爭奪帝位創下了不世之功,他的結局還是比較完美的,因為他知道如何全身而退,及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顧及了雍正的面子,一舉兩得。那麼他從田文靜處走後去哪了,最後的歸宿在哪?這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話題!

    首先,鄔思道深知為官之道帝王之術,早就為自己的出路做好了打算!康熙死後經過激烈的宮廷鬥爭四阿哥胤禛順利繼承了皇位,人稱雍正皇帝,雍正在當王爺的時候都是一個心機頗重多疑的人,在當時八阿哥胤祀的實力是最強的,胤禛正是在鄔思道的策劃下一步一步的爬上了帝位,他知道的事情非常的多,有些還是見不得人的,所以雍正登基後在鄔思道的問題上一直比較為難!殺吧太可惜了,不殺吧知道的事情太多,怕以後影響自己的統治,鄔思道一早就看清了雍正的心思,發明了半隱這一名詞他不為官,因為身體殘疾,決定隱退,但是又怕皇帝不放心,就選擇了雍正的親信李衛處隱居,既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又能讓皇帝找的到他,說白了就是監視,真是想的周全,皇帝也是非常的滿意!其樂而不為呢!

    其次,雍正繼位後對於國家的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河南田文靜處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皇帝為了新政的實施,就派鄔思道去河南幫助田文靜推行新政,鄔思道在新政改革上也是一位能手,把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很受田文靜的信賴,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雍正決定前往河南勘察黃河的基礎上,隨便看看新政的實施情況,鄔思道知道後,就找了一個理由,不辭而別其目的就是離皇帝遠一些,免得惹火燒身,不能善終!

    最後,鄔思道從田文靜處走後,去哪了,在歷史書籍中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我想不管去哪裡都逃不開皇帝的監視,據說鄔思道最後還是回到了老家頤養天年,因為隨著時間的過去,雍正的皇位得到了鞏固,並且其死敵死的死,圈禁的圈禁,對皇帝已經沒有威脅了,誰還會在意一個年老並且殘疾的瘸子這對於鄔思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自由自在落的清閒,並且鄔思道深知皇帝的本性,只有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才能善終!

    鄔思道可以說是一位怪才,他一生沒有做過官,沒有功名,但他對官場是瞭如指掌,對為人處世上也有自己的見解!他的一生不但成就了雍正,也成就了自己,試想一下他的結局比其年羹堯和隆科多強多了,他們那個不是為雍正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但是他們懂得帝王之術,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追求個人的榮華富貴!最後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身首異處的下場!

  • 2 # 晚亭與落霞同暉

    《雍正王朝》是小說、演義不是史,故有些情節不必當真。

    但正如《西遊記》中記載的:當龍王為賭氣問及袁天罡施雨時,結果與玉帝的旨意分毫不差,為一氣之爭竟違上意,臨死前發出:天下竟有這樣的能人?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就被描寫成這樣的神人。按魯迅先生的說法,其高明已達近似妖的程度。

    中國歷史上集眾人優長於一身,可稱為聖人,反之則可謂小人、或歷史罪人。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亦如此。一出鏡,即為戴罪之身,由四爺牢中撈出成為胤禛府中教習。

    劇中看,胤禛的眼裡很高,鄔先生確屬世間高人,其本事並不在諸葛亮之下。

    所以在四爺府中,他是心慕僚,言聽計從的高士。

    康熙對太子的兩立兩廢,加上任十四阿哥為徵西大將軍。使九子奪嫡劃上了句號,冷麵王胤禛也已心灰意冷。

    但鄔先生的廖廖數語,點拔了胤禛,使之為之一振,眼放綠光,重打起精神:皇上心屬四爺,在考驗四爺,不可輕言放棄!及至康熙臨危,鄔思道憑四爺拿出的金鈚令牌,釋放出十三爺,控制了了豐臺大營,才確保雍正順利登基。

    雍正在歷史上評價不高,來路不正至今有爭議,與之相關的是他殺了幾乎所有辦秘差的人。何謂秘差,不可告人,鄔思道應首當其衝,但此人高明,另有一套保全之法。

    他離開雍正時提出的是半隱,即想找時隨時找得到,已大半減少了雍正的疑慮。他在李衛處,甚至在田文鏡處要年俸八千兩,表看獅子大張口,實在內含為自保的心酸。掩人耳目而已。

    河南勘災,他前腳走,第二天雍正到,這種躲避雙方都心知肚明。所以無情最是帝王家是存在的。

    至於《雍正王朝》中的末尾,幾任大將軍十數年都尋不到的戰機,鄔思道的一句燈下黑就很快徹底解決。就有些考大且不符合實際。

    按劇中的延續,他的最終歸宿應是不錯的隱居下去。無病而終。

  • 3 # 逝去即歷史

    鄔思道曾經跟雍正提出了“半隱”的方案,就是離開朝廷,並不管朝廷的時政,不爭權,不奪勢,正皇帝想他了或者是需要他了還可以隨時找到他,而且他也不會給雍正皇帝帶來干擾,隨時處在雍正皇帝的監督之下。

    鄔思道告訴雍正之所以“半隱”,還是因為“全隱”的話不能夠賺到滿足生活的銀錢,可能會被餓死。

    實際上鄔思道“半隱”只是為了避免雍正對自己滅口的權宜之計,而他的真正目標就是“全隱”。因此他先是在李衛處“半隱”,然後又讓李衛以八千兩每年的價格轉讓給了田文鏡,鄔思道先在田文鏡處賺夠了“全隱”所需的銀兩,然後又得罪了田文鏡,讓田文鏡將他趕走,順利的實現了“全隱”。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意思是隱居在山野之間只是形式上的隱,故稱之為小隱;在繁華的都市中達到物我兩忘,才是更高層次的隱士,故稱之為中隱;而真正在國家時政中達到心靈的超脫,才是真正的能人隱士,稱之為大隱。

    鄔思道為了保命和自由離開了朝廷,也就是不可能大隱了,而他又賺取了第一桶金,而且為了今後的生活,所以他也不可能小隱。因此他只能是中隱,中隱隱於市。所以鄔思道離開田文鏡後肯定“全隱”在繁華的都市之中,具體是哪個城市,因為資料不全就無法分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國榮自殺前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