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傻吃悶睡871
-
2 # 老家伊濱的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師生關係,張籍為老師,朱慶餘是學生。他們因互贈詩句而成為千古佳話。
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朱慶餘,名可久,以字行,生卒年不詳,越州(今浙江紹興)人。一作閩中(今福建)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藻清新,描寫細緻,早年曾得張籍獎掖,詩名廣傳。詩擅五律、七絕。
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詩題:“近試上張籍水部”。本詩是朱慶餘在應試前投獻給水部郎中張籍的作品,希望得到賞識與薦拔。唐代應進士科考試計程車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希望得到名人賞識後在社會上稱揚宣傳自己,並且向當時主持考試的禮部傳郎推薦自己。
當時的水部郎中張籍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又因樂於提拔後進而與韓愈齊名。朱慶餘平日向張籍行卷,張籍已非常賞識他了。在考試之前,朱慶餘又寫下了這首自比新娘的詩,以張籍比新郎,以公婆喻主考官,向張籍徵求意見。
【鑑賞】:
以男女愛情關係或夫妻關係比喻君臣、師生等其他社會關係,是中國古典詩歌自屈原的《離騷》開始就出現並一直保留下來的文學傳統。正如這首詩的詩題所標明的,這就是一首以夫妻關係比喻師生關係的詩。這首詩描寫閨意合情合理,刻畫入微。首句“洞房昨夜停紅燭”點明昨天剛剛洞房花燭。按照中國古代風俗,結婚第二天清早新婦要拜見公婆,因此次句寫“待曉堂前拜舅姑”,在中國古代“舅姑”即指公婆。
由於這是第一次正式拜見,因此顯得格外重要。如果這一次得到公婆的喜愛,以後她的處境就會非常順當,否則,第一次見面就沒給公婆留下好印象,那以後她在丈夫家的日子就會非常難過。為此,她一大早就起了床,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裝扮自己。
精心梳妝完畢之後,她還對自己不太自信,“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她低聲地徵求丈夫的意見: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低聲”二字把她略帶羞澀和膽怯的心態把握、描掌得非常準確到位,生動地描繪出一個新嫁娘的嬌羞形象。這首詩僅寫閨意已經非常富有情趣,優美動人。如果不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讀者大都會以為這是一首描寫新婚夫婦閨房樂趣的詩。
而作為一首干謁詩,它把有求於人計程車子心態也準確地表達出來了。進士考試對於應試士子來說,是關係到一生政治前途的大事,這猶如關係女子一生幸福的婚姻大事。如果考取,前途就不可限量,否則就可能失意一生。詩歌以新婚女子見公婆時的不安與期待比喻士子應試前的心情,可謂一箭雙鵰。如此精心設喻,令人驚歎。
【詩情演繹】:
朱慶餘的這首詩引出了一段詩壇佳話。朱慶餘是張籍的門生,詩寫得清新秀麗,詩心細密,很得張籍的喜愛。儘管如此,在即將考試之前,朱慶餘仍然很不自信,於是他就寫了這首詩,把自己比喻成新嫁娘,把張籍比喻為新郵,把主考官比喻成公婆,其離意是說:最近即將參加進士考試了,考試之後,試卷就將要由主考官來評閱了。自己雖然精心準備,也很有信心考得好,可是還是要向您請教,不知道自己寫的詩文是不是符合主考官的口味。
張籍讀過這首詩後,立即寫了一首七絕《酬朱慶餘》,作為自己的回答: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慶餘的詩是用比體寫成的,因此張籍的酬答詩也用比體寫成。
又因為朱慶餘是越州人,這首詩就將才華橫溢的朱慶餘比作美麗的越地美女:你像剛裝扮好的越地美女一樣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鏡湖在紹興縣南,以湖水澄清如鏡而得名。“鏡心”一詞也有人解釋為鏡子中心,意思是對鏡自照),雖然知道自己已經非常明豔美麗可還是猶豫不決。“齊紈”指山東所產的細絹,以質地優良著稱。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即使是那穿著齊紈的濃妝女子也並不值得看重,因為越女她一曲菱歌千金難換啊。最後一句以菱歌比喻朱慶餘的詩文。
張籍答朱慶餘的詩,同樣設譬精當,取意巧妙,可謂珠聯璧合。之後,張籍向朱慶餘要來他的新舊詩文二十餘篇,只要有機會就向人們推薦讚揚,由於當時張籍的詩名很大,人們都很重視他的意見,紛紛傳抄吟誦朱慶餘的詩,於是朱慶餘更是詩名遠播。後來,在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朱慶餘果然考中了進士。
回覆列表
張籍與朱慶餘是什麼關係?
張籍與朱慶餘都是中唐詩人,兩者是朋友關係。
公元824年,朱慶餘參加進士考試,曾寫詩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希望得到推薦。
因為中唐進士考試,有所謂的行卷之風,即參考者將所作詩文整理成卷軸,呈現給達官貴人,期望得到推薦,以增加考場命中率。
這年的主考官是禮部侍郎韓愈,朱慶餘不認識韓愈,只好“曲線救國”,透過張籍而轉託韓愈。
因為張籍(公元768-830)與韓愈(公元768-824)有師生之誼。兩人雖同年出生,但韓愈是張籍的老師,並且關係特鐵。
鐵到什麼程度?以至於韓愈與元稹有矛盾,對元稹在《杜甫墓誌銘》中猛贊杜甫、而貶低李白的做法很反感,便以《調張籍》為名,而批評元稹。由此可見其師生之情真意摯。
惟其如此,朱慶餘就寫詩給張籍,題為《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詩中朱慶餘自比為新娘,把張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韓愈比作公婆,把詩文寫作比作梳妝打扮。可謂比喻貼切,精妙絕倫。
張籍讀罷,非常感動。既然朱慶餘自比新娘,且家住山陰,鏡湖自古裝飾出多少美豔的天使。於是,詩興來了,她不就是越溪採菱女嗎?
越女新妝出鏡心,
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
一曲凌歌抵萬金。
按理說,張籍詩也回覆了,給了肯定的回答,朱慶餘應當考上了。但作為主考官的韓愈卻未能主考到底,便猝然撒手人寰,最後朱慶餘也意外失第了。
但卻留下這段珠聯璧合的詩壇佳話,任後世欣賞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