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草說歷史

    從吳三桂的角度來講,投降清軍是正確的,也是唯一一條路。因為李自成是不得士紳階層支援的,北京城把貪官汙吏都夾出狗腦子了,崇禎挨家挨戶哀求軍費只得了二十萬兩,李自成夾棍一下夾出了三千萬。李自成即便是佔據了北京,依然是停留在打土豪分田地的立場,這是完全不符合地主階級利益的。

    而明末計程車紳階層掌握了巨大的能量,多爾袞對北方士紳階層做出保護他們利益的承諾,包括保留明末的有功名在身不收稅等等,因此立刻獲得了地主階級的擁護。

    那麼吳三桂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他站哪一邊就顯而易見了。要麼是投降李自成散盡家財甚至被嚴刑拷打逼出兜裡最後一分錢,要麼就是投降清軍保留家產升官發財。

  • 2 # 蓋世楠爵

    1644年,闖王李自成打進北京城,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雖說李自成奪了明朝政權,但還有兩股勢力,一個是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另一個就是關外虎視眈眈的八旗軍。

    這時候吳三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棋子,雙方都想拉攏。

    這樣看來吳三桂有三條選擇的路:

    一、投靠李自成這邊,按當時的說法畢竟都是漢人。可是李自成的這支隊伍管理的太差,進了北京燒殺搶掠,被勝利撞昏了頭。還抓了吳三桂的父親,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妾。吳三桂對李自成的大順失望了。所以投李自成這條路是斷了。

    二、就是投靠滿清,選擇滿清也是形勢所迫,吳三桂當時的兵力絕對不是八旗的對手。吳三桂在山海關沒有後勤補給,手下計程車兵也要吃喝拉撒。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吳三桂選擇了滿清。為滿清一路打到雲南,成了滿清的平西王,還親手絞死了永曆皇帝。可能是吳三桂不想揹負漢奸的罵名,最後反清,前期吊打八旗,讓康熙惶惶不可終日。只是後來自己做了皇帝,人心散了,自然輸給了滿清。

    由此可看,吳三桂只有兩條路選擇。若是死守山海關,聯合明朝舊部。那麼等待他的將是腹背受敵。

    關於吳三桂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每個人因為價值觀不同,也有不同的評價。

  • 3 # 雜家說雜

    吳三桂,很多人對於他的瞭解,估計是始於他曾經為了陳圓圓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吧。吳三桂一生,做過大事四件,抗清、降清、剿殺南明,最後又叛清,一輩子像是折返跑,經過這些折騰,收穫蓋棺論定的帽子兩頂:“漢奸”與“反覆無常”。但其實透析他的一生所為,與其把他定性為一個極品渣男,倒不如說,他只是一個不夠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咱就題主的問題來單說其降清,降清,這應該也是吳三桂“漢奸”得名的主要原因吧。

    當時的形勢是,李自成兵困北京,吳三桂勤王未果,崇禎帝自縊殉國。如果你是吳三桂,你會怎麼辦?其實,作為沒有任何戰略腹地和後勤補給的一城孤軍,選擇無非兩種,降李或降清。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降李就比降清更高尚。要知道,李自成才是導致崇禎死亡的“直接兇手”,在當時的倫理綱常下,比清軍更加“不共戴天”。

    吳三桂最初也確實考慮過降李,但後來因為李自成那邊的失誤,包括劉宗敏霸佔陳圓圓,吳三桂又改主意了,最終決定降清。所以說就當時時事的發展和歷史發展來看吳三桂除了降清也並沒有別的特別合適的道路,

  • 4 # 浮沉的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縊於煤山。隨著崇禎皇帝自殺,大明王朝正式分崩離析,而吳三桂所部成為了一隻獨立的勢力。

    在李自成還沒有打進北京之前的1644年,整個明王朝在中國北方已經沒有任何一支具有戰鬥力的軍隊,面對來勢洶洶的農民軍,崇禎皇帝只能把駐守在關外寧遠城的吳三桂所部共四萬人調入關內,來保衛北京城。但沒等吳三桂來到北京城,李自成已經攻破了北京城,在得知了崇禎皇帝死亡的訊息後,吳三桂迅速回師山海關。這時候的吳三桂面臨著三個可以選擇的方案:一、忠於大明,死戰山海關。二、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三、投降關外的滿清政權。

    不可能的選擇

    我們先來看看最正義的選擇,忠於大明、死戰山海關。這種選擇看起來十分的符合道義,但卻是一條最不現實的路。以吳三桂的性格,他不是一個可以為國家利益而獻身的人,吳三桂在之前戰鬥中多次表現出現不顧大局和自私自利的行為。

    在明清最關鍵的松錦之戰中,吳三桂所部率先逃離戰場,從而使得明軍士氣大跌,導致了明軍的慘敗。要不是崇禎皇帝實在是無兵可用,吳三桂可能早在松錦之戰後就已經人頭落地了。在大明王朝最後的時刻,崇禎皇帝苦苦盼望的吳三桂軍隊進京,吳三桂自然明白自己無力與李自成抗衡,從而選擇了拖延進軍。所以吳三桂根本不能選擇走這條忠君愛國之路,他只會選擇對他有利的投降其他勢力。

    與李自成的先合後分

    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李自成也曾多次派人招降吳三桂。給吳三桂帶去四萬兩白銀和糧草犒勞吳軍,這些實際的物質支援以緩解了吳三桂軍隊的補給,因此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實際上已經導向了李自成一邊。

    不過隨著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北京後,對原明朝各級官員和皇親國戚進行所謂的“派餉追贓”。為了讓他們拿出金銀錢財,農民軍使用了很多殘酷的刑法,正是農民軍這種在北京城無秩序的明搶,使得大順政權失去了民心,也讓吳三桂看到了投降李自成的可能後果。所以吳三桂在之後馬上就和李自成翻了臉,隨著李自成與吳三桂開戰,使得吳三桂轉為導向了滿清一邊。

    吳三桂降清開關

    滿清政權在得知李自成進如北京後,於四月七日,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滿清幾乎全部的軍隊大舉南下。滿清大軍很快就收到了到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的求援請求,立刻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1644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清軍和吳三桂聯軍在山海關大戰大順軍。在激烈的戰鬥後,李自成大順軍全面敗退,向北京城方向撤退。同年十月,清朝正定都北京,隨後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治。

    吳三桂不是個英雄,而是一個利己主義者,是一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在明亡清興的關鍵時刻,他的選擇只能是依附於強者,所以降清開關是他最後唯一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海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最近這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