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窗閒話

    閻敬銘生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自幼好學,道光年間因參加科舉考試中舉而踏入官場。因科舉而做官的,才學上的修養肯定不容置疑道,閻敬銘曾歷任戶部主事、湖北布政使、山東巡撫、山西巡撫、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職,雖然沒有曾國藩出名,但也是有的好官,閻敬銘為官廉正,生活奇儉,以直言敢諫、曲正分明而聞名。曾彈劾大小不稱職的官員百餘人,這也讓他得罪很多人。

    光緒八年,是閻敬銘做了最造福世人的一件事,他在陝西主持修建了“豐圖義倉”,這是當今中國僅存的一座古近代糧倉,可以儲存糧食幾百萬斤,慈禧太后御賜“天下第一倉”的美譽,當晚清發生饑荒時,就是因為有豐圖義倉的存在,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救濟了很多的中國百姓。

    閻敬銘是晚清有名“理財專家”曾經為了內務府買皮箱而私吞公款和慈禧吵得喋喋不休,慈禧認為沒那麼嚴重,閻敬銘認為可以找到內務府私吞公款的證據,結果最後無果而終,最嚴重的是當庭大罵慈禧太后惹得朝廷上下一片震驚,為什麼閻敬銘如此氣憤敢對慈禧無理呢?

    聽小編講講:由於北洋艦隊已經成軍在即,慈禧太后卻每年減少了北洋艦隊的經費,她把經費拿來修頤和園了。生性正直忠烈的閻敬銘對慈禧太后的行為極為不滿,認為慈禧此舉禍國殃民,於是在朝廷上公然大罵慈禧太后昏君暴政,說她挪用海軍經費會加快清朝滅亡,果不其然,後來慈禧太后加速了大清的滅亡,朝廷上下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公然大罵慈禧太后,閻敬銘此舉無疑是犯了殺頭之最。奇怪的是慈禧太后沒有殺他,只是革了閻敬銘的職位,發誓永不錄用。1887年閻敬銘心灰意冷回到家鄉陝西,1892在家中去世,終年75歲。

    在晚清,清朝是已經腐敗無能到了極點,但是歸根究底都是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閻敬銘為官期間,盡心盡力為國家、為百姓辦實事,首先自身清廉,兩袖清風,為了挽救清朝岌岌可危的統治,可謂嘔心瀝血,那個年代,老佛爺當政,清官難當,靠個別清官反腐,最終出局的往往就是反腐者。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閻敬銘生於清末道光年間,是陝西朝邑人。他自幼胸有大志,苦讀詩書,一心想做國之棟樑。

    閻敬銘的科舉之路考得並不順暢,他在考取舉人後,接連落榜了好幾次。

    (閻敬銘劇照)

    清朝自乾隆開始,為了讓那些考取舉人身份的人,能得到一個晉升的機會,便專門制定了“大挑”制度。所謂“大挑”,就是從有舉人身份沒有官職的人中,挑一部分相貌周正,應對有條理的人做知縣一級的官。

    沒想到他才走進面試大廳,負責大挑的面試官就厲聲喝道:“出去!”讓他連說句話的機會都不給,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所謂的相貌周正是有學問的,當時還有個口訣“同田貫日氣甲由申”,符合前四個字的才能合格,意思是國字臉最佳,次之方臉也行。體型長大為“貫”,身材勻稱為“日”。

    閻敬銘卻長了顆幹棗核一樣的臉,眉歪眼斜,眼睛還一大一小,人又矮小,看著太寒磣。所以,面試官直接就讓他出去了。

    閻敬銘受辱後,發奮讀書,終於在他38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好歹擠進了官場。

    閻敬銘長得醜,又沒有背景,入了官場,又坐了上十幾年冷板凳,直到湖北巡撫王林翼極力推薦,他才被外放鍛鍊。

    (王林翼劇照)

    閻敬銘公正廉潔,在地方上獲得了一片好評。特別是在管理錢糧的問題上,他更是釐得一清二楚。就連他的兩任上司都對他讚不絕口,稱他為“才可救時,賢能第一”。

    光緒八年,慈禧聽說閻敬銘在財務管理上有著過人的能力,便把65歲的他提拔為戶部尚書,讓他主管國家財政事務。

    閻敬銘上任時,讓戶部的官員們大跌眼鏡,只見他身穿一件長布衣,帶著寥寥幾件行李,坐著一輛破牛車就來了。

    大家見閻敬銘年老清貧,也沒把他當回事,照樣下了班出去吃喝玩樂。

    沒想到閻敬銘從上任第一天起,就開始查賬。把總辦、領辦等人挨個叫過來問賬。結果閻敬銘很快就發現,這些人沒一個人說得清楚庫銀的收支和盈虧。有的甚至連怎麼看賬都不知道。

    閻敬銘看到這種情況,想到官場上的貪汙腐敗,心裡極為痛心。於是發狠整頓財政上的弊病,不久便查出了雲南官員進京報銷軍費,賄賂戶部官員的大案。

    本來,地方官員報銷要提前打點戶部官員,這早就是慣例,再加上此案首犯景廉又是宗室子弟,所以慈禧便想打馬虎眼算了。

    但閻敬銘卻嚴事嚴辦,一再上奏。慈禧深為閻敬銘的工作態度感動,最終將景廉在內的所有官員按律革職流放。此後,閻敬銘深得慈禧器重,慈禧還尊他為 “丹翁”,並把他調到了軍機處。

    (慈禧劇照)

    然而,閻敬銘卻很快就把慈禧給得罪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慈禧一向喜好鋪排奢靡,她根本不考慮內憂外患的窘困現狀,反而要大修圓明園。

    閻敬銘極力勸阻,希望慈禧能“治以節用為本”。

    慈禧這個人一向大權在握,任性得很,哪裡聽得進閻敬銘的話。見閻敬銘讓她不痛快,乾脆奪了閻敬銘的官,把他打發回老家養老去了。

    閻敬銘回到老家,不僅捐資助學,還熱心地方上的公益事務。他見陝西偶有災年,餓死人眾,於是倡議修建糧倉,用以囤糧賑災。得到政府同意後,他牽頭,歷時4年終於修建了佔地20餘畝的豐圖義倉。

    (現存的豐圖義倉)

    慈禧得知後非常高興,硃批:“天下第一倉”。

    次年,閻敬銘70歲生日時,慈禧念他剛正不阿,敢於諫言,於是大筆一揮,賜給他“龍”“虎”二字。後來,閻敬銘將這二字刻在了豐圖義倉大門的兩側。

    當然了,慈禧寫這兩字誇讚閻敬銘的時候,閻敬銘已經沒有當戶部尚書,不牽涉慈禧的利益了。作為一種表率,在大臣中宣傳,這是好事。慈禧何樂而不為呢?

    光緒十八年,閻敬銘病死於陝西老家。慈禧追贈太子太保,又賜諡“文介”。

    就在閻敬銘死後不久,關中鬧了大饑荒。幸得豐圖義倉囤糧充足,這才沒有像歷年那樣,發生餓死人的事情。眾人對閻敬銘感恩不盡,紛紛稱讚他為“救時宰相”。

    (參考史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蒹葭】擴寫記敘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