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當然,《白羊》也是徐秉龍的作品。

    《寶貝》這首歌曲在推出後,同樣不乏引來抄襲的質疑,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作為00後歌手的徐秉龍,明明唱的是清新、質樸的民謠,卻擁有簡約而不簡單的編曲,尤其是其中的吉他演奏,更是神來之筆,放到國際樂壇,也有著大家風範。

    因為《白羊》這首歌曲,曾經被指抄襲,所以音樂表現風格近似的《寶貝》,當然也是抄襲。很多歌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說的,而根據黑粉圈的慣例,這種“約定俗成”的判定,也會繼續想下去、說下去,無休無止、無限迴圈……

    其實,我想說的是,遇到這種事情,當你無法確定作品的歸屬時,首先要學會看List!比如在《寶貝》這首作品歌詞的最末,就以國際慣例的方式,列出了所有音樂團隊成員的名字,以及相關的製作和版權資訊,其中在編曲和吉他條目裡,都清清楚楚印著一個人的名字:井草聖二(日本)。

    沒錯,《寶貝》這首歌曲的吉他演奏和編曲,都是這個名叫井草聖二的音樂人。也正是這個音樂人的出現,讓徐秉龍的這首《寶貝》,在保證清新、誠摯的作品本質同時,又增加了典雅的意境和立體的層次。

    不誇張的話,就是編曲和演奏,讓這首作品又昇華了。

    井草聖二何許人也?這位出生於1988年的年輕吉他演奏家,可以主是日本音樂圈指彈領域的新貴。井草聖二的演奏音色乾淨利落,但旋律卻又深邃脫俗,他不僅能把抒情曲演繹得唯美浪漫,還能透過打板技術,讓原聲吉他也能充滿律動。

    在井草聖二的演奏之下,一把沒有任何效果器的原聲吉他,也可以呈現出無數的音樂可能性。像他和爵士吉他手磯貝一樹組建的SOULGAUGE,就曾經因為用指彈演繹R&B曲風,在當時的日本樂壇引起轟動,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指彈原聲吉他,同樣可以用來表現R&B這種節奏型音樂。

    這個時代,會彈吉他的人有很多,在音樂領域,吉他手和鍵盤手,更是覆蓋率最高的兩大樂手職業,但即使如此,指彈吉他手都是吉他手領域裡一個特殊的存在。雖然吉他手都傳給指彈,但專攻指彈的吉他手卻少之又少,畢竟對於一個職業吉他手來講,指彈並沒有那麼多的應用性。

    但另一方面,指彈吉他卻有著一套屬性自己的音樂邏輯,這套音樂邏輯一旦形成風格,就會成為一種獨樹一幟的風格,從而即使與別的音樂人與歌手合作,也不再只是從屬的伴奏位置,而一定能夠成為音樂的支點和主角。

    舉一個更多人知道的例子,那就是一年前徐佳瑩的個人單曲《人啊》,這首相當走心的歌曲,之所以能夠唱到人的心裡去,首先就是得益於猶如內心獨白回聲的吉他演奏,而這首歌曲的吉他演奏,就是指彈吉他,演奏者則是臺灣樂壇的指彈大師董運昌。很明顯,指彈的那種彈性與張力,尤其是獨特的泛音,讓吉他演奏不再只是《人啊》這首歌曲的伴奏,而成了另一條旋律主線,這恰恰就是指彈吉他的魅力。

    徐秉龍的這首《寶貝》同樣如此。

    在這首作品中,井草聖二的吉他演奏,不再僅僅只是用幾個和絃,去襯托徐秉龍創作的旋律,而是在襯托《寶貝》這首歌曲的同時,以同樣豐富的吉他旋律線,形成與人聲的互動,既起到和聲的作用,又讓作品延伸出更強的氛圍縱深。套用徐秉龍在《寶貝》這首歌曲創作的一句歌詞,那就是演唱與演奏,就如同是“互相眺望的星河”。

    作為00後歌手的代表,徐秉龍的民謠創作,倒是傳承了華語民謠的優良傳統。比如在《寶貝》這首作品裡,他就將一首簡單的情歌,寫出一種不簡單的浪漫情愫,“我看過星辰刺入玫瑰,人造的浪漫總是太短”這樣的歌詞,既有一種詩意的想象力,更充滿一種有血有肉的張力,讓情歌從套路解救出來,重新賦予一種靈魂的力量。

    而還是作為00後歌手的代表,即使還處於一個唱作音樂人的成長期,但徐秉龍卻又開始呈現出一種追求和匠心。要知道就在幾年前,當民謠成為音樂圈的熱點時,關於中國民謠音樂的詬病,同樣一直不斷。

    這其中,很多被詬病的東西,其實就是事實。那就是很多民謠歌手的創作,不僅用詞匱乏和套路,並且在音樂呈現上,往往就是幾個和絃用十年。而很多民謠唱作人,甚至把這種音樂技術的簡陋,當成了民謠作品的本質,併成為他們在音樂道路上不思進取的擋箭牌。

    還是那句話,簡約而不簡單。民謠音樂可以保持著它青澀、清新的簡約,比如像《寶貝》這首作品,就只有井草聖二的吉他演奏,加上用鼓機編寫的節奏。但一首民謠作品,卻可以在簡約的用料下,以結構的想象力,以及音樂表現的技術性,呈現出不亞於複雜編曲的那種層次感和意境。

    而很多時候,技術性和想象力也是互相轉換的。尤其是在音樂的世界裡,技術的低劣是會限制想象力的。《寶貝》這首歌曲,在音樂編曲和呈現上,就是技術與想象力的結合。而作品音樂與人聲的結構,又是清新與質感完美融合的範例。

    從這個層面來講,以《白羊》、《雙子》和《戲精》等歌曲,已經率先完成00後歌手圈層任務的徐秉龍,實際上已經來到了音樂創作的第二個階段,即透過和優秀的音樂人及團隊合作,讓自己的作品在更顯質感與張力的同時,也更提升自己音樂世界的豐富與立體。

    縱觀很多年少成名、年老有名的著名音樂人,這都是一條必然的途徑。

    當然,還是要重點提示一點。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當流量與資料主導著一切的時候,對於一首歌曲、一個歌手的瞭解,並不能只是侷限於那些體現播放量、轉發量的阿拉伯數字。在實體唱片的黃金時代,一張優秀的音樂專輯,之所以能夠吸引歌迷購買,而不是在電臺裡聽過就算,很多時候除了封面設計等等因素之外,唱片內頁裡關於詞曲作者、編曲人,整個樂隊樂手的成員姓名,甚至是錄音師、錄音室、混音師、混音室這些資訊,都是實體唱片有溫度的一種體現。

    當然,如今的這些資訊,已經從唱片內頁轉到了電腦網頁或手機螢幕,但殊途同歸,它們都記載了一首作品從創作到製作的過程,養成聽歌的同時,瞭解一首歌曲所有相關的創作及製作背景,自然就不會人云亦云抄襲之類的話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戴眼鏡的臺灣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