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21210
-
2 # 雙千童叟對不起條友們
農民在收糧後將質量好的作物留做種子,其餘的半糧半糠半野菜才全家度日。但種子是不能動的,只有種上後餘的種子才可吃掉,農民自會打自己的算盤。真正一點種子沒留就借地主的,麻煩來了,可能二,三年為種子就受盤剝。
-
3 # 李老根2017
《皇糧,餘糧,種子》
這個問題我有資格回答。不說古代,就是新中國解放以後,七十年代以前,國家都不止是一次幾次出現過荒年。在農業集體化時代,我父親是人民公社委派的生產大隊糧管員。那些公社社員幹莊稼活,只拿工分沒有任何報酬的年代裡,最盼望的時刻也就是秋天在打穀場上分配口糧了。
所謂口糧,就是生產隊在秋糧入倉後,第一步留足種子,第二步留足國家公糧,也就是古代說的稅糧或皇糧,剩餘的才進入社員分配。凡是種子糧,都優選穀子大吊,顆粒飽滿的,往往是社員們割谷時,你一吊,他一吊的邊割邊挑選然後集中給一個社員集中了單獨管理,既不允許混入一粒稗子,也不允許曬乾後再受潮黴變。貴比金子!
人可以餓死,絕不允許吃掉種糧。偷盜之人什麼偷了可以無大事,偷了種糧必送勞改。那種農夫對於種子糧的愛惜,保護,可以形容比命還看得重。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年大饑荒中,我就聽父親常對母親說,他最擔心是的事情就是大集體食堂樓頂的一個小倉庫,那裡面不但保管著下年兩個生產隊七,八百水田,旱地的谷種,玉米種,麥種,還有很多小季作物的蕎種豆種,辣椒種。怕看守的人餓急了抓一把吃就根本不敢派村民看,又不敢把公物搬到家裡來看守管理,一個冬季,他總為那種子倉擔驚受怕不已,一到半夜從不敢脫衣閉眼睡覺,常常提根菸袋尖著耳朵在穀倉外面轉悠!
可即使這樣,有一年種子倉還是被人偷了。我父親和一個掌握鑰匙的保管員同時被定為嫌人
接受調查,案子從整風運動一直持續查到四清運動才不了了之。
推此及彼,在古代,不種田的人是地主,種田的人是佃農。土地私有制的情況下,田糧再欠收,農民再寅吃卬糧,都吃不到種子。因為農民沒有土地,他們何談種子,地主擁有土地,種子自然由東家留存。作為富戶,哪會缺那幾粒種子,而作為欠收,已經淪落為寅吃卬糧的人,必是佃戶。佃戶是租人田種,種子,耕牛田土都由東家提供。佃農只出賣勞動力,其它什麼都不用管,也管不了。再說退一萬步,既使少數土地被農民中的富裕者撐握,富農們缺點種子會是什麼大事,他們可以向地主調節也會付點抬糧費的水子錢給別人調劑種苗應付耕耘。因此你提的問題不存在問題。
-
4 # 朱八戒CC
種子隔年留,
今年留種明年種。
災年怎麼留,
寧可餓死也要留。
這個提問曾經是農民的一本血淚史。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到大集體的人民公社,大多數的農民家庭都是生育的多,勞動力少。豐收之年還可以勉強餬口,如果災年或者連年受災,那就苦不堪言,忍飢挨餓。
欠收年,丁吃卯糧,上頓不接下頓,家裡根本接不開鍋蓋。而留下的種子貴於黃金,是來年的希望和生命線,任憑怎樣餓著,都不可能動用種子的一粒。一天只能吃兩餐,一餐也就只一把米合上一鍋菜,給上幾粒大砂鹽,支撐著肚子。
欠收年,多少人餓得面黃飢瘦,骨瘦如柴。萬般無奈,吃野菜,吃細糠,吃麻蔸,吃觀音土。向地主家裡借,那是高利貸的人吃人,實在借不起。大災年多少人背井離鄉,討米要飯,多少的路有凍死骨,一片淒涼。
謝天謝地謝皇恩,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農民貧苦落後的命運。不再有丁吃卯糧,不再有種子貴於金,更沒有野菜充飢。城市只有流浪者,鄉村沒有要飯人。種子無須隔年留,種子公司全都有。80後的下一代衣食無憂,快樂成長。
這是農家百姓幸福的好時光,這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嘉年華。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美麗的鄉村有著更好的金光大道,有著更燦爛的豔陽天。
-
5 # 阿螭
甲乙丙丁是天干,子醜寅卯是地支,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只聽說過寅吃卯糧,丁吃卯糧是怎麼算的。這是第一。
第二,寅吃卯糧是比喻經濟困難,入不敷出,只能預先挪用眼下虧空著的財物或還沒到手的收入,不顧將來。不是要把明年的種子吃掉。再一個,種子不是糧,強調一下,種子不是可以吃掉的糧食,種子只叫種子。
農民收割時會預留種子,甚至自己家的莊稼不好時會跟比較好的人家交換,留作明年的種子。留下的種子是單獨存放的,不會跟吃的糧食放在一起。除了那些不好好種田的人,農民餓死也不會吃種子的,因為種子是下一年的希望。
-
6 # 良人執戟2
中國早在周朝就有糧食儲備的制度,因為靠天吃飯風險大,為了穩定社會和國防需要,只有依靠“儲備"作為保障。
中國的文物部門曾經從漢墓中出土了陶製的倉房、與近代倉房大同小異,說明早在漢代時,糧食儲備已經相當規模。
封建社會確實有"寅支卯糧"的說法,但是,那是動用各地的"儲備"糧食救濟饑民,稱為"放賑"。比如包拯陳州放糧的故事。
糧食的儲備,必然包括種子的首先"廣積糧"。在下也算是糧食儲藏專業畢業,也曾經在夏收季節參與搶收入庫的工作,深知政府對糧食安全的重視。
封建社會是很重視糧食和種子的儲備,必須保障每年百分之十七的儲備,尤其是種子的安全,任何人不敢觸碰"天條“。
解放後,以成都市為例,蘇聯模式的大型倉庫搶建到龍潭寺,青白江兩地,裡面可以火車通行,以便裝卸糧食。
寬大的庫房搭著厚木板,供人員進出,更多的是輸送帶傳進庫房內,這是國家儲備糧庫,非緊急不供應市民的。
根據偉人的:"三年儲備五年糧"的指示,任何人不敢“寅支卯糧"。
而在改革開放前,糧食部門的反貪汙運動是“警鐘長鳴",而且已經早就由農業部領導下,有各級的“種子公司"負責提供各種種子,與糧食供應是不同的行業了。
所以種子問題不存在。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歉收年景,農民斷糧是常有的事。平時家裡口糧斷了,揭不開鍋,無米下鍋,只能到大戶地主家去借,也稱抬梁。播種時無種籽,也只能去借。
但是這個借與還不是等價的,要付利息,相當於現在的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