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文苑

    曹操深諳軍事,善於捕捉戰機。倘若曹操可以活到夷陵之戰,他不會袖手旁觀,一定順勢而為,乘勝追擊,加重蜀漢政權的危機,甚至讓政敵劉備死無全屍。當然,在吳強蜀弱,聯盟已破的情況下,曹操會有攻防東吳的打算。

    倘若如此,則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將被打破,曹魏吞吳滅蜀的步伐將會加快。

  • 2 # 酒後看歷史

    首先應該可以確認一點,如果公元221年曹操還活著,並且還能正常主事,那劉備在沒有與曹操結盟共同伐吳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敢發兵的,自然也不會有夷陵之戰。如果一定要分析在曹操活得好好的情況下,劉孫兩家發生大戰時曹魏會做何舉動的話確實不好推斷,那就以不出兵丶聯劉伐孫、聯孫伐劉三種情況做個分析吧。

    首先以不出兵看,如果曹操不出兵,那他應該是在盤算怎麼把獻帝的皇位更名正言順的交到曹丕的手中,不過此時朝中基本已經沒有其他聲音了,內部的團結穩定方面不成問題,那不出兵基本就不可能了,那他會聯誰滅誰呢?

    第二種情況聯劉伐孫,個人認為此種可能性最大,蜀地和漢中最大的憑仗就是地利,出來難,想進去更難,想想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姜維的九伐中原,每一次行軍、運糧都讓他們頭痛無比,換到曹操也一樣,更合況此時的曹操年紀已經很大,親自伐劉的可能性不大,派其他人來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加之此時劉弱孫強,但孫吳剛奪了荊州,荊州人心不穩,此時聯劉伐吳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等滅了孫吳後劉備的勢力基本就處於曹軍的包圍之中,要滅劉應該會更容易些。

    第三種情況聯孫伐劉,曹操要征伐劉備只能從東面也就是隨著劉備從夷陵逃回白帝城的路一路攻取,但此時這條路在孫吳手中,兩家合兵的可能性又為零,所以曹操只能另擇他路,或從北面越祁山,翻秦嶺,難度太大,劉備,諸葛亮只需派堵住山口,曹操也不會有太好的辦法,最終最大可能是僵持一段時間後各自罷兵,因此這種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以上是個人判斷,但究竟會如何,一個是現代人對當時的具體情況掌握不夠,另一個我們不是曹操,沒有他的智慧,代替不了他,自然也無法準確的做出判斷,只能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3 # 羽書遲

    孫權趁關羽北攻襄樊之機,偷襲關羽後院,導致荊州失守,不久關羽被孫權所殺。不久,曹操去世。劉備為了報復孫權,發動了對孫權的戰爭,史稱夷陵之戰。如果曹操仍在世,三國形勢如何發展?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一、曹操在世,孫劉雙方都不敢發生大規模戰役,因為畏懼曹操。既使發生戰役,規模也不會很大。當然雙方的怨仇解不開最終有利於曹操,曹操必然加以利用,先滅吳,再滅蜀。

    二、如果發生了後來夷陵之戰一樣大規模戰役。曹操絕不會坐璧上觀,他會強勢介入,仍是先滅吳,再滅蜀。

    曹操善於把握戰略機遇,他如果活到夷陵之戰時,大機率會實現統一。

  • 4 # 伊耆角木

    一樣啊。很多人都以為曹丕比曹操差很多,實際上至少在夷陵之戰過程中及戰後,曹丕展現了非常高明的戰略眼光和正確的軍事決策,沒成功那是命,換作曹操也不見得能做得更好了。

    有人會覺得,在劉備伐吳的情況下,曹魏應該順勢出兵,攻城掠地。而曹丕似乎沒有什麼反應。實則不然,曹丕做了很多事,也是遵循曹操原本留下的對東吳的既定方針辦事。關羽北伐襄樊時,曹操表示與東吳聯盟的誠意,將張遼等部從防禦東吳的前線抽調走支援襄樊。所以,曹操後期,“聯孫打劉”已經可以算是國策了。而在曹丕稱帝后,劉備也緊接著在成都稱帝,並著手進攻東吳。相反,此時東吳向曹魏稱臣,還送回了被關羽俘虜後被東吳截獲的于禁。故而,在夷陵之戰前,劉備是曹丕、孫權共同的敵人,曹丕給孫權加九錫,封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這就是借力打力,透過東吳來對付蜀漢,節省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並且伺機而動,可謂合情合理。

    可能有人會覺得,劉備伐吳之後,曹魏應該進攻了,但他們卻沒有動。這個觀點就錯了。在劉備伐吳之後,無論曹魏攻打蜀漢或者東吳都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劉備、孫權是長期盟友,而孫權向曹魏稱臣只是暫時歸附。三國環境,以曹魏獨強,而蜀漢、東吳俱弱。故而一旦曹魏攻打其中任何一方,吳蜀兩國都會迅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這仗也就一定打不下去了。孫劉聯盟會瞬間恢復。屆時就是又一次赤壁之戰,吳蜀聯合對付曹魏。這種結果,曹丕又是何必呢?況且,劉備伐吳前期,東吳幾乎是完全避免與蜀漢交鋒,一路後撤。這種情況下,雙方兵力並無損耗,此時曹魏如果出兵攻打任何一方,都是自討苦吃。

    所以,最佳的進攻時機就是在吳蜀交戰之後,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曹魏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沒有,只有一方失敗,也是折損了孫劉兩家的總體實力。其實劉備、孫權也都懂這個道理,所以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劉備主力受損後沒有繼續頑抗,立即退兵。而東吳也偃旗息鼓,火速回撤。雙方都不想死拼,因為他們知道後面還有曹魏虎視眈眈。

    那這時候曹魏在幹什麼?他們也沒閒著。曹丕乘著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蜀漢,火速發動攻勢襲擊江陵。不過由於陸遜迅速回防,偷襲沒有成功,朱然等人誓死守住江陵,曹軍無功而返。但是如果只看《三國演義》,會對這場江陵之戰很陌生。因為羅貫中把江陵之戰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朱然、甘寧等人在夷陵之戰裡寫死了,實在不知道怎麼寫江陵之戰了,所以就給人感覺曹丕啥也沒幹。

    江陵之戰未成功,不能怪曹丕。因為本來就是偷襲,只是陸遜、朱然等人料敵機先,外加劉備輸的太快,東吳沒有損耗什麼力量。這就是天不助曹丕罷了,假如夷陵之戰陷入膠著,東吳損兵折將。那曹丕必然一舉拿下江陵了。

    可能還有人會覺得,為什麼曹魏不打慘敗的蜀漢而去打戰勝的東吳。因為蜀漢更難打。劉備雖然戰敗,但是益州大本營的防守依然牢固。北方有馬超聯合西羌,魏延鎮守漢中。如果曹魏打蜀漢,勢必走漢中之戰的老路,蜀道難行,漢中又是曹軍的噩夢,貿然打蜀漢勢必難以成功。而東吳和曹魏是在“蜜月期”,出其不意的攻打,成功機率更高。

    綜上,曹丕在夷陵之戰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並沒有戰略上的失誤,失敗只是運氣沒那麼好而已。換了曹操也出不了什麼新花樣,也得這麼打。故而,曹操活到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來幫忙帶孩子了,卻在家裡整天唉聲嘆氣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