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柳青青春之聲

    一、這裡面曾經發生的事用現在的話說裡面肯定有貓膩的事,章邯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這樣的深仇大恨為什麼當項羽擊敗了章邯軍以後項羽不但沒有殺掉章邯予以報仇,反而封章邯為秦地的壅王哪?項羽不是沒有決斷的人,這樣的道理他實在是講不過去,可是事實就是如此,在這個事實上可以推論一番。

    二、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在章邯軍與項羽軍對峙的嚴峻情況下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向朝廷報告軍情,司馬欣等了三天朝中掌權者趙高竟不接見,而且不信任他們,派人追殺,(趙高知道他們握有軍隊,追殺不好理解)司馬欣非常害怕,他們一行沒有從原路走,趙高派出去的人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彙報了趙高弄權的情況,章邯猶豫不決,派人與項羽訂立了和約。項羽既然與章邯訂立了和約,當然項將軍殺章邯的理由就不存在。

    三、之所以說這裡面有貓膩就出在司馬欣身上,可以推斷秦朝在當時只有章邯這支看家的軍隊,朝廷不可能不重視,趙高更是依仗這支隊伍,前方的軍情趙高不可能不重視,不接見,這一切可以推斷是司馬欣向章邯編造的謊言,一來司馬欣看到了秦朝的敗局已定。二來司馬欣與項家有舊交,司馬欣是櫟陽獄掾時曾經對項梁有恩。可以斷定司馬欣與項羽暗中有戲,實則是他與項羽一起瞞著章邯把章邯給騙了,訂立和約與項羽一同滅秦,然後,項羽用三秦之地封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王,可以這樣理解嗎?

  • 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們試著從項羽的角度出發,就能理解項羽為何不殺章邯。

    章邯是秦末名將,是大秦帝國最後的軍事支柱,戰功赫赫,破周文、滅田藏、迫陳勝,殺魏咎、田儋、項梁,以一已之力,攻滅整個反秦武裝,在鉅鹿敗於項羽,章邯之所以投降項羽,是因為趙高猜忌,二世昏庸,秦帝國搖搖欲墜。

    項羽為什麼接受章邯的投降?

    鉅鹿之戰時,項羽雖俘虜王離、擊敗章邯,但自身損失也很大,且糧草不濟,王離的長城軍團覆沒,但章邯手下還有20萬囚徒軍,且章邯已是秦帝國最後僅存的軍事力量,章邯降,秦亡。章邯不降,項羽還得力拼,而且當時劉邦已入關中並進入秦帝國都城咸陽,項羽為謀取政治利益,壓制劉邦,就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項羽為何不殺章邯為叔父項梁報仇?

    1、章邯是向項羽投降的,投降之人你卻殺了他,不是失信於天下嗎?有人說項羽不是照樣殺了秦王子嬰,你要弄清楚,子嬰是向劉邦投降的,而不是項羽,項羽此舉恰恰是羞辱劉邦,讓劉邦失信。

    2、章邯能打,而項羽也是英雄,英雄惜英雄,項羽不捨,況且項梁是戰鬥中被殺,英雄戰死沙場,也是榮譽。不殺章邯,更能讓天下人覺得項羽心胸寬大,連殺叔仇人都能諒解,還有什麼人不能諒解,這是政治正確。

    3、防備劉邦,這也是項羽不殺章邯最重要的原因。看看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地圖就明白了,項羽視劉邦為最大的威脅,而把劉邦分封在漢中和巴蜀,而章邯封在哪?關中秦地,漢中與關中隔著一個秦嶺,那可是天險,並且劉邦出漢中的出口大部在章邯封地,什麼意思?明擺著叫章邯封堵劉邦所有的出路,為什麼是章邯?因為章邯是當時除項羽外打仗最歷害的將領,項羽可謂用心良苦。

    4、章邯勇猛,項羽不怕章邯造反嗎?不怕,項羽可是做足了安排,首先跟隨章邯做戰的20萬秦軍,可算章邯親信,已被項羽坑殺,章邯失去爪牙。其次關中秦地項羽封了3個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互相牽制,無法獨大。最後項羽讓秦降將去統治原老秦人,這本身就是一種制衡,章邯無法得到封地百姓的支援而造反,所以項羽放心。

    項羽除了勇武,並不是一無是處,從項羽分封的種種安排來看,均做了深思熟慮,不殺章邯,項羽做的對,只是沒想到齊國首先亂了。

  • 3 # 書中有毒

    權力,這都是為了權力,都是權力惹的禍!

    章邯敗了。鉅鹿之戰的失敗,對於宦官出身的章邯來說是第一次真正的戰敗,對他而言實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一)鉅鹿之敗,作為秦軍統帥的章邯心虛發慌,火Superb長史,也就是他的秘書司馬欣去咸陽跑關係,疏通疏通,以減輕責任。要見胡亥,先得見丞相趙高。司馬欣求見趙高,趙高則閉門不見,不聽解釋。司馬欣一看這情形,知道事情不妙,一刻也沒停留,掉頭就跑。他也是夠機靈,沒敢順原路返回,特意繞了個彎路。司馬欣逃走沒多久,趙高就派人去抓他,幸虧他繞道而行,撿了一條命。司馬欣一溜小跑跑回軍中,拉著都尉董翳向章邯報告:您打了敗仗,趙高要您腦袋。何去何從,您好好考慮一下吧!董翳則直截了當,勸章邯背秦降楚。恰在此時,陳餘也給章邯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長信,規勸章邯掉頭推翻暴秦,佔一塊地盤稱王吧。

    章邯沒了退路。但章邯仍有顧忌。原因就在於項羽軍中許多人原來是陳勝的屬下,而車伕莊賈就是在他章邯的誘惑下害死陳勝的,項羽的叔叔又是死在章邯手裡,這深仇大恨能輕易化解嗎?想來想去,章邯決定先派個心腹去見項羽求和(試探)。項羽當場予以拒絕,並且先派蒲將軍兵渡過三戶津(今河北臨漳縣),自己率軍側攻秦軍,在汙水大破秦軍。章邯這一戰敗就更著急了,再派使者誠心誠意地要求和項羽結盟反秦。

    (二)項羽之前拒絕和談其實純粹是為了立威。他雖打敗了王離,但是還沒真正與章邯交過手。項羽本來就是要透過勝利讓章邯服氣,讓諸侯服氣,然後再和談。現在條件成熟了。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夏天的六月,項羽選了個大吉的日子,在洹水(今安陽河)南岸舉行了隆重的受降結盟儀式。盟誓過後,章邯這才放心地來到項羽軍中見面。一見到項羽,章邯號啕大哭,哭訴趙高對自己的政治迫害。

    這都是逢場作戲。對坐在項羽這樣位置的人來說,權力才是最重要的。為了權力,一切情義都可以不是情義,一切仇恨也都可以不是仇恨。所以,項羽沒計較章邯殺死自己叔叔的仇,反而很痛快地封章邯為雍王,帶在自己身邊。章邯跟項羽手拉手做了好朋友,大秦王朝最後一支成現模的抵抗力量就這樣消失了。然後,項羽又封司馬欣為上將軍,帶領歸順過來的秦軍做先鋒,其實也就是敢死隊。項羽一聲令下,大軍拔營啟程,劍指咸陽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球金融化有何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