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藏
-
2 # 以瓷惠友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有人說釉裡紅瓷器能夠得到歷史上皇室的偏愛,對此你怎麼看?
釉裡紅瓷器在元代燒製成功以後,並沒有得到當朝統治者的喜歡與肯定,只能按照市場發展規律自生自滅,好在華人喜歡喜慶的紅顏色,釉裡紅及青花釉裡紅才得以傳承和弘揚開來。
到了明代,朱元璋本身姓“朱”,亦喜歡硃紅之色,釉裡紅瓷器得以迅速發展壯大起來,至永宣時代,終於燒製成了“寶石紅”級全釉裡紅寶器,隨後霽紅釉瓷器誕生,再後來到了清代康熙朝又接連出現了郎窯紅、豇豆紅等著名釉裡紅瓷器品種,名噪一時,光耀十世。
所以綜合起來看,釉裡紅瓷器得以繼承、發揚和光大與受到皇室的偏愛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否則這種成品率極低的瓷器品種能否得以流傳的確都是個大大的問號,只不過以現在人們對瓷器膚淺的認知,釉裡紅瓷器的真實價值還是被極大地低估了,將來升值潛力無比巨大。
釉裡紅實際是一個非常粗泛的概念,所有以氧化銅為成色劑的都可以叫釉裡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鈞紅釉”其實也可以劃歸到釉裡紅中來。
釉裡紅燒成難度主要在於火候溫度與氛圍營造上,由於銅分子極其敏感,溫度要求在1250度正負10度以內,而且必須是還原氛圍,這在古代以柴煤作為燃料,以匣缽裝載瓷器的盲燒情況下,火候與氛圍的營造極度難以恰好滿足條件要求,成品率極低。
而且溫度稍低的話,釉裡紅就會變成“釉裡黑”,溫度稍高釉裡紅就會燒飛、流淌、出綠斑,而且如果氛圍不對的話則釉裡紅會變成形形色色亂七八糟的各種混雜色,不堪入目。
所以,只要是稍微過得去的釉裡紅瓷器,其實都是極其珍貴的歷史遺存,都應該倍加珍惜。只是現在絕大多數人根本連瓷器真偽鑑定這一關就說什麼也闖不過去,被“傳統瓷器宏觀特徵眼鑑學”害得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否定一切,使得明珠蒙塵、乏人問津。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只要拿起100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瓷器釉面氣泡衰變進度,就能清晰判斷出瓷器的真實年齡,這麼簡單的道理與事實擺在那裡,居然無人相信,實在令人遺憾!傳播正能量,傳遞真知識!盡人事聽天命可矣!
上幾件釉裡紅瓷器,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回覆列表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
在國內外傳世的洪武時期瓷器中,以釉裡紅存世數量最多、紋飾最美、製作最精,固有“洪武貴紅”一說。朱元璋之所以對釉裡紅情有獨鍾,原因歸納起來大概有三點:
第一是紅色代表中原正統。蒙古崇白,華夏尚紅,朱元璋作為以推翻蒙元統治為目標的農民軍領袖,為凝聚漢族人心,擴大起義隊伍而選擇紅色。
第二是對五行學說痴迷篤信。根據傳統風水理論來講,東、西、南、北四方位分別對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朱元璋出生南方並有參加紅巾軍起義的經歷,理所當然認為紅色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此外,民間還傳說朱元璋在一次作戰失利逃亡中,曾藏匿在景德鎮一座紅塔裡而幸運躲過敵軍的搜捕追殺。
第三是朱元璋的姓氏“朱”本意就為赤色,所使用年號洪武的“洪”與“紅”諧音,喜愛紅色當然在情理之中了。清康熙 釉裡紅團龍杯
通常所見的釉裡紅瓷器裝飾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線繪(在瓷胎上直接用銅紅料描繪線條圖案,是最為常見的裝飾方法)、拔白(以釉裡紅為底而空留出圖案花紋)、塗繪(銅紅料成片狀、塊狀不規則的出現在瓷器胎面上)。釉裡紅瓷器的燒製對窯溫要求極其苛刻,在高達1300多℃的高溫中上下允許溫差不得超過10℃,如果溫度較低,圖案成色就會帶有黑灰色;反之如果溫度較高,則顏料融化飛散,消失不見,在古代只有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窯工才能燒製出呈色鮮豔純正的釉裡紅。正因為釉裡紅瓷器燒製廢品率太高而成品率過低,故而顯得彌足珍貴,有千窯出一寶之稱。
清康熙 釉裡紅龍紋大缸
元代和明初洪武年間,由於經驗積累較少和技術水平所限導致窯溫較低,釉裡紅呈色多略帶黑灰。永樂、宣德時期,國力強盛,經濟富庶,為釉裡紅的燒製提供強有力的支援,技術也日益成熟精湛,髮色愈加鮮豔純正,猶如寶石一般。然而隨著明朝盛世的結束,國力的日趨衰落,終明一朝都再也不見釉裡紅的蹤影,直到200餘年後的清朝才重現人世。
清乾隆 釉裡紅團鳳碗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輝煌的迴光返照,也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盛世。皇帝的喜愛重視和雄厚的國力支援以及督陶官的恪盡職守為瓷器的繁榮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所生產出來的瓷器造型之多樣、質量之精美、色彩之繽紛、品種之繁盛均達到歷史上的巔峰,釉裡紅同樣迎來新一輪的復興。
據《清宮檔案·唐英奏摺62號》載,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監胡世傑交給督陶官唐英釉裡紅掛瓶一件,畫樣一張並口傳聖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紙樣花紋,燒造幾件送來,務要花紋清真,並將古瓷樣式好者,揀選幾種,亦燒造釉裡紅顏色,俱寫乾隆年款,送來呈覽”。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釉裡紅的喜愛重視。嘉慶以後,釉裡紅雖然偶爾也有零星燒造,但是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原文:《千窯出一寶 精緻色慾滴》-王永超
資源出處:《中國收藏》2017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