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藍藍_3921
-
2 # 世界第一亞索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
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輕清)
1.輕而清澈.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玉川子》:“至於浣衣尤更潔白,則水之輕清益可知矣.”《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
2.謂風格簡明輕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必斂飭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北方重濁,獨 盧黃門 往往高飛;南國輕清,惟 庾中丞 時時不墜.” 宋 吳可 《藏海詩話》:“《木蘭詩》雲‘磨刀霍霍向豬羊’,‘向’字能迴護屠殺之意,而又輕清.”
3.謂聲音輕柔而清脆. 宋 朱淑真 《中秋聞笛》詩:“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 王統照 《號聲》:“時而有曲折的流水從樹木中間流過,如奏著輕清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