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88911520913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從1946--1958年左右。這代計算機因採用電子管而體積大,耗電多,運算速度低,儲存容量小,可靠性差;主要用於科學,軍事和財務等方面的計算;

    第二代是電晶體時代,約為1958--1964年。這代計算機比第一代計算機的效能提高了數10倍,軟體配置開始出現,一些高階程式設計語言相繼問世,外圍裝置也由幾種增加到數十種。除科學計算而外,開始了資料處理和工業控制等應用;

    第三代是積體電路(IC)計算機時代。約從1964--1970年。主要由中、小規模積體電路組成。其電路器件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晶片上集成了幾十個到幾百個電子元件,使計算機的體積和耗電顯著減少,計算速度、儲存容量、可靠性有較大的提高,有了作業系統,機種多樣化、系列化並和通訊技術結合,使計算機應用進入許多科學技術領域;

    第四代便是大規模(LSI)電路計算機時代。從70年代到現在。大規模積體電路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半導體晶片上可以整合上千萬到十萬個電子元件,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耗電更少,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幾百萬次,計算機可靠性也進一步提高。

    目前計算機技術已經在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人工智慧化等幾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佔地170平方,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atorand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1964年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作業系統。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1970年積體電路與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大部分摘自SOSO問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明5哪些文明戰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