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方弟子

    那你有資金,也有合夥事業啊,很不錯了。如果還想有新的事業,再起一波,那不挺簡單的,在創業者或者擬創業人員的專案中選個投資小,收益大,也有迅速做大潛力的專案投一筆,並跟隨監控專案和企業發展唄……

  • 2 # 指尖視野

    根據我個人觀點,陳述觀點如下:

    1.企業做不好與行業有一定關係,但不應該是決定性的。

    這些觀點有合理的一面:因為行業整體表現不佳,會影響供應鏈、會出現市場壓縮等現象,一定程度上會擠扁利潤空間。導致企業在整體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率上的提升難度較大。

    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一方面,產業存在升級和自我淘汰的現象,不會保持景氣或不景氣狀態一直存在下去;另一方面,即使再不好的行業裡一樣存在賺錢的企業,他們一樣做的紅紅火火。這種現象不僅中國有,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存在。

    對企業來講,經營管理要因勢利導,在審視全域性趨勢中把握髮展或者轉敗為勝的機會。作為股東和CEO,我想您應該有此擔當和責任吧。

    2.當前,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對私企利好不大。

    整體經濟通脹、產業深化轉型,改革開放也已經進入深水區。除了經濟的佈局升級以外,就是中小企業在這種國家大局下的自我變革和升級。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些,沒有應對這種環境的能力,我想,不管是什麼行業,不管現在企業經營的質量如何,早晚都會面臨窘境的。

    3.您所說的從頭再來,我不大理解是什麼意思。所謂從頭再來是從零開始嗎?是另選行業還是另立門戶?

    如果從年齡來講,我覺得如果你有足夠的積澱,從心開始不是問題。

    但從心開始,取決於你的底層思維構造能力和對於商機的把握能力、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以及面對管理的權變能力。如果你沒有真正的自我反省,或者沒有對為什麼要重新再來有本質性的認識,即使你另起爐灶,可能一樣會面臨斷炊的局面。

    所以,做什麼是一方面。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之所以立足於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他有思想,而且又不斷顛覆和進化自己思維與方法的能力。這就是我奉勸您的話。

    不當之處,敬請海涵。

  • 3 # 西格瑪的化學

    觀察許多上市公司,做到規模巨大的製造業公司,都有個特點:專注。都是埋頭幹,一路幹到底,一點點技術積累,市場一點點的佔有,時間長了,積累的規模就大了,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水平,都就遠超同行,成為巨頭。格力,華為,萬華,都是長年累月集中幹一件事,幹到了極致。有點像開荒,一大片望不到邊的荒地,每天開一點點,開十幾二十年,到時候放眼看去,看看到的是望不到邊的良田。

    那也有的上市公司不專注的,舉兩個例子。這兩個公司不像前面這幾家那麼聚焦業務,中途發生戰略轉移的,典型的有萬達,萬達本來做地產很好,但是呢,在地產低谷的時候熬不過,轉型做商業地產,商業地產又遭遇到電商的影響,然後萬達又想搞電商,最後搞電商而也關門。結果是8年下來,萬達還是焦頭爛額狀態。原來專注地產的萬科,現在規模是8年前的5倍,收入衝3000億元,利潤過300億元,市值最高衝過4000億元,現在也有2600億市值。地產在行業低谷的時候,好像看起來沒前途,其實絕對不是這樣。

    還有個例子,奧康皮鞋,這家公司也是不專注皮鞋,2015年花5億元去買一家蘭亭集序的股票,結果現在相當於5個億打水漂,還花了2億元買溫州一家小銀行股份。這些錢,都不是用在主業上,用這7億元,去招人琢磨怎樣做好皮鞋,遠比投兩家公司好,不至於做到現在4年經營規模無法突破。2014年銷售33億元,現在還是這個水平。沒有聚焦。皮鞋也是行業集中度十分低的,這個行業如果有哪家公司專注沉下心來做,可以做出大市場。安踏就把運動鞋做到了200億元銷售,市值破千億。

    所有做大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專注。華人太多,市場實在是太大,做好一個行業都是前途無限大。

    我們做投資,也是找能夠長期專注做事的公司投。

    有一本書很好。《朱江洪自傳》,講述了他怎麼樣將格力做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燉排骨軟爛又入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