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任仲平
-
2 # 煮酒君
官渡之戰是決定三國局勢走向的戰役之一,這場戰事對曹操而言,可謂是開局不利。
就算走到最後相持的階段,勝率也可說是一半一半。這個時候若無其它變故,曹操就算能贏,那也就是個慘勝,難說最後吃掉袁氏勢力,並最終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
這個時候許攸對袁紹的倒戈一擊,可謂制勝之筆。
那麼,許攸為什麼會背叛袁紹投向曹操呢?
我們先來看看官渡之戰的開局。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縣,先後打敗呂布、袁術,佔據兗州、徐州等地。
不過曹操此時是不敢跟袁紹開戰的,他身處四戰之地,南有劉表、張繡,東有孫策,肚裡子還有漢獻帝等漢朝遺族勢力,曹操方面可謂開局不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吃掉公孫瓚,拿下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等城,成為名副其實的河北霸主,曹、袁矛盾空前激化。
官渡之戰前期,劉備叛曹操。曹操怕腹背受敵,遂親自領軍擊劉備,擒下關羽。其後袁紹以顏良、文丑領步騎兵擊白馬東郡太守劉延。關羽為報曹操厚待之德,斬顏良,解白馬之圍。
顏良、文丑是河北名將,他們死後,袁紹軍銳氣稍挫,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曹操見相持不下,其實已經有了退意,在荀彧的勸說下勉力堅持。《資治通鑑》載,“紹運谷車數千乘至官渡。荀攸言於操曰:‘紹運車旦暮至,其將韓猛銳而輕敵。擊,可破也!’操曰:‘誰可使者?’攸曰:‘徐晃可。’乃遣偏將軍河東徐晃與史渙邀擊猛,破走之,燒其輜重。”這使得袁紹軍補給出現困難,不久許攸來投,將袁紹糧草所在告之,曹操率部火燒烏巢,袁紹軍心大亂,又逢張郃、高覽等降於曹操,終於大敗而回。
許攸投靠曹操,有個很直接的原因,那就是他家人犯事,讓審配給抓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怒之下的莽夫行為,其實不然。
許攸是個謀士,且不說他智略如何,他能帶著袁紹軍的機密投於曹操,這至少不是個笨人,他能夠看出,袁紹很難拿得下曹操。
其次,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此時的曹操無疑就是那雪中之人,他急需許攸這把火。
這個投機份子,知道怎樣將利益最大化。
許攸是什麼時候跟的袁紹呢?袁紹還沒發家的時候,他們便混在一起了。袁紹其實不是個簡單人物,他在袁家,是為庶出,卻能混到扯起幾十萬人的軍隊,混到河北霸主的地步,總有過人之處。不過成了河北霸主之後,他變得不聽人言。袁紹手上高手絕對不少,如沮授、田豐等,屢次勸他迎天子,或對曹操下手,他都置若罔聞,等時過境遷才來後悔,卻是無用。
許攸在投曹操之前還建議袁紹直接打許都,可惜袁紹還是一意孤行。許攸不是傻的,一個不能成事的主子,就算不因為你進言砍了你,說不準拉著你一塊死,不投曹操又能如何?
一邊是前途未卜,一邊是光輝的未來,此所謂“良禽擇木而棲”。
不過,許攸還算不上是“良禽”。
-
3 # 醉愛侃足球
許攸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謀士,他主要成就是官渡之戰獻計和奇襲烏巢。許攸本來是袁紹帳下的一位謀士,當時袁紹整體實力在曹操之上,為什麼卻選擇了投奔曹操呢?我認為有以下六個原因。
原因一、許攸的家人犯法被逮捕據《三國志-荀彧傳》中記載:審配以許攸家人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
也就是說,許攸的家人犯法,審配收押了他的妻子和子女,這是許攸反叛袁紹投奔曹操最直接的原因。
原因二、袁紹不聽取許攸的建議這個因素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當時曹操和袁紹正兩軍對峙,在僵持不下的情況下,許攸曾建議袁紹只需留一小部分兵力拖住曹操,然後派出精銳部隊抄小路直接殺到許縣,把漢獻帝控制在自己手中,那曹操自然不戰自敗。只可惜袁紹並不聽從許攸的建議,他只想和曹操決戰。許攸憤怒不已,選擇投到曹操的賬下。其實這個計策非常狠毒和致命,如果袁紹肯聽許攸的建議,也不至於官渡大敗。
原因三、許攸貪財,而袁紹給他的俸祿無法滿足他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曹操謀士荀彧就對許攸有類似的評價,說許攸是貪而無治之人。雖然這些說法有點片面,但筆者相信此時絕非空穴來風。
原因四、許攸和曹操關係比較親密許攸和曹操本來就是兒時好友,小時候就叫曹操曹阿瞞。在袁紹不信任他,無法滿足他的情況下,投靠曹操可謂明智之舉。
原因五、許攸料定袁紹必敗許攸其實很聰明,他在看人、識人方面還是很有才能,也很會審時度勢。許攸看穿了袁紹是一個色厲膽薄的傢伙,料定袁紹必敗。
原因六、袁紹不重視許攸,而曹操會重用他本來袁紹軍實力強大,有他無他無所謂,袁紹並不是很重視許攸,而且還有一個田豐和他抬扛,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而曹操本來勢力相對弱一點,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本來已經萌生退意。許攸來投對於曹操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因為許攸掌握了袁紹太多的情報和秘密。
事實證明,許攸的選擇是正確的,他來投奔曹操,曹操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就跑出來迎接他。只可惜許攸為人太過於狂妄,自恃功勞大,常常口出狂言,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最終也導致被許褚怒殺之。實在可惜,可嘆,可悲!
回覆列表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首先,許攸跟曹操是老同學,關係很鐵。 許攸喜歡叫曹操 “阿瞞”,“阿瞞”是曹操的小名。兩人還經常在一起談論志向。
其次,許攸不被袁紹理解、 重用,並被逐出營帳。於是選擇了背棄袁紹、 投靠曹操,併為曹操出謀劃策,最終大敗袁紹,立下汗馬功勞。這既反應了袁紹的目光短淺、好謀無斷,也凸現了曹操的知人善任。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建樹奇功的謀臣卻慘死於曹操的武將之手,草草地結束了他的一生。這固然是由於許攸個人的自負、 傲慢、 貪讒、 目空一切的品性所致,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作者對其人格中的朝三暮四的不滿。