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義575
-
2 # 國際那點事兒
在當年政治環境下,美國不可能交出巴列維,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1979年底,伊朗首都德黑蘭爆發了伊朗民眾佔領美國使館行動,並扣押了52名美華人質事件,震驚世界。伊朗方面要求美國交出在美治療淋巴癌的前國王巴列維,遭到了美國拒絕。
美國如果交出巴列維,將會對美國國家形象造成嚴重影響,巴列維作為美國在中東多年g的小弟,患病期間都會被美出賣,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領導人會怎麼想,恐怕很多人會惶恐不安,在以後的對美合作中會拒絕過多讓步,從而損害了美國國家利益。
當年美蘇在全球惡鬥,如果交出巴列維的話,那麼蘇聯肯定會就此大做文章,讓美國無法團結盟友,而有些國家會因此倒向蘇聯,不利於美國全球佈局。
美國政府內部認為伊朗革命政權面臨國內外嚴重危機,政權的前景不明朗,因此對其如此大的讓步沒有必要。
美國國內一些勢力和巴列維政權關係不錯,因此在各種場合反對交出巴列維,同時伊朗革命派政權體制和美國格格不入,也讓美國政府無法說服民眾。
從當年美蘇爭霸的大格局下看伊朗人質事件,就會明白美國不可能交出巴列維這一指標性人物,但其他方面作些讓步換人質卻有可能,也是必要的。
-
3 # 經濟愛好
1979年伊朗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逃離了伊朗。十四天後,阿亞圖拉霍梅尼在流亡15年後迴歸並控制了伊朗。在1979年10月進入美國治療癌症,伊斯蘭武裝分子於11月4日透過攻擊美國大使館並將人員扣為人質作出迴應。經霍梅尼批准,武裝分子要求將其歸還給伊朗,以便對他的罪行進行審判。美國拒絕歸還阿沙巴列維,美國選擇武裝營救但是失敗了,穆罕默德·禮薩·沙阿·巴拉維於1980年7月在埃及去世後,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這就是伊朗人質事件。
美國為什麼不歸還已經快要死的沙阿·巴拉維,也不救美華人質。我認為原因有這麼幾個。【1】沙阿·巴拉維是美國支援的政府,如果把他交出去,那麼其他美國的盟友怎麼看。
【2】如果開了這麼一個先例,其他地方會有樣學樣綁架美國平民,要挾美國。美國就被動了。
【3】沙阿·巴拉維不只是代表一個人,他還代表美國支援下的伊朗的民主化和世俗化的運動。如果沙阿·巴拉維被審判,這是對沙阿·巴拉維過去政策的否認。
【4】政變剛剛發生不久,如果當時的伊朗革命者有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還是未知數,如果伊朗革命者沒有能力治理國家,那麼把沙阿·巴拉維送回伊朗,讓他恢復對伊朗的統治也未可知。
-
4 # 軍武最前哨
從1978年初開始,伊朗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君主示威遊行活動,這次覆蓋全國的抗議浪潮發展到次年初的時候,伊朗國王巴列維被迫下臺流亡海外。不久後,霍梅尼便回到伊朗並主持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對於巴列維王朝的土崩瓦解,美國實際上選擇了無奈的默許,甚至還曾一度試圖與霍梅尼政權建立外交關係。但是伊朗國內保守派強烈的反西方情緒根本沒有給美伊建立關係創造良性環境:巴列維時期一切與西方文明有染的東西全部被廢除,曾經散發著民主氣息的街道掛滿了反美反以的口號!
1979年10月,身患疾病的巴列維被准許經由墨西哥前往美國進行治療。美國政府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一直要求引渡巴列維的伊朗新政府,霍梅尼隨即親自支援約四千名學生前往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示威抗議,但事態很快惡化並發展成為暴力活動,52名美國使館人員也被抗議者扣押,以期當作換回巴列維的人質。
華盛頓方面在獲知美使館人員被扣押後十分震驚和憤怒,隨即便對伊朗採取了包括經濟和外交在內的多種制裁:例如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凍結海外資產、驅逐美國境內的伊朗人等等;但這些措施並沒有迫使伊朗釋放人質,反而還加大了德黑蘭與華盛頓針鋒相對的力度。
當然,伊朗也知道這些人質是用來與美國做交易的籌碼,於是也適時的提出了釋放條件,其中最核心的兩條就是美國政府保證不再幹涉伊朗、引渡巴列維。但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最終並沒有答應伊朗的條件,轉而啟用軍事手段實施秘密營救。
眾所周知,美國策劃的營救行動並沒有成功,但鑑於巴列維去世、兩伊戰爭爆發以及美國總統換屆在即等多起事件,德黑蘭深知繼續拖延下去的肯定是弊大於利。所以,伊朗最終在卡特卸任前釋放了被扣押的31人(注:此前已有6人成功脫逃、14人被提前釋放)。
很多人在瞭解了德黑蘭人質事件後也感到十分困惑:美國為何不惜冒著巨大風險,庇護一個已經完全失去權利的流亡君主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對於美國而言巴列維絕對是一個忠實的盟友,如果此時落井下石將其引渡給伊朗,無疑會對美國今後在全球範圍內的盟友合作及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其次,如果華盛頓因為對方劫持了一些人質就輕易妥協、答應對方提出的條件,那這種做法很快會被其他反美勢力爭相效仿。所以說,某些時候寧可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不能在原則性立場上開小口。
-
5 # 炎焱海風
伊朗伊斯蘭革命是美國最丟臉的事件之一。革命前,儘管伊朗由於白色革命,造成貧富差距加劇,宗教守舊勢力和世俗變革衝突等等。但並不是不能改變。而美國卡特政府,以人權外交為名,不但不支援其中東最重要的盟友巴列維國王,反而處處壓制,禁止伊朗秘密警察抓捕霍梅尼,禁止伊朗軍隊實施戒嚴。甚至派密使會晤流亡的霍梅尼,還天真的相信霍梅尼說的,他對政治毫無興趣等鬼話。要巴列維放霍梅尼回國,等霍梅尼一回國,國內形勢大變,為避免內戰,巴列維表示願意和霍梅尼會談,美國又逼他退位流亡。而霍梅尼一掌權,立即組成神權政府,宣佈美國是大魔鬼。並缺席叛處前國王死刑。要美國交出流亡美國治療癌症的巴列維,然後就發生了現代國際史上從沒有過的事,佔領美國大使館,扣壓外交人員做人質。美國派特種部隊營救,結果折戟沉沙!美國的所有盟國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沒意思國這一連串什麼操作,尤其是中東的那些君主制國家。如果美國這時再將巴列維交出去,那美國在世界上,在他的盟友眼裡形象將徹底崩塌!這也是卡特總統只任一屆的關鍵原因。
回覆列表
巴列維說是國王,其實也是一個超級大富豪,美國的政治制度就事為富豪服務的,所以過去與現在都沒有將一個大富豪交出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