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aliNotch

    因為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屢敗屢戰,一直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投降,寧死不屈,戰敗後,他一路南逃,在尋找新的根據地上,最後死於海上颶風。他代表的是宋臣的氣節。

    張世傑其實打仗很差,他放過很多同樣的錯誤。他只會陸戰,不懂水戰,充滿書生意氣,最後的崖山海戰尤其可笑,他把所有的船都連成一片,成為一個海上堡壘,結果卻喪失了機動性,根本就動不了,永遠立於不勝不敗之地。他以為他在船上放夠了食物,就能堅持半年,結果卻沒有淡水補充,沒幾天士兵就渴得軍心大亂,後來不得已,只有給船拆散,拆船的時候就決定了他的大敗,與其說這10萬人是跳海自殺的,還不如說是渴死淹死的。

    即使如此,他算是為南宋最後一位賣命的將領了吧,精神可嘉。

  • 2 # 歷史春秋網

    張世傑抵抗元軍侵略,雙方互有勝負。此時,元軍的力量,遠遠大於宋軍的力量,可以說,張世傑作為抵抗元軍的主帥,是嚴重的以弱敵強,以少敵多。但就是在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張世傑仍然不失大丈夫勇氣,堅決抵抗,誓死不降,而且不時勝利,給元軍以沉重打擊。最後關頭,元軍包圍了宋軍,張世傑沒有選擇屈膝,而是選擇了跳海,給自己保住了最後的尊嚴。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張世傑不失為名將本色。正象諸葛亮五出祈山未建大功,而仍被後人尊重一樣,張世傑的事蹟,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永遠值得人們紀念。

    張世傑是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的,如果不是張世傑的奮力抵抗,元軍早就滅亡南宋小朝廷了,在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張世傑竟然不可思議地取得浙西各郡,收復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世傑遣兵戰邵武,大捷”,但正象同時代的文天祥評價張世傑一樣,他作為將軍是有嚴重短板的,“其人無遠志……惜乎其不知變而徒守法”,正是因為張世傑的不知變通,指揮無方,導致宋軍一敗再敗,直到亡國。宋朝的滅亡,張世傑應該負軍事指揮責任。如果是岳飛一樣的名將指揮,應該情況更好一些。然而,張世傑作為軍事主將,寧死不降的勇氣,卻是很多將領不具備的。所以雖敗猶榮,雖死猶生,把他列為南宋名將,也是名符其實,其精神不死。

  • 3 # 煮酒君

    張世傑,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張世傑早年從軍,屢屢建功。元軍大規模南下時,他率領所部軍隊入衛臨安,又經過饒州,才入朝廷。當時形勢危急,諸將大多都沒能來救援朝廷,只有張世傑一路趕來,宋度宗不禁嘆息驚異。

    在幾個月內,張世傑從和州防禦使一路升任保康軍承宣使,總都督府兵。他派遣將領四處出擊,取得浙西各郡,收復了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一時軍勢頗為振奮。

    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軍迫近臨安,張世傑請求把皇帝、皇后、太后三宮轉移到海上,決意與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戰。然而丞相陳宜中卻派人向元軍請和。在太皇太后的幫助下,張世傑阻止了陳宜中。

    在元兵到達皋亭山後,張世傑領兵進入定海。石國英派都統卞彪勸說張世傑投降。張世傑本以為卞彪是來隨從自己一起南下的,便熱情款待卞彪。結果酒吃到一半,卞彪卻說自己是來勸降的。張世傑大怒,割斷了卞彪的舌頭,在巾子山把他裂屍。

    德佑二年(1276)四月,張世傑隨二王進入福州。五月,他與陳宜中尊奉趙昰為君主,張世傑被任命為籤書樞密院事。當時王世強正引導元軍攻打南宋,於是張世傑將益王請到海上,自己則率領陳吊眼、許夫人等畲族軍隊攻蒲壽庚,不過未能攻克。

    十月,元軍主帥唆都率領軍隊來支援泉州,宋軍於是撤兵退去。不久唆都派人招降益王,又派孫安甫勸說張世傑。張世傑把孫安甫拘留在軍中,不讓他回去。元軍又招討劉深,隨後攻打淺灣。張世傑戰敗,不得已把益王移居井澳。劉深追來,所幸張世傑最終擊退了劉深,因而隨後與益王遷到硇州。

    景炎三年(1278)正月,元軍派大將王用攻打雷州,王用戰敗。四月,南宋益王死,衛王趙昺被立為皇帝,拜張世傑為少傅、樞密副使。五月,元派瓊州安撫張應科攻雷州,不過三戰都不順利。六月,元、宋再次決戰於雷州城下,張應科戰死。張世傑認為硇州已不能久居,於是將趙昺轉移到新會的崖山。八月,張世傑被封為越國公。

    祥興二年(1279),元軍主帥張弘範等人率軍隊到達崖山。有人對張世傑說:"北兵用水軍堵住海口,我軍就不能進退了,為什麼不先佔據海口。僥倖取勝,這是國家的福分;不能取勝,仍然可以向西撤退。"張世傑擔心軍隊長時間在海上有離散之心,就說:"連年航行在海上,什麼時候是個了呢?現在應該與敵人決一勝負。"隨後,他下令燒燬皇帝臨時駐地的所有集市,將一千多艘大船連結起來做成水寨,以為死守之計。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不久,張弘範的兵開到,佔據了海口,宋軍打柴、汲水的道路全被堵死,將士們啃乾糧啃了十多天。口渴了,他們就捧海水來喝,但海水味鹹,喝了後將士們就嘔吐洩肚,宋軍極度睏乏。然而即便如此,張世傑還是率領蘇劉義、方興等每天與元大戰。

    當時張弘範得到張世傑一個姓韓的外甥,給他官職,還多次派他前去招降張世傑。面對這個外甥,張世傑歷數古代的君臣,說:"我知道投降了,不僅能生存而且能富貴,但是我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能動搖的。"二月二十日,張弘範等人攻打崖山,張世傑戰敗,退保衛王所乘坐的船。直到元軍接近宋軍的中軍,張世傑才割斷拴船的繩子,帶著十一艘大船衝出港口。

    此後,張世傑還想侍奉楊太后,尋求趙氏的後代而立位,以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趙昺的死訊後亦赴海自殺。等到張世傑處理完楊太后的身後事,颶風忽大作,將士勸張世傑登岸,張世傑說了句:"不必了。"然後登上柁樓,露香祝道:"我為趙氏,能做的事都做盡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現在又亡。我還沒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敵兵退,再另立趙氏以存祀啊。現在到了這個地步,豈非天意啊!"

    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溺卒於平章山下。

    趙翼曾評價道:"其後德祐國亡時能戰之將,尤推張世傑。"在國難當頭各自逃命的時代,張世傑堅持主戰,絕不投降,這在南宋末期的武將中堪稱表率。雖然他最後戰敗,但其抵抗到底的忠烈品質令人動容,不愧為一代忠貞大將,民族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分娩越來越難,這樣有一天人類會不會因為無法生育而毀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