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這個要問問英華人之前在北非幹了什麼事,要是讓英華人來,信不信北非法軍跟你死戰到底。

    火炬行動是1942年11月期間,美英盟軍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實施登陸作戰,從而在西方夾攻軸心國北非軍團。這場軍事行動,美英盟軍一共出動10.7萬地面部隊,美軍佔大部分,一共350艘各類戰艦和500艘運輸艦的強大海上支援。

    這場行動一共分三個方向進行,三路部隊的指揮官都是美華人。西路摩洛哥方向是美軍第2裝甲師、第3步兵師和第9步兵師,由後來著名的巴頓將軍指揮。中路奧蘭方向是美軍第1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由第二軍團總指揮弗雷登道爾中將負責。東路以英軍第78步兵師和美軍第34步兵師為主,並配有兩個英軍登陸突擊隊,但是指揮官卻是美軍的第34步兵師師長查爾斯·萊德少將。

    雖然這個時候,北非法軍派系非常複雜,有維希派、有達爾朗派、有自由法國派、甚至還有保皇黨,但要是英華人打過來,恐怕大部分法華人都會拿起武器幹他孃的。至於為什麼,則要問問丘吉爾之前對北非法軍幹了什麼事了。

    1941年6月,當法國敗局已定,維希政權投降的時候,不甘心的法國海軍在達爾朗的帶領下,逃到北非,試圖保持中立和交涉籌碼。結果法軍還沒從國土淪喪的悲觀失落中解脫出來,儘管達爾朗至始至終做到其保證的決不讓德華人拿到法國艦隊,但丘吉爾在下令執行“弩炮行動”,下令皇家海軍進攻法國艦隊。1941年7月4日,英國艦隊進攻奧蘭港的法國艦隊,布列塔尼號戰列艦沉沒,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戰列巡洋艦衝灘擱淺,多艘驅逐艦、巡洋艦被毀,法國海軍共陣亡1300多人。

    所以說丘吉爾和英華人的行為,已經失去北非法軍的信任,如果英軍登陸的話,恐怕會激起當地法國守軍的激烈反抗。而整個火炬行動的核心就是招降北非法軍,當時法軍在北非擁有將近20萬部隊,如果北非法軍不配合進行抵抗的話,行動能否成功尚且未知。時間拖久了,隆美爾趕過來恐怕還會遭到重大失利。所以丘吉爾甚至還提出,讓英軍士兵穿上美軍的制服,但是英軍將領反對才作罷。

    與此成對比的是東路指揮官美國的查爾斯·萊德少將,他可以說是法國的老朋友,一戰時就在法國與法軍一起對德國作戰,在蘇瓦松戰役時,他指揮的第16步兵團第1營堅守陣地5天,1100人到最後只存活下50人,因而也被法國授予勳章。一戰結束之後他還在法國和德國擔任過武官,可以說是與法國關係較好。

    所以對於當地法軍來說,萊德來了,有好酒,要是丘吉爾來了,迎接他的只有獵槍。

  • 2 # 王春來342

    1942年7月,英美首腦決定實施進攻北非的“火炬”行動計劃,並任命艾森豪威爾將軍為“火炬”行動的盟國遠征軍總司令。9月下旬,美英兩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倫敦確定了實施“火炬”作戰計劃的細節,決定兩國軍隊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佔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佔突尼西亞,再待機與北非的英軍協同作戰,消滅在北非的德意部隊。

    參加“火炬”作戰的美英軍隊共13個師,分別編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特譴隊。西部特譴隊由美軍巴頓少將指揮,從美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登陸;中部特譴隊和東部特譴隊分別由美軍弗雷登道爾少將和賴德少將指揮,從英國出發,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和阿爾及爾實施登陸。

    實施這一計劃的目的,在於使盟軍——其中主要是美軍——在北非的法屬殖民地登陸。火炬計劃的要旨,是以美軍為行動主體的聯軍(因為法華人恨英華人)在法屬北非登陸,招降20萬駐北非法國軍隊,進而與英軍埃及方面的部隊一起,東西夾擊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和義大利軍隊,從而迫使希特勒從蘇德戰場調兵增援,減輕蘇軍壓力。

    二戰前期,美軍主要是在亞洲太平洋戰場和日軍作戰,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美國認為,讓美軍登陸歐洲參與對德意作戰的時機已經到來。同時蘇德戰場蘇軍面臨德軍很大的壓力,蘇聯也有這個意願,讓美軍儘快參與歐洲戰場,對德意聯軍作戰。

    二戰時,美國的綜合國力,遠超盟國中的其它國家,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因為連年和德軍作戰,國力消耗很大,做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雖然是個堅定的反法西斯主義者,也有個人的人格魅力,領導能力也非常出色,但限於自己國家的國力,組成聯軍後英國處於次要地位,也是無奈的選擇。至於法華人恨英華人,是丘吉爾將指揮權交於美華人的理由,只是次要原因。

  • 3 # 天堂1999

    這就是西方人思維和東方人思維的差別。

    西方人有句話叫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到了關鍵的時候,誰的專業程度高,誰就做總指揮。政治正確,對西方人不存在。

    西方的軍服上有紅紅綠綠的東西,有長有短,代表各個兵種的熟練度,也就是段位。一大堆人臨時組隊,如果是裝甲兵,就看誰的專業段位高,誰就做隊長,擁有指揮權,哪怕段位最高的是上尉而團隊中有個上校,在裝甲戰結束之前,團隊還是聽上尉的。當然戰役結束,上尉讓出指揮權。

    二戰期間,西方的軍隊都遵循這一基本規則。丘吉爾覺得指揮和統籌規劃能力不如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高,就讓出經濟運營權和軍隊指揮權,這是很平常的事情。

    再比如蘇聯,朱可夫元帥戰時決定權高於最高統帥斯大林。

    德國的莫德爾元帥堅持這一原則,反對希特勒干預戰場直接指揮,才有了東西二次防禦戰的輝煌勝利。

    而東方比較強調政治政權,誰官大就必須聽誰的,有時候經常玩脫。

    比如常凱申,能力也就是個少尉,指揮一個排的人做敢死隊進行豬突衝鋒還行,讓他指揮幾百萬軍隊和日本人打國戰,那是經驗寶寶和錢袋子,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中國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經濟。

    當時盟軍駐華指揮官史迪威將軍在經濟運營和戰場指揮都是王者水平的,要求常凱申這個黑鐵交出戰時指揮權,常凱申不從,這就看出了西方和東方文化的差別,偉人和狗熊的差別。丘吉爾和斯大林交出指揮權,所以成了偉人。常凱申不肯交權,到1944年底還被日本打穿上路,差點逃往西藏,最後只能做島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喜歡郭德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