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對於炮兵來說,由於火炮的射程相對於其他的陸軍武器比較遠,所以火炮陣地通常不會和敵軍直接接觸,當然瞭如果是反坦克炮陣地則是偏偏相反,肯定是安排在防禦陣地的第一線。

    對於火炮這種威脅巨大的目標,很多時候消滅了敵軍的炮兵也就瓦解了敵軍的防禦,沒有火力支援,任何堅固的陣地都很快就會被攻破,所以在現代戰爭中,消滅敵軍的炮兵就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要消滅敵軍炮兵首先是要發現敵人的炮兵陣地,找到敵軍的炮兵陣地就需要動用各種偵察手段,天上的地上的,用技術手段的,用人力偵察的,對於可能設定炮兵陣地的地方進行重點偵察,當然對於其他地方也會查一遍,但是對於便於部署火炮的地方肯定是查好幾遍。

    一般來說,火炮陣地對於地形有一定要求,各國的炮兵都是這麼幹的,無論是俄國美國還是中國,一般來說,地形平坦,不會距離道路太遠,足夠大可以容納足夠多的火炮等等,這些要求誰都知道。

    發現了炮兵陣地就是動用各種火力對於炮兵陣地進行攻擊了,包括空軍,本方的炮兵等尤其是空軍航空兵,如果控制了制空權,還在運動過程中的敵軍炮兵就會被幹掉,而本方的炮兵反應速度最快,一發現,幾十秒打擊的炮火就過來了。

    不過要發現炮兵陣地也不容易,對於炮兵陣地,各國都會有嚴密的偽裝措施,還會設定假目標。同時現在包括卡車炮和履帶式自行火炮大量裝備,很多時候就是打了就跑,需要各種偵察手段綜合作用,才能去偽存真。

    至於炮兵雷達,只是技術偵察的一種手段,不能全部依賴它,再說了炮兵雷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輻射源,在用電磁波測算炮彈的飛行軌跡的同時,自己也處在暴露的情形,也要注意敵軍的反擊火力。再說了,炮兵雷達只能偵察到發射炮彈的火炮,不能發現隱蔽的火炮,得自己捱了打以後才能還手,不能做到先動手。

  • 2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打仗的時候,炮兵都在後方陣地,敵方如何反擊?這個時候就要進行炮戰了。我們以長城抗戰的一次戰鬥為例子,中國第25師和第2師各自有1個山炮營,還有4個野炮團支援,日軍為36門野戰炮和12門榴彈炮。我方炮兵對日軍有數量優勢,但是,我軍炮火卻被日軍壓制住了。

    日軍參戰的第8野戰重炮兵聯隊有一個測量大隊,這個部隊到了戰場專門將作戰區域繪製成為精密的方格座標。觀測兵進入附近的各個山頭,使用炮隊鏡和方向盤對整個戰場進行多角度測繪。

    如何打擊隔著1座山的對方炮兵陣地呢?首先測繪出自己陣地的精確基線位置,然後,觀測員就進入可以看到對方陣地的一處山頭,使用方向盤瞄準對方位置,計算分化值,然後透過電話通知自己的炮兵。

    再計算戰場上的風向,風速和氣壓,溫度等等,配合空中偵察,日軍炮兵就可以利用策角板直接計算出精確的射擊諸元,炮兵直接報仰角和高低角,就可以進行出乎意料的齊射。這樣,才能發揮出遠端大炮的射程威力。

    日軍可以不透過試射,就以觀測計算和聽音機音測我軍陣地,直接在圖上就可以計算出精確的射擊諸元。直接排炮襲擊我方炮兵陣地。

    而在1933年,中國炮兵連長拿著一個望遠鏡就指揮戰鬥了。根本沒有又經驗專門編制的測繪部隊和先進光學器材,通訊器材。結果4個炮兵團打不過日軍1個炮兵聯隊。也正是在長城抗戰發現了這個缺陷,隨後中國邀請了德國軍事顧問和購買了大量德國光學器材培養自己的炮兵測繪力量。

  • 3 # 度度狼gg

    在1937年淞滬會戰和後來的諾門坎戰役期間,日本鬼子都在戰場上升起了“觀測氣球”,這玩意兒雖然看著比較蠢笨,但是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氣球上的觀測兵會清晰地觀察到日軍的炮擊效果和對手的炮兵陣地方位,再引導大口徑榴彈炮火力覆蓋。

    年輕的中國空軍在淞滬戰場就試圖攻擊過日軍的觀測氣球,但由於日軍飛機的攔截和防空炮火的密集未果。諾門坎戰役期間,蘇軍多次出動空軍戰機去摧毀日軍氣球,甚至為此引發了大規模空戰,最終佔據空中優勢的蘇軍還是擊毀了氣球,它同時也說明了這東西的作用和蘇軍的忌憚。

    根據火炮的具體特性,一般部署在二線的主要是大口徑支援火炮的陣地,而其它步兵炮、戰防炮等是需要抵近射擊的。對敵方縱深炮兵陣地的打擊方式,在二戰期間主要有炮兵反制、空中打擊、步兵偷襲等三種,而炮兵反制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搞清敵方炮兵陣地的準確方位與距離,因此炮兵觀測員作用突出。

    (王若卿在嶽簏山炮兵陣地)

    炮兵反制中,除氣球之外,隱蔽在制高點的觀測兵也會透過測距和測位,引導本方炮兵壓制或摧毀敵人炮兵陣地。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第九戰區炮兵指揮官王若卿(陳誠保定同學)在嶽簏山佔領陣地,部署了美式重炮團和第10軍山炮營,居高臨下給日軍步兵和炮兵以重大殺傷,就是因為戰場觀測效果較好。

    長沙防禦戰打響之前,王若卿巡視和觀察發現,南門外妙高峰的古塔極有可能為日軍炮兵觀測員所利用,緊急向薛嶽申請爆破之,雖然可惜,足見危險。

    (日軍炮兵陣地)

    空中打擊理解容易,位於後方的炮群最大的天敵就是轟炸機,尤其是口徑大自重沉的重炮,隱蔽和轉移陣地都非常不易,一旦被敵機發現位置,後果必然是悲摧的。在1943年中美聯合航空隊奪回制空權之前,日軍的輕轟炸機戰隊在戰場上非常肆虐,中國軍隊的炮兵陣地經常被捕捉和攻擊,甚至連迫擊炮陣地都遭到攻擊,因為有恃無恐的日軍飛機飛的很低。

    除去炮兵反制和空中打擊外,另外一種有效戰法就是精銳分隊的敵後奔襲,專門消滅敵人的炮兵陣地。比如《亮劍》的趙莊之戰,李雲龍就派偵察連夜襲第89師的榴彈炮陣地,毀炮三門,氣得楚雲飛槍斃了負責警戒的部隊長。當然,這樣的縱深穿插也極具危險性,大部隊過不去,小部隊又容易被圍殲,比如侵華日軍的炮兵陣地,警戒也是比較嚴密的。

    像二戰蘇軍的“卡秋莎火箭炮”,基本都搭載在汽車上,因為它雖然威力巨大,但是火箭彈長長的尾焰極易暴露位置,很快就將遭受德軍炮火報復或空襲,所以是“打完就炮”。之前問答裡有個炮兵陣地“只能存在八分鐘”的提問,大約就是這個意思,縱深炮兵陣地位置一旦暴露,後果是災難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抹布女也有春天劇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