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簡單單的蠍子

    不用有人說,事實如此,青訓訓的就是未來,良性的青訓迴圈,是為了保證各個級別的國字號球隊有源源不斷的優秀球員,從而保證成績,前提是良性的青訓建設。

    從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顯然這一點是不盡如人意的,導致現在看到的國字號球隊青黃不接,一些更為年輕的球員所涵蓋的比賽,多數我們是看不到的,究其原因還是不重視,隨意曝光率不高,他們用自以為對的方式“默默無聞”的在搞,看不到成果,而且,想要進入到各個俱樂部的各年齡段的梯隊,學費相比較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受中國教育大環境、足球大環境影響,家長支援孩子們選擇這條路的不多,也就導致了註冊足球人口數偏低,和泱泱大國的總人口數量不成正比。

    就在今年,足協實行梯隊捆綁俱樂部註冊制度,要求中超球隊和中甲球隊必須要有19、17、15、14、13年齡段的隊伍,中乙球隊要有15、14、13年齡段的隊伍,否則不予註冊,前提還要參加比賽,只能說改革正在路上,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其實正常合理的足球后備人才,理想狀態下,青訓加上校園足球的輸送,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球員的數量和質量,前文說道,很明顯短時間內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只是希冀罷了。

    多少年來,這一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不否認有部分球員湧現出來,鳳毛麟角,難堪大用,國足的傳統模式就是按著一支隊伍使勁用,也無可厚非,年輕球員依靠政策大部分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上場時間,更別說不享受政策的了,來來往往,惡性迴圈。有大把的錢去請外教,就不會低下頭來看看未來。

    僅代表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傑的人物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