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歷史說話

    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馬寧遠從一個小小的舉人逆襲成為杭州知府,他到底適不適合做官?

    馬寧遠在劇中出場其實不多,但是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比較深刻。因為他做的幾件事情都很有代表性,我們也可以藉此來談談這個人。筆者就先來給大家說說這幾件事情。

    第一,劇中馬寧遠身為杭州知府,在朝廷改稻為桑的國策下來以後,他不遺餘力地開始推行。碰到老百姓阻攔,他就採取了強制措施,直接從戚繼光的軍營調兵過來,然後直接踐踏老百姓的青苗。

    旁邊的老百姓反抗之後,帶頭的人直接被他按上了通倭的罪名。戚繼光過來阻攔他,他甚至直接和戚繼光直言互斥。而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改稻為桑。

    第二,在改稻為桑遇阻以後,他聽從了嚴黨的蠱惑,幹下了毀堤淹田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最後導致淳安、建德兩個縣的老百姓流離失所。

    最後他卻主動認罪,把所有的罪責都攬到自己的身上,企圖透過這種方式來減輕胡宗憲的壓力。最後被胡宗憲處死。

    第三,馬寧遠一直以來都把胡宗憲作為自己的人生導師,他曾經這麼跟胡宗憲說過,說他生是胡部堂的人,死是胡宗憲的鬼。反正自己這輩子就只認定胡宗憲這麼一個人,為了他可以連命都不要。

    在這幾件事中,其實我們可以推測出來很多的資訊量。

    第一,肯用心辦事,但不會辦事。

    馬寧遠接到朝廷改稻為桑的命令以後,就開始夜以繼日地幹活。他甚至冒著被老百姓毆打的風險,也要把這件事幹到底。而且後來決堤以後,他並沒有參加所謂的“慶功宴”,而是冒著大雨去巡視河堤。

    這些都說明其實他是一個願意苦幹的人,領導分配的工作很主動地去完成。但是在方法上就做得不到位了,甚至可以說是青澀。在遭到百姓阻攔以後,他直接採取了強制措施,把百姓逮捕,這相當於激化了矛盾,擴大了事態。他本來是想著替胡宗憲分擔壓力,但這麼一來,還是要讓胡宗憲替他收拾殘局。

    第二,做事考慮不周,性格複雜

    在鄭泌昌、何茂才二人攛掇他毀堤淹田的時候,他只想到了這麼做之後,可以強迫老百姓賣田,然後胡宗憲身上的擔子就輕了。他甚至幼稚地以為,瞞著胡宗憲這麼幹是為了他好,可以讓他跟嚴嵩交差。

    但是他卻想不到這背後的一灘渾水到底有多深。他這麼做,相當於直接把胡宗憲逼近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也給自己的命運造成了一個悲劇。

    他又非常明白自己這麼做會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的危害,所以他特意強調不可以餓死人,賑災的糧食必須要準備好。一方面要毀人家的田,另一方面又想填飽這些人的肚子,同時還想著報恩,他的性格的複雜性就在這裡面體現了出來。

    第三,知恩圖報,但是非觀念模糊

    馬寧遠當官與其說是為了老百姓,不如說是為了胡宗憲。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基本上都跟胡宗憲有關,踩踏青苗是為了胡宗憲,毀堤淹田是為了胡宗憲,主動攬罪還是為了胡宗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答胡宗憲的知遇之恩。而且劇中還有一個細節,他為了胡宗憲調養身體,特意要了沈一石几根百年老參。

    所有的這些,都說明他這個人懂得知恩圖報。但是他卻把握不住大是大非,連毀堤淹田這樣的事情都能幹出來。這也暴露出來他這個人的是非觀念其實是模糊的。為了胡宗憲一個人,甚至可以犧牲幾個縣的老百姓。

    所以綜合來看的話,對領導來說,他算得上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下屬。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好官。

    而他也絕對不適合做官,一個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的人如何能做一個好官?一個是非觀念模糊的人如何能做一個好官?一個做事欠考慮,把自己性命都搭進去的人又如何能做一個官?

  • 2 # 布夫舟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豆瓣評分特別高,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好。回到這個問題本身上來,馬寧遠到底適不適合做官,得看標準是什麼。

    很多人說馬寧遠不適合做官,實際上這種觀點也非常有道理。畢竟馬寧遠是《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為桑的犧牲品。馬寧遠只是舉人出身,家裡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如果沒有胡宗憲的重用,他是做不到杭州知府這個位置的。

    改稻為桑中,馬寧遠毀堤淹田以後,胡宗憲召見了他,對此,他是這麼說的:

    “我本該就不該出來為官。”

    馬寧遠這樣認為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他在改稻為桑中錯誤的判斷了形勢,錯誤的以為胡宗憲是嚴黨的人,因而胡宗憲會按照嚴世蕃的去做。不過由於裕王身邊的譚綸在胡宗憲的身邊,因此毀堤淹田這件事情必須要瞞著胡宗憲,目的也是為了瞞住裕王這些人。

    於是馬寧遠便揹著胡宗憲,帶著人毀堤淹田。從這一點來看,馬寧遠的確比胡宗憲差遠了。但是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馬寧遠是在和胡宗憲比。

    胡宗憲是當時的浙直總督,管著朝廷最重要的東南,是國之重臣。馬寧遠和他比差一些不是很正常的嗎?

    退一步講,馬寧遠也沒有楊金水、鄭必昌、何茂才、沈一石他們狡猾。

    可要知道他們幾個人都不是泛泛之輩,除了何茂才稍微差點火候,其餘的幾個人哪個不是人精?否則,他們哪裡能夠做到這個位置?楊金水雖然是個太監,但是權力不亞於封疆大吏;鄭必昌、何茂才本身就是浙江數一數二的官員;沈一石就更不用多說了,相當現在的馬雲。

    再舉一個現實的例子,一個人農民出身的孩子,勤奮讀書,考上了985大學。大學畢業以後,他當上了公務員。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成為了杭州市長。他在杭州做市長期間,發生天災,因為救災不力,最後被追究責任,被迫自殺。那麼問題來了,他適不適合做官?

    《大明王朝1566》中有嘉靖、嚴嵩、徐階這樣的大人物,因而像馬寧遠這樣的人和他們相比就顯得無不足道。實際上不要說馬寧遠,現實生活中的人,能隨時見到縣長的又有幾個?就更不用說當上縣長了。別把杭州知府不當官,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及的目標。(要是我是公務員,估計最多做到田縣丞)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薰衣草最快要多少時間才可以發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