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唐儉是一個耿直,心繫大唐的忠貞不二的人,不懼艱險,不怕困難的人。
唐儉(579年—656年),字茂約,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大臣,唐儉的祖父是唐邕,曾經做過北齊的尚書左僕射。唐儉的父親唐鑑,在隋朝時任戎州刺史,唐鑑與唐高祖李淵交好,曾一同掌管禁衛軍。由於兩家素有交往,唐儉也曾到太原和李世民交談遊玩。
唐儉性格爽直豪邁,不喜歡循規蹈矩,但侍奉親人以孝聞名。他見隋朝政局逐漸生亂,便暗地勸說李世民圖謀大計。也曾當面勸說李淵起兵,有一次,唐儉勸李淵說:“您深得天下人心。倘若您能向外招募豪傑,向北聯結戎狄,向右收復燕、趙之地,渡黃河爾後南下,佔據秦雍兩地,這樣就可以建立商湯、周武一樣的大業了”。當時李淵還須韜光養晦,對唐儉說:“湯、武之事,我哪裡敢去謀求?但如今天下正亂,您剛才提到應拯救天下百姓,我以後會為天下百姓考慮這個問題的”。後來,等到李世民做大將軍時,唐儉被授為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府司馬,隨從李世民平定京師,並擔任相國府記室,還被封為晉昌郡公。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儉進職為內史舍人,隨後遷升中書侍郎、散騎常侍。這年,劉武周南侵,裴寂堅壁清野,焚燒百姓糧食,引發百姓不滿。十月,夏縣(今屬山西運城)居民呂崇茂聚眾起兵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佔據了夏縣,並與劉武周連兵。唐高祖李淵為平定叛軍,任命李孝基(李淵堂侄,李孝恭弟)為行軍總管,帶領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討伐呂崇茂。呂崇茂向劉武周大將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遣尉遲恭、尋相帶兵救援。唐軍統帥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被尉遲敬德和尋相俘虜。
此前,工部尚書、李淵元貞皇后(獨孤皇后)之侄獨孤懷恩屯駐蒲州,準備暗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自立,誰知還沒有來得及反叛就被劉武周部將尉遲恭、尋相抓獲。獨孤懷恩乘亂逃脫。元君實和唐儉關在一起,元君實對唐儉埋怨說:“獨孤尚書(指獨孤懷恩)準備起兵圖謀大事,猶豫不絕,故逢此難。這就是古人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你當初如果一同舉兵,也不至於今天被俘之事發生”。唐儉儘管身處囹圄,但暗記在心中,當得知獨孤懷恩逃脫,害怕他繼續作亂。密令親信部下將領劉世讓(未入獄)歸朝告發了這個的陰謀。
尉遲恭、尋相返回澮州(山西臨汾翼城)時,走到在美良川時,被秦王李世民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帶兵截擊,尉遲敬德被秦叔寶等所擊敗,被殺了二千多人。不久,尉遲敬德、尋相又帶精騎往蒲坂援救王行本,李世民親率三千步騎兵到安邑擊敗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尋相二人隻身逃脫,部下全部被俘。李孝基、唐儉等人這才獲救。
獨孤懷恩逃回後,唐高祖李淵下詔仍讓他駐守蒲州(今山西永濟蒲州鎮)。當時堅守蒲州的隋將王行本打算投降唐軍,恰好李淵在蒲津,準備與獨孤懷恩一起去接受王行本的投降,船走到一半時,劉世讓正好及時趕到,將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李淵。唐高祖大驚:“真是天命佑護啊”!趕忙返回西岸,下令收捕謀反之徒,獨孤懷恩畏罪自殺,餘黨全被誅殺。不久劉武周戰敗,逃往突厥。唐儉封存府庫財物、登記兵器鎧甲,以等待秦王李世民接收。
此事過後,李淵嘉獎唐儉雖被幽禁而不忘朝廷,下詔讓他官復原職,擔任幷州道安撫大使,並賜予他見機行事之權。除此之外,李淵還將獨孤懷恩的家產全都轉賜給了唐儉。唐儉回京後,仍舊擔任遂州都督、加封禮部尚書、封莒國公,享受綿州的六百戶賦稅。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儉出使突厥返回,唐太宗問唐儉:“您看頡利可以攻取嗎”?唐儉回答說:“依仗國家威靈,其事可望成功”!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一面讓唐儉乘驛車馳往突厥,誘使頡利可汗歸附;一面命李靖等進攻突厥。在唐儉的遊說下,頡利表示同意歸附大唐,因而兵眾弛懈,李靖則乘勢襲破其眾,生擒頡利可汗。唐儉命大,竟然趁亂脫身返回長安。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儉官至戶部尚書,有次跟隨唐太宗在洛陽打獵,當時一群野豬突然從林中衝出,唐太宗用箭獵殺野豬。誰知有隻兇猛的野豬衝到了馬前,躍起觸及馬鐙。唐儉趕緊下馬、準備搏殺,唐太宗立刻拔劍斬斷野豬頭,回頭笑著說:“你沒見過朕上陣殺敵吧,為什麼會這樣緊張害怕呢”?唐儉正色道:“過去漢、唐高祖都在馬上得天下,但並不是在馬上治天下。陛下憑藉神武,平定四海,富有天下,怎麼能在一頭野獸身上展示雄心呢”?唐太宗因此而停止狩獵,他下詔命唐儉之子唐善識迎娶了豫章公主為妻。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唐儉病故,享年78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諡號為襄,陪葬昭陵。晚年,唐儉不關心政事,經常和賓客們縱酒為樂,因而受到責備。後來他還因受牽連被貶光祿大夫,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唐儉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在他去世後,唐高宗李治還下旨讓他葬在了乾陵,以示優待。
唐儉雖然曾被敵人俘虜,晚年又縱酒為樂,不思政事,但他曾經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他也曾勸諫君主,做到了臣子的本分,因此,唐太宗才會把他列入凌霄閣中,讓他享受榮華富貴,被後人所敬仰。
有一篇文言文《唐儉與太宗棋》很有意思,這裡將白話翻譯抄錄如下:吏部尚書唐儉,一次在與唐太宗下圍棋時,搶先佔據了有利位置。這使得唐太宗大為生氣,隨即將唐儉貶為潭州的地方官。在餘怒未息的情形下,又對尉遲敬德說:“唐儉不夠尊重我,我想殺了他,你要替我作證,說外面對他有所指控”。尉遲敬德當時唯諾地答應了。到了次日當面對質時,敬德叩頭說:“我實在沒有聽到外間對他的指控”。唐太宗連問了好幾次,尉遲敬德都不改這個說法。很讓唐太宗非常窩火,氣得將手中的玉板摔碎在地上,拍拍衣服退朝走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唐太宗設宴,命三品以上的官員參加,席間唐太宗說:“敬德所為,有利有益者各計三項:使得唐儉免於枉死,我免於枉殺,敬德免於曲從,這是三利;敬德又使得我有改過的美名,唐儉有再生的幸運,敬德有忠直的聲譽,這是三益。”講完話後,並賞賜尉遲敬德一千緞布匹,群臣都高呼萬歲。這個故事,儘管是表揚尉遲恭的,但從另一側面,也看出了唐儉耿直率真,沒有什麼劣跡!
我認為唐儉是一個耿直,心繫大唐的忠貞不二的人,不懼艱險,不怕困難的人。
唐儉(579年—656年),字茂約,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大臣,唐儉的祖父是唐邕,曾經做過北齊的尚書左僕射。唐儉的父親唐鑑,在隋朝時任戎州刺史,唐鑑與唐高祖李淵交好,曾一同掌管禁衛軍。由於兩家素有交往,唐儉也曾到太原和李世民交談遊玩。
唐儉性格爽直豪邁,不喜歡循規蹈矩,但侍奉親人以孝聞名。他見隋朝政局逐漸生亂,便暗地勸說李世民圖謀大計。也曾當面勸說李淵起兵,有一次,唐儉勸李淵說:“您深得天下人心。倘若您能向外招募豪傑,向北聯結戎狄,向右收復燕、趙之地,渡黃河爾後南下,佔據秦雍兩地,這樣就可以建立商湯、周武一樣的大業了”。當時李淵還須韜光養晦,對唐儉說:“湯、武之事,我哪裡敢去謀求?但如今天下正亂,您剛才提到應拯救天下百姓,我以後會為天下百姓考慮這個問題的”。後來,等到李世民做大將軍時,唐儉被授為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府司馬,隨從李世民平定京師,並擔任相國府記室,還被封為晉昌郡公。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儉進職為內史舍人,隨後遷升中書侍郎、散騎常侍。這年,劉武周南侵,裴寂堅壁清野,焚燒百姓糧食,引發百姓不滿。十月,夏縣(今屬山西運城)居民呂崇茂聚眾起兵自稱魏王,響應劉武周佔據了夏縣,並與劉武周連兵。唐高祖李淵為平定叛軍,任命李孝基(李淵堂侄,李孝恭弟)為行軍總管,帶領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討伐呂崇茂。呂崇茂向劉武周大將宋金剛求援,宋金剛派遣尉遲恭、尋相帶兵救援。唐軍統帥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以及行軍總管劉世讓都被尉遲敬德和尋相俘虜。
此前,工部尚書、李淵元貞皇后(獨孤皇后)之侄獨孤懷恩屯駐蒲州,準備暗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自立,誰知還沒有來得及反叛就被劉武周部將尉遲恭、尋相抓獲。獨孤懷恩乘亂逃脫。元君實和唐儉關在一起,元君實對唐儉埋怨說:“獨孤尚書(指獨孤懷恩)準備起兵圖謀大事,猶豫不絕,故逢此難。這就是古人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你當初如果一同舉兵,也不至於今天被俘之事發生”。唐儉儘管身處囹圄,但暗記在心中,當得知獨孤懷恩逃脫,害怕他繼續作亂。密令親信部下將領劉世讓(未入獄)歸朝告發了這個的陰謀。
尉遲恭、尋相返回澮州(山西臨汾翼城)時,走到在美良川時,被秦王李世民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叔寶等帶兵截擊,尉遲敬德被秦叔寶等所擊敗,被殺了二千多人。不久,尉遲敬德、尋相又帶精騎往蒲坂援救王行本,李世民親率三千步騎兵到安邑擊敗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尋相二人隻身逃脫,部下全部被俘。李孝基、唐儉等人這才獲救。
獨孤懷恩逃回後,唐高祖李淵下詔仍讓他駐守蒲州(今山西永濟蒲州鎮)。當時堅守蒲州的隋將王行本打算投降唐軍,恰好李淵在蒲津,準備與獨孤懷恩一起去接受王行本的投降,船走到一半時,劉世讓正好及時趕到,將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李淵。唐高祖大驚:“真是天命佑護啊”!趕忙返回西岸,下令收捕謀反之徒,獨孤懷恩畏罪自殺,餘黨全被誅殺。不久劉武周戰敗,逃往突厥。唐儉封存府庫財物、登記兵器鎧甲,以等待秦王李世民接收。
此事過後,李淵嘉獎唐儉雖被幽禁而不忘朝廷,下詔讓他官復原職,擔任幷州道安撫大使,並賜予他見機行事之權。除此之外,李淵還將獨孤懷恩的家產全都轉賜給了唐儉。唐儉回京後,仍舊擔任遂州都督、加封禮部尚書、封莒國公,享受綿州的六百戶賦稅。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儉出使突厥返回,唐太宗問唐儉:“您看頡利可以攻取嗎”?唐儉回答說:“依仗國家威靈,其事可望成功”!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一面讓唐儉乘驛車馳往突厥,誘使頡利可汗歸附;一面命李靖等進攻突厥。在唐儉的遊說下,頡利表示同意歸附大唐,因而兵眾弛懈,李靖則乘勢襲破其眾,生擒頡利可汗。唐儉命大,竟然趁亂脫身返回長安。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儉官至戶部尚書,有次跟隨唐太宗在洛陽打獵,當時一群野豬突然從林中衝出,唐太宗用箭獵殺野豬。誰知有隻兇猛的野豬衝到了馬前,躍起觸及馬鐙。唐儉趕緊下馬、準備搏殺,唐太宗立刻拔劍斬斷野豬頭,回頭笑著說:“你沒見過朕上陣殺敵吧,為什麼會這樣緊張害怕呢”?唐儉正色道:“過去漢、唐高祖都在馬上得天下,但並不是在馬上治天下。陛下憑藉神武,平定四海,富有天下,怎麼能在一頭野獸身上展示雄心呢”?唐太宗因此而停止狩獵,他下詔命唐儉之子唐善識迎娶了豫章公主為妻。
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唐儉病故,享年78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諡號為襄,陪葬昭陵。晚年,唐儉不關心政事,經常和賓客們縱酒為樂,因而受到責備。後來他還因受牽連被貶光祿大夫,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唐儉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在他去世後,唐高宗李治還下旨讓他葬在了乾陵,以示優待。
唐儉雖然曾被敵人俘虜,晚年又縱酒為樂,不思政事,但他曾經為唐朝的建立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他也曾勸諫君主,做到了臣子的本分,因此,唐太宗才會把他列入凌霄閣中,讓他享受榮華富貴,被後人所敬仰。
有一篇文言文《唐儉與太宗棋》很有意思,這裡將白話翻譯抄錄如下:吏部尚書唐儉,一次在與唐太宗下圍棋時,搶先佔據了有利位置。這使得唐太宗大為生氣,隨即將唐儉貶為潭州的地方官。在餘怒未息的情形下,又對尉遲敬德說:“唐儉不夠尊重我,我想殺了他,你要替我作證,說外面對他有所指控”。尉遲敬德當時唯諾地答應了。到了次日當面對質時,敬德叩頭說:“我實在沒有聽到外間對他的指控”。唐太宗連問了好幾次,尉遲敬德都不改這個說法。很讓唐太宗非常窩火,氣得將手中的玉板摔碎在地上,拍拍衣服退朝走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唐太宗設宴,命三品以上的官員參加,席間唐太宗說:“敬德所為,有利有益者各計三項:使得唐儉免於枉死,我免於枉殺,敬德免於曲從,這是三利;敬德又使得我有改過的美名,唐儉有再生的幸運,敬德有忠直的聲譽,這是三益。”講完話後,並賞賜尉遲敬德一千緞布匹,群臣都高呼萬歲。這個故事,儘管是表揚尉遲恭的,但從另一側面,也看出了唐儉耿直率真,沒有什麼劣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