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0458066035
-
2 # lanfengz3
首先,準備好口頭報告ppt,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非常熟練且清晰,要多次預講,思考如何講報告,吐詞清晰。
其次,準備好對方可能的問題,你應該大概可以猜到會有怎樣的問題,準備好回答
然後,正裝出席,當然,也可以稍微休閒,但是必須正式。不能穿得像度假似的
最後,講報告前可以刷牙,洗臉下,反正賓館就在裡面
1. 選擇合適的學術會議
選擇參加那些給你機會展示學術成果的會議。選擇會議可以徵詢導師的意見。如果是學術新人,可以先參加本地的小型會議,這樣發言、社交機會更多,能得到鍛鍊。儘量選擇與自己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會議。不要選擇那些沒人聽說過的學術會議(真的有假學術會議這種騙錢的手段喲)。不要只根據地點來選擇要參加的會議(畢竟不是旅遊啊)。不要僅僅因為那段時間你有空而隨便選擇一個可以參加的會議。2. 申請專為學術會議設立的獎學金支援
申請院系、學校獎學金。成為專業學會的註冊成員,申請那些Society為成員準備的會議獎學金。申請會議主辦方設立的獎學金(有時候可以cover學生的會議註冊費用)。申請校外慈善組織設立的獎學金。不要指望你的導師幫你cover一切費用。3. 登記註冊過程需要注意的事
儘量在Early bird registration結束前註冊(一般在會議開始前大約三個月左右),註冊費會相對便宜。儘量提前寫好摘要以便能給導師和同事們閱讀、提出修改意見。不要錯過Early bird deadline,一般Early bird deadline還和演說展示申請的deadline一致,不要錯過申請演說展示的機會。不要匆忙寫完摘要,匆忙提交,因為摘要是申請Presentation的關鍵。不要忘記簽證!如果去海外參加國際會議一定一定要注意提前申請簽證,如果從美國轉機一定要記得提前申請轉機籤。4. 參加學術會議前的準備
提前閱讀感興趣的研究相關文獻。閱讀會議的Abstract,以此為依據選擇感興趣的presentation。提前安排好自己每日的時間表。如果有非常感興趣的presentation,先讀讀展示者的論文,並提前想想自己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好好準備自己的Presentation。無論是演說還是海報都要好好準備。如果是talk,就好好準備PPT、練習演說時的表情、體態、語氣,注意自己的講稿不要超時,留一些時間給別人問問題。如果對自己的英語口音不自信就著重練習,講得時候不要說太快,要確保關鍵資訊聽眾能理解。如果是海報,就思考一下看海報的人會問哪些問題,怎麼迴應,還可以準備一個簡單而有吸引力的介紹,發現有人對海報感興趣就主動出擊搭訕,海報展示也很重要,不要輕視。如果有talk也有poster,可以在talk時提及自己的poster在什麼位置,什麼時間展示。不要把時間表排得太滿。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展示,充分準備是必要的,但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學習和社交。5. 參加學術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準備文具,一支筆、一本筆記本是必須的(因為很有可能現場不讓拍照錄音)。帶著問題聽講座,找機會提問。參加海報session,因為一對一的交流對新人來說可能更加有益,與此同時還可以尋找可以合作的物件以及未來想要加入的實驗室,如果有大牛對你的研究感興趣還可以把他列為以後畢業論文的海外審稿人之一。儘量不要一個talk session參加到一半就跑出去(個人覺得還蠻失禮的)。儘量不要睡著……如果進場前就覺得累了可以坐在靠門的位置,以便實在累了好跑出去喝杯咖啡洗把臉。如果要拍照片最好調到靜音模式,不要咔咔一直拍。6. 如何社交
衣著相對來說要正式一些,過於誇張、暴露或者過於休閒的衣服都不大適合,女生可適當著淡妝。參加一些會議相關的社交活動,比如最後雞尾酒會/晚餐/派對什麼的,Coffee break的時候也可以主動找感興趣的speaker或者和不認識的同齡人談談天。積極向別人介紹自己,尤其是你感興趣的實驗室的成員,這對以後申請博士或博後有幫助。(……現實點來說參加學術會議對我來說是一個給文章做廣告提引用量、給導師實驗室做宣傳以及給自己找工作的純粹的營銷活動)不要把自由活動的時間都花在收集儀器廠家發放的免費小禮物上……7. 在學術會議之後
花時間對照著會議流程及abstract整理整理自己的筆記或者當時拍攝的照片,因為如果不及時整理很快就忘了……如果在會議期間對自己的研究突然有了新的靈感就好好想想怎麼把這些新靈感實現。如果有機會組會的時候可以向自己的實驗室做一次會議相關的彙報展示。透過發郵件啊、在Researchgate、Facebook或者Linkedin上follow啊什麼的鞏固一下新建立的人際關係(刷個臉),這能讓你在未來申請博士或者申請工作職位時脫穎而出(臉熟)。8. 關於在學術會議上問問題
最後,至於說自己牛才能結識別人什麼的,我想說不同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有不同的玩法,大牛,去展示;學生,去學習找機會,沒什麼好怯場的。
搞學術的特別是實驗科學的都知道,有沒有成果很多時候是拼實驗室拼導師拼人品拼運氣。你能帶著好的成果去交流固然是再好不過,然而沒有很耀眼的成果一樣應該大膽的去參加學術會議,積極地與同儕交流。
認識一位漂亮的學姐(現在已經是博後/講師了),碩士畢業直接進了工業界,然後想回學術界,帶著自己的碩士成果參加了一個會議,有個教授對她碩士研究很感興趣,問她想不想來做博後,學姐說我還沒讀博士呢……後來直接被招進了實驗室讀博,研究也很順利。她的第一份講師的工作也是因為在會議上做了精彩的發言而得到的。這篇文章也參考了她給我們這些PhD學生的建議以及我導師給我的建議。
所以說……學術搞得好的去展示你的學術,Presentation做得好的去展示你的風度,長得漂亮的去刷刷臉,說不定幸運的蘋果砸中的就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