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宋史趣
-
2 # 風光藝境
遼天祚帝天慶四年(1114)年九月,女真首領阿骨打集結二千五百部眾於寥晦城(今吉林雙遼市對面城)誓師反遼,拉開了女真族反遼滅遼的戰爭帷幕。女真軍橫空出世以少勝多,在相繼取得寧江州、出河店大捷後,兵力發展至萬人,達到了令契丹人所言之“女真兵滿萬則不可敵”的膽寒數量。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建國,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市南白城),是為金太祖。不久,金太祖揮師攻克黃龍府;復親率二萬兵馬大破天祚帝御駕親征號稱七十萬的遼軍,打出了女真人的威風,打怕原本也驍勇善戰、稱雄北方的契丹人,在日後十年對遼的攻戰中,創造了女真軍不可戰勝的無敵神話。
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女真軍是如何成為無敵於天下的虎狼之師的呢?
一、構建以血緣宗親為上層骨幹、領導核心的軍事集團。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說的就是血親在戰場上的關鍵作用。深諳此理的阿骨打起兵之初便倚重至親,“以宗族近親為將相”結成骨幹核心力量,實施對軍隊的掌控。金太祖的兄弟及堂兄弟完顏晟(金太宗)、完顏杲等,兒子完顏宗望、宗幹、宗弼(即金兀朮)、宗峻、宗輔、宗雋、宗強、宗敏,侄子完顏宗翰(即粘罕)、宗磐,宗室斡魯、斡魯古勃堇、婁室、銀術可、骨赦、撻懶(完顏昌)、闍母、完顏昂、完顏忠等,這些人皆為完顏家族的精英,大金開國的四梁八柱。他們追隨金太祖起兵,率軍南征北戰攻城略地,滅遼滅北宋,立下煌煌戰功。其中尤以宗翰、宗望、宗幹、宗弼、婁室等最為翹楚,武能驍勇善戰開疆拓土,文能建章立制治國安邦,皆為統籌大局、獨當一面的宰輔統帥。這些傑出的軍事人才治軍、統軍,佐助太祖開創金初的文治武功。
二、強化軍事訓練,注重佈陣戰法。女真人生活於苦寒之地,以漁獵為生。艱苦的生存條件鑄就了他們強壯的身體,狩獵又鍛鍊培養了他們矯健的身手,可以說女真人天生就是個戰士。儘管女真人精於騎射,單兵作戰能力強,但作戰畢竟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沒有章法的市井群毆,講究的是戰術、是配合,那樣才能發揮最大最佳戰力。金太祖從女真人的特長射獵入手,演練陣法與戰法:軍馬皆單行,每騎相去五七步,接行不絕,首尾相望及一二十里;各隊皆認旗行進,兩翼騎兵視旗而進趨,逐步合圍而盡殲之。實戰遇敵時,必布圍圓陣當敵鋒,然後張開兩翼夾攻;旗頭寧死不生還,還者斬,勝者賞。經過常規的軍事演習,女真軍的戰力更加令對手恐怖。
三、改革猛安謀克組織,最大程度發揮群體作用。大金建國前,“猛安”為女真部落統軍首長,即千夫長;“謀克”為氏族長,即百夫長。建國後,女真諸軍由猛安、謀克逐級統領。猛安謀克以人戶計口授田,保聚土地,無事耕種,有事戰鬥,即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初制,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其部隊編制之法,分伍、什、百,各皆有長;伍長執析,什長執旗,百夫長挾鼓,千夫長則旗幟金鼓皆備。部隊實行“連坐制”,戰時,伍長戰死,其下屬四人皆斬;百長戰死,什長皆斬。猛安謀克組織嚴密,軍紀嚴明,賞罰厲行,女真人被錘鍊成有戰鬥素養、拼搏精神、勇往無前、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
四、金太祖阿骨打是女真人的曠世英雄、傑出領袖,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阿骨打將女真人凝聚團結起來,反抗宗主國大遼的黑暗統治,並建立起女真大金政權。金太祖於武裝反遼滅遼的同時,加緊實施政治改革,以“勃極烈制”(共議國事的最高權力機構)取代原有的議會制;改革猛安謀剋制,形成了軍事、行政、生產一體化組織;以明確的政治要求、嚴格的軍事訓練、實用的陣法戰法、嚴明的賞罰來打造百勝雄師;制定女真文字。阿骨打將女真軍力、戰力引領到最高峰,創造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戰爭神話。
回覆列表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滿萬不可敵,是出自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對女真族部隊的評價,意思是女真族的隊伍一旦超過萬人,便不可阻擋。
題主所說的金(公元1115-1234年)即是發源自女真,是由女真族英雄完顏阿骨打建立的。從金朝建立之初,它的軍隊就所向披靡,一路南進,先是滅遼,後又發動靖康之變,終止了宋朝在中原的統治。建立了強極一時的統治。為何金朝的軍隊會如此強悍呢,應題主所邀,我們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提及金朝的軍隊就不得不提它的軍事社會制度,即猛安謀剋制度。猛安謀剋制度是女真族的軍事和社會組織單位。女真初期,部落裡每三百戶設一謀克,每十謀克設一猛安。每一個謀克都是一個行政體,他們一起務農,一起打獵,一起上戰場。在戰場上共同作戰,不僅提高了每個將士的團隊意識,同時在最小範圍內凝聚了最強大的戰鬥力。所以金朝的軍隊才會如此團結強悍。
第二裝備方面,金朝在軍隊方面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它的騎兵軍團。女真部落本就是遊牧民族,他們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騎術本就十分精湛。他們上戰場的時候不僅人披鎧甲,連馬也披馬鎧,既有利於保護自身,又有利於騎馬衝擊。同時,他們還首創了用狼牙棒作為武器來對付步兵。這樣的裝備對上早已經落後的遼軍騎兵和以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焉能不勝?
第三咱們來討論一下他們的戰術。因為金以騎兵為主,所以他們發揮騎兵的最大優勢,將騎兵分為鐵浮屠和柺子馬兩種。鐵浮屠,顧名思義就是騎兵和馬都披上重重的鎧甲,作為先鋒部隊攻打敵人的強點,而柺子馬則裝備較少,機動性很強,在鐵浮屠部隊攻打的同時,柺子馬部隊用在兩翼弱側攻打敵人,這樣兩相配合,相得益彰,竟打的當時的遼、宋兩國毫無還手之力。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最後說一下當時金的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完顏阿骨打在遼後期勇敢起兵反遼,憑藉2000餘人硬是打敗了十萬人數的遼軍,在不斷的進擊過程中,完顏阿骨打併沒有對遼軍的官民趕盡殺絕,反而以寬容之心來對他們勸降,由於遼末天祚帝昏暈無能,綱常混亂,遼朝軍民早已想逃離他的統治,因此在遇到完顏阿骨打的勸降政策後,便毫不猶豫地歸屬到金的帳下,使得完顏阿骨打的實力迅速壯大,並很快成長為能和遼、宋抗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雖然完顏阿骨打沒能親眼見證他的軍隊征服遼、宋,但正是在他南來北往的不斷征戰下才鑄造了強大的女真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